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香料
李贞也总结道:“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你一样东西,就会拿走你一样东西,同样的道理,上天拿走了你一样东西,他就会拿另一样东西补偿你——这就是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但是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可是殿下,您昨日不是还说,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吗?”张柬之好像和李贞作对上瘾了,直接拆穿了他的话。
李贞:“……”
尉迟宝庆:“……”
罗哲:“……”
程处亮:“……”
裴行俭:“……”
李贞恶狠狠的看着张柬之:你走开,有你在的地方,总是莫名冷场。
“……额……当然不是绝对公平的。”
李贞擦着额头上的冷汗,强自辩解道:“你想啊,门和窗户能一样吗?有门,谁会选择窗户啊是不是?”
“……”尉迟宝庆:就算我傻,也觉得殿下您在忽悠人啊。
“……”罗哲:这就是传说中的强行解释吗?果然,这个解释的确够强行。
“……”程处亮:我是程处亮,不是尉迟宝庆,殿下你别拿我当傻子忽悠好吧?
“……”裴行俭:鄙视ind……
“……啊……”张柬之张张嘴,罗哲不待李贞动手,就一脚将他踹到了一边:没看到殿下的脸已经黑了吗?自己作死别带上我们啊混蛋,一点眼色都没有吗?
当然,几人打闹归打闹,实际上并不影响几人的关系,甚至张柬之故意和李贞作对,都有玩闹的成分在里面。
时间就在众人的打闹之中渡过,五十里的航程很快就走完。
“殿下,我们已经要到了。”船长过来禀报道。
“这么快就到了吗?”罗哲问道,看着眼前这座周长只有十几里的岛屿,非常好奇:“殿下,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只是这上面到底有什么啊?”
“呵呵,有什么?当然是有宝贝了。”李贞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岛屿,轻笑道:“这上面可是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啊。”
“什么宝藏能有比银岛更多?”张柬之又站出来挑事情了:“银岛一年足可以挖出几百万两白银,这座岛屿可以吗?除非这上面是纯金矿。”
“金矿?银矿?终究有挖完的一天,又哪里比得上这个?只要不是掠夺性开采,足可以保证我们吃一万年。”
说起银岛,李贞却相当不屑,银岛的面积就那么大,而且纯银的岛屿根本就无法让人生存,一切物资都要从大陆上运,生活条件极度不便利,何况银岛面积狭小,根本站不住人,一年产银量最多也就只有一千万两罢了,这对于别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大宝藏,但是对于李贞来说,却还真算不上什么——当然,这并不是说李贞就看不上银岛的宝藏了,但是银岛这类重地的归属注定的国家的,李贞即便是太子,也不好插手。
而且在未来,李贞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南海有什么产银的岛屿,这也就说明这座银岛在海上的日子也不会太长远了,至少在未来欧洲人登入南海之前,这座岛屿就已经彻底沉入大海之中了。
何况银岛就那么大,就算再怎么节省开采,终究也有开采完毕的一天,到时候就算银岛没有自己沉入大海,也注定要被大唐挖空的。
但是眼前这座岛屿就不同了,虽然一年的利润可能比不上银岛,但是重在细水长流,如果维护得当,是真的可以吃一万年的。
裴行俭追问道:“这上面到底是什么啊?”
“是什么?香料,知道吗?”李贞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这是一座香料岛——确切的说,这一整个群岛上的植物,都是香料组成的。”
“什么?香料?”罗哲震惊莫名。
“香料组成的岛屿?”裴行俭几乎说不出话来。
“天啊,那得是多少香料啊?”程处亮癫狂若厮。
“我们要发财了,我们要发财了。”尉迟宝庆更是直接爆发。
“……”张柬之沉默以对。
“……”
一听到香料,所有人都兴奋起来了,没有到过古代,大家永远不知道香料在古代有多么贵重——可以这么说吧,在饮食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吃肉全靠香料除腥除膻。尤其唐人爱吃羊肉,但是吃草长大的羊如果不用香料的话,那烤出来羊肉根本就没有办法下嘴。
只是大唐本土的香料种类实在是太少,基本上就那么几种,好在有西方的商人涌入,将西域香料传入了中国。
尤其是在盛世大唐,香料贸易大盛。阿拉伯波斯地区的***商人,以他们非凡的经商才能,通过海路、丝绸之路,将东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各种奇异香料贩运进中国。
大唐帝国也以其兼容并包的恢宏气魄,来者不拒。
除了用于国家的重大祭祀活动和宗教活动之外,香料还被富足、奢华的唐人,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也入食保健、入药治病或作炼丹的辅料。
谁曾想,横刀立马,横行无忌,天老大我老二,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唐人,竞会被这些枯枝败叶所征服?
唐人酷爱香料,社会生活、尤其是上层社会生活,不但富裕而且馥郁。
翻开唐代典籍,常觉香气扑鼻,有关于香料的记载不胜枚举。
《开元天宝遗亊》说:宁王(宁王李宪,睿宗长子,将皇位让给了李隆基,死后被追封为让皇帝)娇贵,很重视个人形象。他每在会客前,先嚼上两片沉香或麝香。甫一开口,便香溢四座。
《潭宾录》说,唐玄宗在华清宫凿开一池,池旁有一舟楫,乃用檀香雕镂而成(好大的檀香,放在现在得值大几个亿吧)。驾着香浓的舟楫驶向何方?驶向池心用檀香堆砌而成的巨型假山。这假山据说是模仿传说中瀛洲仙山的模样堆砌的,但就算是真正传说中的瀛洲仙山,也要逊它几许甘芳。
至于那些大量焚烧、铺陈香料的故事,诸如“唐代皇帝要行幸某宫时,太监们先要用龙脑香和郁金香铺满去路”,或是“巨富王元宝睡觉时,总要安排两个童子,捧着博山香炉,站在床前。焚香通宵达旦”之类,更是在各类史籍小说中举不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