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那门卫暗笑道:“这样的话,就可以暂时控制住局势了。这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如果控制不住局势的话,那也就不正常了。面对现在的处境,唯有让石海大人这样的大人物出面才可以让大家平静下来。
当然了。还有一点必须要肯定。那样的家伙可不是轻易就能够让人理解的。或者说,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情不是一般人可以搞定的。这样的人如果是一般人就能够搞定的话,那也就不正常了。
如果正常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可以让人理解自己。也就是说,大家必须要达成一个共识,只有这样,接下来才不会有要动武的打算。但是,这么多人,正所谓人多嘴杂,又怎么可能会这样呢?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无法理解事实真相的原因。不是大家不愿意去接受真相,也不是大家不想要去追求真相。没有人会喜欢接受别人的欺骗,没有人会愿意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谎言的世界里。
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或者说,这就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能够轻轻松松的崛起,那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了。正是因为大家的无视,或者说忽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错估了很多很多的机会。
再由于人实在是太多了。因此,诞生的观点也太多,观点一旦多了。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就会被隐藏的很深了。如此一来,要找出真相的难度就太大了。如果无法理解的话,其实可以好好的去看一下。
这种事情和过去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说,这样的事情如果换一个情况的话一眼就可以分辨的清楚,就好像是有一张破碎的纸张和一张正常的纸张。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张纸张的话,那么,只要是你告诉他们,那种破损的纸张是真相,而完好无损的是谎言。
肯定是没有人会分辨错的。即便是没有视力的瞎子,也肯定不会分辨错误。这是很好解释的,因为只有两张纸张而已。因此,瞎子的话,可以用手去摸啊。难道一张纸有破损和没有破损摸不出来吗?
这是绝对摸得出来的。完整的纸张四边都是很光滑的,而破损的纸张边角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让别人理解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别人亲自去看,亲手去摸。
所以,东西越是少的话,分辨起来也越是容易,那纸张就可以代表人。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一个人走过来,带来了一堆纸张,差不多有上百张,在这上百张的纸张里面,你还能过那么顺利和轻松的找到原来代表真相的那张纸张吗?
很难了。或者说,太难了。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如果真的存在了,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所有带来的纸张都是新的,或者说都是无损的。因此,这样的话要找到真相的那张纸还是有可能的。只要耐心的,慢慢的找就可以了。
但是,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还没有。或者说,还远远没有完。如果就这样的话,那还根本算不上是现实社会。我们的社会之所以会变得这么复杂,说明情况要远远超过这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才是最为重要的。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你肯定无法想象了吧。我再加一点难度你就理解了。这个纸张可不是一百张而已,而是整整一百万张。这下你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也就是说,真相只有一张纸而已,但是,谎言却有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张。
在这么大的压力之下,你还愿意去找那个代表真相的纸张吗?肯定有人会愿意,但这样的人太少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花费时间去了解的。如果你能够把那张纸张找出来。那么,他们倒是愿意去接受真相的,并且相信真相。
而这就是现实。但是这种事情是另当别论的,不可以当做是真正的考虑。但也不乏有些有些人会去做。比如说,要说在一百万张纸张里面找到一张真相的纸张这是不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只要用心,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是绝对找的到的,只要把那些找出来的谎言的纸张一点点的扔掉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剩下来的纸张只会越来越少,范围也会越来越小,到了最后,肯定就会只剩下真相了。
不过,这种事情真的就是时间就可以搞定的吗?不是的。因为,运气也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只是把东西整理出来,就可以找到真相,那么,那些没有特长只有耐心的人也不会在这个社会上几乎快要绝迹了。
大家为什么会变得这个样子?只有更有趣的事情发生。那就是让所有人都理解这种事情是可以发生的,是可以成功的。但现实往往要比这种事情复杂的多,也更加的残酷,就比如你整理这些谎言的纸张的时候,本来是可以扔掉的。
因为,只要扔掉了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份量就会越来越少。如此一来,坚持下去的确是可以找到真相。但问题是现实之中这些纸张都是活生生的人,难道你可以杀死人吗?显然不行。如果杀死了人的话,那就太不正常了。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如果杀死了别人,谁也不会愿意这种事情发生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让这些人集合在一起。所以,这些被鉴定过的纸张没有办法区分,只有把他们收集在一起才行。
而要收集在一起就必须要一个稳定的空间,所以,把它们搬出去就好了。但现实却可以这么做吗?不可以。这么做的话,会被人认为你是在歧视他们。而只要有人这么想了,那么,一切就会倒霉了。
这种倒霉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遭遇别人的痛揍而已。可能还会坐牢也说不定。坐牢甚至还算是轻的。因为,我们的国家之所以称之为联邦就是因为人多啊。人越是多,所以越是联邦和在一起,越是联合在一起,越不可以歧视其他人。
当你真的歧视了。那会遭遇到整个社会所有人的指责的。这样的话,弄到了最后结局一定会很惨。所以,被判坐牢还是最轻的。严重一点的话,当你从监狱出来的时候,你可能会遭遇到整个社会所有人的排挤。
如此一来,那你怎么也不可能活得下去。虽然说政府会规定,不可以这么做,但是不会有什么人会坚持这样的。换句话说,一定不会有人能够忍受住你这样过分的人还可以逍遥快活。
大家会本能的排挤你,如此一来你以后出去买东西都买不了。买不了东西怎么吃饭?只能够直接去国家粮库去拿粮食。但是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还有更恐怖的。那就是你不可能会有女朋友了。
因为,你歧视别人啊。所以,别人也歧视你。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会有女孩子愿意和你交往?她们难道是害怕被你歧视?这倒不是的。她们肯定不会害怕,但是她们依旧不会敢和你交往。
理由很简单。如果和你交往,其实在其他人看来也就会被划上认同歧视的标签。那这样那个和你交往的女孩子以后也会遭遇到整个社会的排挤。她们难道会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吗?肯定不会愿意。
非但如此,她们还会憎恨你。因为,是你把她们害成这样的。如果你没有鄙视其他人的话,其他人也就不会排斥你。所以,这些事情其实都可以联系起来看。她们即便是真的喜欢你,也不敢和你交往了。
毕竟她们的人生还有很长,她们还不想被整个社会孤立。尤其是那些外向型的女人,因为,她们明白,如果遭遇到孤立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体验。如果这仅仅只是一种体验,那其实也没什么关系。
毕竟只是体验的话,是有期限的。当你体验期限结束了,那么,就又可以回复到过去那正常的生活之中,但如果不是体验的话,怎么办?那就糟糕了。等于一辈子不能夠和朋友出去游玩。更不能够聊天,甚至找工作都很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以打交道的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男朋友。她们虽然喜欢和男朋友呆在一起,但是,这只是刚刚开始恋爱时的感觉啊。一旦这种时间相处的久了。人就会改变了。她们会感觉腻烦。
毕竟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她们无法出去逛街,也无法买东西,更无法去吃美食,只能够像个傻子一样的呆在家里。最多也就是陪伴你下下棋,聊聊天。这样的日子有啥米乐趣?有什么新闻甚至都看不了。
因为,房东可能会把激光收视天线收走啊。这样的话,你们整天就只有大眼瞪小眼的事情。有哪一个女人会愿意过这样的日子?没有的。如果有人愿意过的话,只有一种解释,那个人不是真正的活人,而是机器人。
也就是说,这种枯燥的生活只有机器人可以忍受。因为,他们不是人类,所以,他们也没有所谓的乐趣。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真实存在,符合现实逻辑的。如果机器人都能够感受到乐趣了。那这个世界距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所以,这种事情越是不要发生比较好,发生的越早,越好。毕竟我们现在的人还没有和机器人女友生活的经验,大家支持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真正能够去做的人,少之又少。或者说干脆就是完全没有。
如果硬要说有的话,其实也不是不存在。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一万个人里面还不一定能够出一个。所以,孤立是很可怕的惩罚。当大家认识到这一点以后,也就只有和石海大人所说的那样乖乖的争辩了。
至于动武的念头肯定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因为,如果彻底消除了。那也就不正常了。一般人那有可能轻易的相信别人,即便是尊重,其实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换句话说,真要让一个人从心里面尊重你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就像是我好了。我从心里尊重的人就只有石海大人,但是天下杀手那么多,为什么那么多人我都不尊敬呢?这就是石海大人了不起的地方,也是为什么这种情况几乎没有的根源。石海大人太少了。
不过,弄清楚了这些事情,还有一些事情还没弄明白。如果弄不明白就无法继续接下来的推断了。那就是,当大家都开始回归个人英雄主义的时候,起头的是什么主题呢?如果这个不确定下来,我的答案肯定就是错的了。
只是,这种东西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了。但是我却是更难,我在说起来以前还要想推测出大致的方向,也就是说,大方向不可以搞错。前面讨论过的东西也不可以重复,那么,应该由什么开始呢?
等等,我似乎想到了一个很不错的方向。那就是让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结合的方法。也许这是一个可行的推测,也许这也是目前的杀手组织做出的判断以及最后实施的结果。要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后来第一杀手依旧存在的原因了。
那这样的话,肯定这个时候有人跳出来这样说了。我知道大家已经开始认同个人英雄主义了。我也是。但是,说实话,让我完全放弃团队的话,我觉得又有些太过分了。毕竟这是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而只要是极端多半都是错的。
虽然说,这种错误是不太容易实现的,也是经常发生的,但是,错误的我们就应该去接受,去承认去改正,而不是由一个错误走向另外一个错误。这样的话,我们只会永远的错下去。因此,在我看来,我觉得我们可以这么做。让第一杀号依旧存在,但下面就没有排名了。
由团队来替代后面的第二杀手一直到第十杀手。”</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