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地球去抢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 来富有老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将你们祖上自宫中带出来的所有东西全部藏在一个保险又没人知道的地方,这个事不能让人知道,包括你们的家人。现在的社会是金钱社会,人都易变。如果让人知道你们手上有古物,会给你们带来灾难的。”

    老人直身,向海道躹躬。然后安排去了。

    半个小时的时间到了。

    海道拨通了胡老的电话,将情况作了汇报。

    这时,曹阳等人也被接了进来。

    大家都很好奇,特别是对那十个人,羡慕不已。

    两个小时后,又是六架直升飞机飞临。

    在山谷原居民害怕、惊讶的目光中,胡老来了。

    随后,又有一个连的部队布置在山谷外面。

    胡老与族长谈了一个小时,飞回了京城。

    封云等公子们也乘飞机离开了。

    那十个讨了老婆的人没有离开,他们留在山谷中继续夜夜笙歌。

    海道在山谷住了一晚,第二天,打道回府。

    不过,来富是喜气洋洋,因为老族长将那只母的守山犬,送给了海道。

    那只母守山犬跟着来富来到了海道的面前,伏在海道的面前,来富则是叫了起来,意思就是它要带老婆回海寨。

    “你这个家伙,先斩后奏。不准!”海道故着生气。

    平头哥一看,马上过来叫了起来,它在帮来富求情。

    海道这才同意:“你要同母狗说好,要遵守规矩。”

    来富忙点头,对母狗吠了几声,母狗也点头答应了。

    海道说:“既然你愿意归在我的门下,那么我就给你起个名字,来富的名字带有来字,那么你就叫来喜吧。”

    来富对着母狗叫了一声,母狗兴奋地起身,围着海道转了一圈。

    “好了!我们回家。”海道带着两狗一平头哥,向着海寨跑去。

    晚上躺到床上,海道给谢菲讲了山谷中发生的事,特别是那十个家伙被招了亲的事。

    也许是受到了刺激,谢菲要了海道三次。最后是犁田的牛不行了。

    第二天早上,两人都睡迟了。

    谢菲一看手表,叫了起来:“老公,九点了。”

    海道抱住了她:“我不行了,走路都没劲了。”

    谢菲推开了海道伸向她隐私的魔掌:“你还羡慕那十个人桃花开三朵吗?”

    海道摇头:“你冤枉我了!我从来不羡慕。一块田都应付不过来,哪能犁三块?”

    谢菲嘻嘻笑着,拉海道起床。

    海道没办法,只得起床,收拾好,与谢菲出了房间。

    王菊看到他们出来,端上了早餐。

    今天的早餐是面窝和豆浆。

    面窝,是湖北地方性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湖北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湖北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

    面窝形状与口味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

    而王菊做的面窝带着海寨的特色,那就是面窝中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

    海寨人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窝自然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因而,被人们誉为海寨面窝。

    豆浆则是人工手磨的,用一个小石磨,磨出来黄豆豆浆,去掉豆渣,将过滤好的豆浆原汁放入锅中,加二至三杯水,开小火煮20~30分钟,煮的过程中是边轻微搅拌/边将泡泡捞起。最后加入适当的砂糖。

    谢菲最喜欢的是海寨的面窝。曾经听海道讲过好吃的海寨面窝,果然不负盛名。

    吃了四个面窝,再也吃不下去了。

    王菊看到谢菲喜欢吃她做的面窝,心里特别高兴。媳妇每天忙的脚不落地,王菊很心疼。总想帮一把,但是那些事她不会,所以只能让谢菲吃好些。

    吃过了早餐,大家准备出门,今天定好了,要去外婆家。

    谢菲来了这久,一直忙,还没有去看外婆,再不去就说不过去了。

    依然是谢菲的悬浮车,但变幻成了马自达商务车,装上了五个人。

    海道开着车,向着外婆所在的牛头坳驶去。

    汽车来到了一座悬崖的下面,海道停下了车。

    谢菲看着那悬崖:“道,是从这里上去吗?”

    这就是海道母亲生长的地方──牛头村。

    牛头村地处大别山系南段虎山下的蕲水河大峡谷区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

    牛头村现有居民共68户。200年前,王家的先祖躲避战乱,选择了牛头坳居住。而牛头村与世隔绝,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没有匪患,没有战乱。这里土地肥沃,村民自给自足,生活比动荡不安的其他地方要安逸而且富庶得多。

    解放后,特别是近二十年,牛头村人感到了与世隔绝的苦楚。

    相对于外界的繁荣,这里依然是一谭冷水。

    造成这个原因的是,出村的路是天道。

    牛头村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

    村里通向外界的一条通道,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没有藤梯的崖壁才是最危险的。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而摔伤的人更多。

    就在这时候,来了三个学生。

    他们是牛头村的人,认识王菊。

    “姑婆,你回家吗?”一个小女孩问。

    小女孩是王菊这一支的孙辈,叫王桃花。

    王菊摸着王桃花的头:“学校放假了吗。”

    “是!”

    牛头村有13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乡小学上学,孩子们平时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周末才回家。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由于安全和贫困问题,牛头村还有很多适龄儿童没有进过学校。

    王菊让王桃花先上山,去喊海道的舅舅来帮忙搬东西。

    王桃花看了看那堆东西,点点头,向着悬崖上爬去。

    王桃花他们在爬,谢菲在下面用手机拍摄着,她要将牛头村的情况告诉世人,让人们知道,这里的孩子是如何上学的。

    就在这时候,爬在第一的一个男孩,头发晕,身子向下倒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