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之球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再见青春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止是主教练,澳大利亚球员的脸上也有点挂不住。这种感觉其实也很好理解,想想中国队打越南队时候的那种不爽,大概就懂了。

    于是,场上澳大利亚队员的动作开始大了起来,比赛渐渐地超出了热身赛的范畴。裁判出了几张黄牌,也没有止住这种趋势。最后,还是上半场结束的哨音暂时给场上球员降了降温。

    上半场的比赛情况还是比较清晰的。中国队以高制高的战术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更多的是依靠董卓的超强制空能力压制对方。在双塔配合的时段中,韩朋曾经创造了两次非常不错的机会,但都由于脚法不精而未能破门。

    这场比赛本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试验战术,下半场开始后,殷铁生用蒋宁换下了双塔之一的韩朋,他需要尝试另外一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战术。

    来自青岛的蒋宁身高仅有177米,这与大家印象中的山东大汉还是有一些出入的。他与韩朋的类型完全相反,高空能力不足,但速度和组织能力都强于韩朋。

    在中超联赛中,蒋宁曾经上演过长途奔袭60米破门的好戏,有好事者之后将他称为“中国的梅西”。当然,这种“xx版梅西”已经被用得要吐血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蒋宁的能力和风格。

    下半场,殷铁生已经打定主意要跟澳大利亚队比一比脚下的活儿。

    出场之后,董卓发现,上半场一直跟他有着亲密接触的斯皮拉诺维奇被换了下去,不过董卓反正一样不认识。赛前教练组给大家开会的时候是介绍过对方的球员,可就像外国人分不清中国人一样,中国人也很难分得清老外,除非是那种出镜率比较高的球员。

    虽然董卓不认识他们,可这事儿还真跟董卓有关系。上半场斯皮拉诺维奇跟董卓纠缠了半天,每次接触都是实打实的硬拼身体,经过这45分钟,斯皮拉诺维奇受伤了……

    不是心理上受伤了,是身上真的伤了。

    替换上来的是来自澳大利亚超级联赛俱乐部纽卡斯尔喷气的中场穆夏利克,澳大利亚队也由原来的3-5-2或者说是5-3-2阵型转换成了4-4-2,意图在进攻方面做点文章。

    不过澳大利亚的文章还真不好做了。下半场开始后,中国队像换了一支队伍一般,瞬间转换了进攻风格。

    减少长传冲吊,增加了一些中路渗透,前锋也开始频繁地跑出禁区接应。

    边路进攻依然犀利,但不再选择下底传中,更多的是内切后寻求与中路的配合。

    这样的转换让澳大利亚人措手不及,他们身高马大的队员在场上被中国队玩得团团转。大家惊喜地发现,中国队被骂了多年的“糙哥”技术,竟然在所谓的强队澳大利亚面前变成了优势。

    澳大利亚也郁闷地发现,上半场头球威风八面的那个传说中的曼联球员,下半场玩起花活儿来也是有模有样的。

    其实,董卓觉得自己技术还不行,只是因为他身处在欧洲顶级的联赛、顶级的俱乐部,他所参照的标准都是哪些人,那都是c罗、乔科尔、吉格斯这样的妖人,在他们面前,又有几个人敢称自己技术不错。

    可回到国奥队,董卓已经是队内技术最好那批球员了,就算是与人称“中场艺术家”的陈滔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

    况且董卓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最近在训练中一直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水平提高得相当之快。

    再退一步说,就算是没有技术,用他现在那已经略显变态的速度,照样可以把澳大利亚这帮傻大个压得死死的。

    穿裆过人,油炸丸子,挑球过人……兴之所至,董卓还来了一个右脚绕到左脚左侧的花式传球,这是他在英国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畅快感。

    这十几分钟的畅快感,也让董卓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前锋,进球是本职,但要站在更高点,所要做的不止是进球,还应该要有将所有的后卫都“踩”在脚下的勇气和能力。

    球员们踢得起劲,观众们喊得也起劲。

    现场观众兴奋了,他们从来没有看过中国球员有如此精彩的表演,即便是面对那些所谓的弱队。

    现场先是零零星星响起了一些声音,最后慢慢汇聚成一个声音——“过一个!过一个!”

    澳大利亚人听不懂这几万人到底在喊些什么,不过从场上球员的兴奋度来看,这个口号似乎效果还是不错的。

    殷铁生看到这个场景,干脆直接再走马换将,把赵旭阳和陈滔一股脑儿地全都扔了上去,把崔朋和郑郅换了下来。

    这两位生力军上去后,跟两位锋线球员一起,是彻底将澳大利亚的后防线搅了个底朝天。

    现在澳大利亚的后防就像一根紧绷的弦,而中国队的这些球员在不停地去拨动这根弦,那么,弦终归是有被拨断的时候。

    第65分钟,刚上场的陈滔面对澳大利亚的边后卫,使出了在中国球员当中很少见的踩单车。国内球员可能有时候也会踩,但最多来那么一下就过去了。

    陈滔的踩单车更接近于巴西人的风格,球稳稳地留在两腿之间,双脚如穿花蝴蝶般从球上晃过,眼花缭乱的动作让对手根本不知道该防哪边的突破。

    现场的球迷都快把嗓子喊哑了,在陈滔的身上,依稀看到了05年世青赛上那个单车少年的影子。

    那真的是中国足球的黄金一代啊!

    可是3年过去了,这一批黄金一代就这样“融入”了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中,不能说泯然众人,却也已惊艳不再。

    陈滔,2002年还在体校踢球的他被沈阳队看中,顺利成为了职业球员。

    2003年即成为球队主力。

    2004年成为球队队长,当时的他才19岁,是中超所有球队中最年轻的队长。

    当年年底入选阿里汉的中国国家队,短短两年时间,他就完成了从业余球员—职业球员—主力—队长—国家队的五级连跳。

    2005年世青赛,和黄金一代一起攻城拔寨,在荷兰刮起了青春风暴。赛后,他和梅西一起入选那届世青赛的最佳阵容。

    2006年土伦杯,获得赛事银球奖,也就是最佳运动员第二名。

    就是这样一名球员,在2005年世青赛后就得到了欧洲多家俱乐部的青睐,但当时的沈阳俱乐部在转会费问题上绝不松口,其后多次留洋机会,也都因为俱乐部的阻挠而错过了。

    有时候,一些事情,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更过分的是,因为留洋问题与俱乐部产生矛盾,正处于球员发展的黄金年龄的陈涛却遭到俱乐部停薪、停训、停赛的三停处理。

    当年天赋爆棚的单车少年如今却正在往平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那个当年也还没有多远,离2005年世青赛仅仅过去了3年而已。

    看着场上那个还在踩着单车但动作已经不再如当年那么优雅的少年身影,会有那么一瞬间,让人恍惚间梦回2005年的荷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