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当时荆州、蜀中交汇的山中,都有蛮人分布,五溪蛮、以及桂阳郡少数名族,统一被称为南蛮,有记载的就有武陵五溪蛮、长沙蛮、零陵蛮、交州蛮、桂阳蛮、巴郡南郡蛮、江夏蛮、以及以汉中为中心的蜀、荆、秦、陇交界处分布的板楯蛮。
另:《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讨伐的南蛮,按照官方说法应当是:西南夷。大致是在今天的云南地区,含夜郎国(牂牁郡)、滇国(益州郡)、邛都国(越嶲(音西)郡)、哀牢国(永昌郡)、以及昆明诸部,唤作西南夷,也就是诸葛亮讨伐的南蛮。
蛮人分为生蛮和熟蛮,蛮人缺少物资之时,流窜州郡抢劫百姓、官府,武陵蛮袭击孱陵、江陵,零陵蛮袭击临湘,刺史、南郡太守都弃官逃亡的记载也有,大军平定以后,武陵蛮紧跟着又袭击了桂阳,《后汉书》中记载,光武中兴,武陵蛮夷特盛,可以想象当时以五溪蛮人为主的武陵蛮人猖狂到了什么地步。
《后汉书臧宫传》记载:十九年,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入原武城。首先分析一下,妖巫维汜这四个字就很有趣,妖,是指妖人,意思是蛊惑百姓造反的人,巫这个字,从汉武帝巫蛊之祸之后就很少出现在汉人中,而少数名族祭祀也被唤作巫,苗族、瑶族、土家族这些黔中民族也有巫姓,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傅镇暂且不论,就说单臣,单这个姓氏在先秦时期活跃在河南地区,原武城位于河南尹治下,两者重合度很高,但是,臣这个名字,很少会有人用吧,平头百姓用了担惊受怕,读书人用了还怕不好听,毕竟汉朝流行谶纬。
姑且说,单臣是汉人,但是,一个汉人,有什么理由,通过什么途径去拜一个少数民族为师,初步判断,这个巫,是某少数名族的祭祀,姑且称作巫维汜,由此可以作出判断,单臣、傅镇二人,很有可能是少数民族,换而言之,原武城位于中原腹地,距离洛阳也不远,当时天下平定以后第一时间安抚、受关注照顾的应该就是河南尹的百姓,这个情况下,一般百姓也没有造反的理由啊!
更有趣的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建武二十三年,一个名为相单程的人,被公推为五溪大帅,随后就起兵造反,姑且不说这个时候生活条件稳定的话,有没有造反的理由?通读两段很难不将单臣同相单程联系起来,毕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没准在古代一个读音也说不定,更何况,臧宫混乱中斩杀单臣等人,但是混乱之中,谁能保证杀的那个就是单臣本人,如果不想相单程飞姓,两个人很有可能就是一人,再不济从字面上也能判断出两个人应当有关系。
长沙这个地方的发展,从吴芮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二,吴芮本人身为百越首领,项羽封其为衡山王,刘邦封其为长沙王,从这个时候起,周边的蛮人就已经开始汉化了,一直传了五代,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长沙靖王吴著无子,长沙国废。长沙国从汉初到灭亡度过了45年,是有汉以后异姓王国存在时间最长的王国,从这点可以看出,当时吴氏在长沙这个地方少数名族中还是很有威信的。
仅过了两年,景帝前元2年(前155年)分封第六子刘发为长沙王,而更始帝刘玄、光武刘秀,均是这个刘发的后人,说远一点,刘发这个人,算是半个汉朝的开山祖师。就从刘发说,等同于长沙这个地方汉化发展一直没停过。
长沙这个地方,可以说汉朝历代皇帝都很重视,为什么呢?个人认为应当是与安抚少数民族有关,从王莽将长沙郡改名为填蛮郡,可以分析出一二,这个地方,应当是蛮汉混杂的地方,也是蛮人生乱被招降以后安置的地方之一,所以文中写蛮人多、汉人少。
湘南靠近衡山,应该是在晋朝年间改名衡山县,重要的是,衡山这个地方才秦朝就开始修建,西汉时有湘南县,东汉顺帝刘保继位,分封亲信黄龙为湘南侯,这便是东汉的湘南侯国,联系前文,武陵诸蛮最盛,书中更是记载多次填蛮,湘南这个地方蛮汉比例应该挺大。
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书评区留言讨论哦!
ps:长沙靖王吴著和孝文帝应该是前后脚死的,至于有没有内幕,欢迎各位大开脑洞,自行补充!
凌晨一点二十二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