返回

大宋新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九十六章 补偿标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cript>readx();</script>    这一天,韩侂胄领衔的后勤船队到了澎湖,一下船,韩侂胄就听到了台湾传回来的好消息,得知两天前就已经成功登陆。韩侂胄心情大好,茅庚也感到由衷的高兴。

    随即韩侂胄和茅庚一介人就被请进了赵抦在澎湖设立的中军帐,江伯夔将台湾那边情况一一介绍后,茅庚感到十分的吃惊,没想到前方的宋军这么快就与土著建立了拆迁补偿的谅解。

    话说当日何大来与土著代表进行和平协商,协商的症结就是补偿标准问题,经过那个土著老者的斡旋,大多数的土著都接受了大宋开出的补偿标准。事实上,大宋的补偿标准还有所提高,在何大来原来补偿标准的基础上,饼干翻倍,披风增加为一间屋补偿一件,只是大件并无变化,还是三间屋补偿一顶帐篷。

    目前的情形是,只有一群土著不接受这个条件,其他的土著都已经领了补偿,不再与宋军对抗。这些土著还处在刀耕火种的状态,并无固定的田地,而可供生存的土地辽阔无际,土著们既然打不过宋军,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因此他们的大多数决定停止抵抗,先拿了补偿再说。如此一来,宋军便能在多数方向上谨慎地推进,遇有土著的屋舍,不论好坏,都按这个标准补偿。

    不过,有一群土著并不肯善罢甘休,他们甚至狮子大开口,提出了一间破烂棚舍补偿两顶帐篷的补偿要求,而且其他的还一点不能少,因而双方还在僵持之中。在这群土著的这个方向上,双方这会儿维持着平静对峙的状态,虽然暂时停战,对抗的意味还是很浓。

    对于这群土著的无理要求,李同佐认为不能太过于迁就土著,否则会使得土著的胃口越来越大,这群土著提出的要求太过于离谱,无论如何不能迁就他们。赵抦也觉得李同佐的考虑大有道理,谁知道台湾有多少土著,要是补偿的标准太高,钱根本就不够花的。朝廷关于占取台湾和建设台湾的预算是一百万贯,至今为止已经花出去大约四十万贯,要是拆迁补偿的标准太高,只怕会大大超支。

    土著那些完全称不上房屋的棚舍,谁也不知道有多少,要是一千两千间倒还罢了,要是有十万八万间,光拆迁补偿就会花光所有的钱,还远远不够!

    赵抦心气很高,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向朝廷申请增加预算的。

    “拆迁补偿”的主张当时是茅庚提出来的,赵抦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茅庚,不知道茅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至于赵抦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实际上是李同佐提出来的,就是对这一群土著使用强硬手段——不服?打到他服为止!甚至不惜大开杀戒。所谓,不施霹雳手段,难显菩萨心肠,便是此谓。

    茅庚心说,这不过就是拆迁遇上了钉子户,在后世这种破事简直是司空见惯。这群钉子户土著的要价的确是过于离谱了,算下来一间破棚舍差不多要耗资十七八贯,如果都按这个价码,成本的确是过于高昂了一点。茅庚觉得,后世拆迁补偿“以面换面”的做法值得参考,拆迁多少面积就补偿多少面积,按照这个原则,一间棚舍补偿一顶帐篷才是合适的补偿标准,而现在正在执行的三间棚舍才补偿一顶帐篷的标准显然是低了。但包括赵抦在内的大宋高层只怕都不会认同“以面换面”,原因是土著的那些破烂棚舍对大宋来说几乎一文不值。

    茅庚觉得该说的还是要说,在整理了一下思路后,茅庚跟在座的人表达了几个观点:

    第一点,这些土著是这里的原住民,茅庚建议以后都要以原住民称呼他们,大宋不只是占了原住民的棚舍,还占了他们此前赖以生存的土地,因而不能单纯以棚舍价值来估价,给原住民更多的补偿理所应当。

    第二点,对于原住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武力手段,尤其不可大开杀戒,那样就会严重违背大宋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的原则。关于这一点,茅庚用的是儒家仁义的说辞,骨子里则是后世人道主义的思维。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尽快开发台湾,还得依靠原住民,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愿意移民到台湾来的人必定不会太多,大宋需要这些原住民去种地,去作坊出力,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台湾。否则就算占取了台湾,如果无法动员原住民参与台湾开发,台湾反而会成为朝廷的包袱。

    第四点,原有的补偿标准过低了,应该按照“以面换面”的标准进行补偿,这能为大宋赢得原住民的民心。当然,钉子户的要求也不能轻易满足,为此,茅庚自告奋勇,决定自己出面参与跟原住民钉子户的谈判。

    第五点,钱的事不必担心,只要让原住民加入大宋开发台湾的行列,他们能帮着大宋赚钱。关于钱的问题,茅庚也理解赵抦的立场,当即提出,未来向新化购买铁丝、水泥的钱可以缓付。

    经茅庚如此一说,众人虽然还是有些不情愿提高补偿标准,但茅庚一则表达了足够的心意,二则赢得原住民人心也都是在场人惟愿如此的,而最重要的是,在场的人都清楚,要让人移民到还是蛮荒之地的台湾,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较起来,招揽一个移民的成本,绝对比让一个原住民参与开发的成本昂贵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赵抦不难作出选择,茅庚的提议获得了赵抦的支持,赵抦当即授权茅庚按照“以面换面”的补偿标准全权负责拆迁补偿。

    茅庚这一下又接下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尤其是要在无法正常交流的情况下,要跟野蛮成性的原住民钉子户讨价还价,这样的事人家避之犹恐不及,偏偏自己还得迎难而上。茅庚想了想后世对付钉子户的若干招数,不禁摇头,后世对付钉子户的招数虽多,但好像对这些蛮族用处不大。

    在前往台湾之前,茅庚先去找了黄旺财,茅庚需要掌握澎湖这里作为临时基地的生产情况。

    黄旺财在十几天之前就来到了澎湖,派他来的目的,是教会先期赶到这里的厢军烧制板砖和糊制竹纤维水泥瓦。按照计划,登陆台湾成功后,第一时间就要施工建设简易的港口,同时也必须建设简易军营,而至少在登陆成功的前二十天,烧制板砖和糊制水泥瓦这些,暂时都只能在澎湖进行。

    黄旺财在澎湖的工作令人称道,在教会了厢军中的工匠拉制一段一段的铁丝后,随后就教他们如何砌碉堡砖窑,铁丝是砌碉堡砖窑的必备之物,其实有了铁丝,碉堡窑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厢军工匠们很快就掌握了烧制板砖的技术,如今一直在开足马力生产板砖,因为澎湖这里从上到下谁都明白,台湾需要无数的板砖。为了配合澎湖烧制板砖,从福建运来了大量的煤炭,此后在台湾没有挖出煤炭之前,福建也将为台湾源源不断地供应煤炭,为此福建的煤窑窑主最近乐开了花。

    茅庚认为,开发台湾要打响的头一炮就是基建,后世建深圳特区的时候是这样,在这个时代,建设还是一张白纸的台湾也同样是如此。

    从新化运来的水泥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运往澎湖,尽管在茅庚看来,水泥的产量不高,运来澎湖的更少,但至少也能对付一阵了。烧制板砖和糊制水泥瓦的产量还需要提升,在茅庚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要搞好拆迁补偿,原住民的拆迁补偿要实现真正的“以面换面”,最好是为原住民提供砖瓦房,成本恐怕不见得就会比现行的补偿方式高,但具体如何办,茅庚还没有想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