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膛炮成了,那就是说有了舰炮,后膛巨炮,除了做要塞炮、岸防炮,凭着现在的手段,想把他变成野战炮还很难!
四省的地界多山,巨炮的用处不大,席卷大清用不着这样的巨炮,火炮的研发算是到了瓶颈,钢材又成了掣肘的东西。
这段时间,除了摸索铸炮的技术之外,剩下的就是将后膛炮,变成舰炮了,射程和炮弹的威力,就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霍华德进了枪械厂,忙忙碌碌的景象,算是喜人,就是不知道成果如何?
“杨将军,这是柯尔特1847,现在的产量是一个月一千五百把!”
说这话的时候,霍华德也害怕的厉害,这位杨将军当时给自己的任务是扩产一百倍,而现在的产量,只是半年之前的五倍,看了那两个铸炮技师的遭遇,霍华德在心里也为自己的命运捏了一把汗。
“五倍了?还凑活,我所说的三万把的目标,你还得多长时间能完成?一年?还是两年?”
扩大产能说说容易,可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技工就是产能扩大的一个天堑,大清不是米利坚,没有那么多技工,这些人都需要一个个的培养,一百倍的产能扩大,绝不是三五个月可以完成的。
“杨将军,是这样的!柯尔特先生从米利坚运来了一万五千支霍尔步枪,同批运抵的还有霍尔步枪的技术与制造设备,现在兵工厂一个月还能生产五百支霍尔步枪。
扩产一百倍,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如果机器设备充足。也需要两年左右。”
杨猛所想的技工问题。也是制约霍华德扩产的一大难题,半年五倍,这也算是神速了,接下来扩产的速度,也会变慢。
这依旧是人手的问题,心灵手巧的壮丁,是这次扩产的基础,五倍的产能扩大。也用尽了这批人之中,心灵手巧一学就会的,剩下的大批人手,都需要慢慢的培训,三年的时间,已经是霍华德咬牙跺脚的结果了。
制约产能扩大的另一项因素,就是机器设备,云南的机械几乎全部都是进口的,自造的机械还在试验之中,机械云南不能自给自足。而军工机械,虽说获利颇丰。但国外的机械厂,也不可能囤积大批的军工机械。
现在这么个时代,可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的时代,兵工厂里的机械,也是几国十几国的产品,生产同一个零部件的机器,大小各异、原理各异,没有充足的机械,单靠人力,扩产也是条艰难的道路。
“霍华德,你做的已经很好了,泰辰,给霍华德先生一万两白银的奖励,霍华德先生有什么需要,你们也要尽量的满足。”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云南军工业的前进,里面有霍华德的心血,这位是个忠心任事的,杨猛当然也不会吝啬。
“谢谢杨将军的慷慨!那两个铸炮技师,我可以安葬吗?”
兔死狐悲,这也是霍华德的感受,那两人的死虽说是自找的,但杨将军的残酷无情,也深深的刻在了霍华德的心间。
“可以,就埋在兵工厂的门口吧!也好让存了歪心思的人,有个参照物!
还是那句话,你们忠心任事,我不吝赏赐,你们若是偷奸耍滑,老子一样翻脸无情!”
霍华德对自己的看法没什么所谓,只要这些人还在云南,杨猛就能让他们忠心任事,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惧怕,对财富的追求,就是杨猛御使这些人的手段。
若是他们在本土,杨猛没这个本事,但到了云南,就由不得他们了。
“我一定会记住的!”
与杨猛说的一样,在技术与设计上,霍华德现在根本没有欺骗杨猛的想法,即使有,能不能骗过杨猛也是个问题,对于自己的生命,霍华德是无比珍惜的,同样,这位米利坚军工业的精英,对财富的追求,也是相当热切的。
“这就好!德莱赛的仿制工作,做的如何了?”
霍尔1836是过渡的武器没有什么前途可言,柯尔特1847的技术,只有在铜壳弹出现之后,才能慢慢的改进。
只有德莱赛才是一个可以使用五到十年的枪械,大量生产这把枪,杨猛还有一个目的,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而已。
“已经仿造出了十几把,只是……”
这个时代,只要是涉及机械的,基本就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原材料就那么回事儿,只是设计的结构问题,看到基本就能仿造,霍华德这一声可是把杨猛的心情也直接弄得有些差了。
“可是什么?”
杨猛要德莱赛和霍尔的制造技术,就是因为这两把枪,是领先时代的,射程都差不多的条件下,射击速度无疑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比前装枪快六到七倍的射击速度,才是杨猛需要的东西。
“致命的缺点!”
“致命的缺点是什么?”
“击针!”
“知道了,可是击针退火变形?”
霍华德一提这事儿,杨猛立马就想到了德莱赛1841那稍微有些夸张的击针,刺入药室深处,爆炸的火药产生的热量,对击针来说绝对是个极大的考验,退火变形,也就成了摆在杨猛和霍华德面前的问题。
“是的!如果连续发射的话,几十枪之后半数的击针都会变形,变形的击针触碰不到底火,这把枪也就成了废品。
如果只是连续发射十几枪,德莱赛的寿命,还是很长的。”
枪械的寿命,绝对是个极为关键的问题,连续射击十几下,按说应该是够用的。但这个射击速度。是对前膛枪来说的。
前膛枪射击十几发。以后装德莱赛的射击速度,就是近百发,多数击针,是跨不过这道天堑的。
“将击针换为可拆卸的,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问题就好,仿制与改装,是同步进行的,既然有了技术。现在就是改装时间了。
“在兵工厂是可行的,但在战场上,换装击针,还是极为麻烦的!
为士兵装备一套工具,不仅增加了负重,到时候也不一定来的及!”
这个法子霍华德试过,但有些不现实,换击针在兵工厂绝对是个简单的工序,但到了战场之上,这个简单的工序。也变得极为复杂了。
“将击针变短,把内置的底火。换成外置的怎么样?”
解决这样的问题,对杨猛来说难度不到,三五条解决的方案已经在他的脑中成型了。
“可以!但还有一个问题,将内置底火改为外置底火,火药燃烧不充分,势必影响火枪的射程!”
杨猛提意见,霍华德给予否定,有个枪械专家在身边,无疑是个大好事儿。
“嗯!这也是个问题,将底火铜帽加长,加大底火的药量,将撞针变粗呢?”
对于德莱赛的改进,越来越接近现代枪械,而霍华德脸上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重,相比于柯尔特先生,这位清国的杨将军,一点也不差,绝对是军工界的天才。
“这个马上就可以试一下!”
“那就试一下!”
有了主意,一箱崭新的德莱赛就被抬到了厂房里,这一箱德莱赛,也勾起了杨猛的兴趣。
“霍华德,这是新进的德莱赛?”
“哦……不是,是当初柯尔特先生购置的三百把德莱赛,这次柯尔特先生也是跟着货物来的!”
“柯尔特也来了吗?他在哪里?”
柯尔特可是个神人,既然来了,杨猛当然想见一下了,左轮虽说不是柯尔特首创,但柯尔特左轮的出现,还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只在海上停了一下便赴欧洲了,这次柯尔特先生远赴欧洲,也是为了杨将军定制的十万条德莱赛而来。”
一听这话,杨猛笑了,狗屁!要不是为了打开柯尔特1847的销路,他柯尔特会巴巴的在海上游荡?
“继续吧!想必柯尔特返米的时候,我们会有一次会面的!”
霍华德在忙活着改造德莱赛,而杨猛也拿起了一颗德莱赛的定装弹药,橡果型的弹丸,看着也有些好笑,真不知道设计者的脑子是咋长的,水滴形的枪弹,绝对要比圆形的铅弹射程远一些。
刚要说话,杨猛却发现了霍华德手里的一样物事,铅笔啊!这玩意儿已经有了,早知道自己就不用那劳什子炭笔了。
“霍华德,你手里的可是铅笔?”
“是啊?”
被杨猛打断思路,霍华德也有些无奈与气愤,一根铅笔有什么好惊讶的?
“这东西的制造方法,你知道吗?”
“知道啊!很简单,用机械切割出标准化的细木条,加上笔芯粘连起来就是铅笔。”
作为专业的造枪技师,铅笔的生产过程,对霍华德来说,简单的就跟喘气一样,除了笔芯的配方,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机械切割标准化的木条?霍华德,现在枪托还是在手工生产吗?”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霍华德一句机械切割,又给杨猛打开了思路。
“杨将军你是说用机械制造枪托?那样的话,制造枪托的成本,并不低啊!甚至还要高过手工生产。”
简单的想了一下枪托的生产过程,一次成型显然是不可能的,几次成型的话,那投入的机械设备可就多了。
现在生产枪托的过程,也不是纯手工,木材的切割,还是有机器存在的,用机械生产枪托,从机械的研发到投入生产,也是项巨大的投入。
“有了机械,心灵手巧的木工,就可以变成枪械师,而那些学徒,也就可以真正的派上用场了,这对你扩大产能,有很大的帮助!”
四省之地,壮丁虽然不少,但有手艺的匠人还是不多的,要培养一个技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原本的手艺人转换成技工的难度并不大,而云南现在需要大量的专业技工,有了这些人,那以后的几年,云南的技工的缺口,才会被真正的堵上。
“设计制造机械设备,也是个难题,这对兵工厂来说是个负担!”
杨将军的这个思路虽然不错,但霍华德肩上的担子也不轻,转行,对霍华德来说风险也是很大的,一旦完不成杨将军的任务,那可是会丢命的。
“这个就不用你操心了,我会安排别人去做的,你专心改造德莱赛吧!”
自己的问题问完了,杨猛就把霍华德抛到了一边,转身就开始吩咐丁泰辰了。
“泰辰,咱们在西山是不是有个火柴厂?”
“有一个!”
“那就好,让葛师傅那边,研制制造枪托的机械,这些机械的难度并不大,在原有的一些机械上改装就可以了。
在西山建造一个铅笔厂,新军要普及一下。做铅笔剩下的材料做火柴杆,等枪托厂建了,就用制造枪托的下脚料制作铅笔。
知道这是什么模式吗?循环利用,每一样东西到了咱们的手里,咱们都要榨干每一滴油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