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春秋伊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司马懿初见曹操 汉献帝得入许昌(三)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见到司马防表态,曹操、荀彧目的已然,两人互相对视会心一笑。曹操开口对司马防说道:“司马公大可放心,以伯达之才,必能有一番作为。现在天色已晚,司马公也要休息,我与文若就此告辞。”

    曹操提出离开,双方目的均已达到,互相客套了几句后,愉快的会谈就此结束了。几日后,在选好了司马府新址后,司马防父子返回温县,紧接着司马朗又带着一众族人回到许县,协助荀彧完成了整个府邸的建设工作。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受到司马家的影响,北海徐干、陈留阮瑀等名士各带族人前来归附,转眼间,小小的许县成为了整个中原地区最炙手可热的地方。事情完全按照曹操、荀彧计划的方向发展着。

    几个月后,汉献帝刘协从关中返回残破不堪的洛阳。身为皇帝的刘协,只能在中常侍赵忠的废宅中栖身,百官露宿在断壁残垣之间,只能靠采集野果艰难度日。天气转眼到了寒冬,若不是刘表派人送来些补给,所有人都要被饿死、冻死。即便如此,冻毙在路旁的官员大有人在。至于李傕、郭汜见天子已返回洛阳,亦不敢再追,放回百官后原地驻扎。其间左右局势的贾诩也返回了华阴段煨屯兵处,静观其变。

    刘协返回洛阳的消息就像一块巨石投到了平静的湖面上,一下子激起了千层巨浪,当年诸侯联合起兵的口号就是“讨伐董卓、迎回天子”,现如今董卓已死,天子也已返回了都城洛阳,可诸侯们无一人响应,一个没有权势的天子要来何用?所谓汉臣,到了此时此刻,也不过是块遮羞布罢了。

    冀州袁绍府内,沮授正做着最后的努力向袁绍游说:“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世代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诸侯口称义兵,却各有图谋,有几人会考虑江山社稷的存亡。今冀州初定,将军兵强马壮,若能迎天子,定都邺城,挟天子而令诸侯,环宇之内,谁能抗衡?”

    郭图却反对道:“当今汉室已名存实亡,现英雄并起,各据州郡,有道是秦失其鹿,先得者为王。真要把天子迎至邺城,天子之命,从之则权轻,不从则为抗旨不尊,到时束手缚脚,非善计也。”

    沮授、郭图各执一词,袁绍被争得是头昏脑涨,最终他被他的私心打败了,做出了他这一生最愚蠢的决定:放弃汉献帝刘协。至于远在淮扬地区,又握有传国玉玺的袁术,听闻洛阳刘协的悲惨处境后,更是得意,他蓄谋已久的称帝之举,终于可以付诸于行动了。

    天子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度日,诸侯各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时间一下子拖到了次年夏天,许县也已初具规模,曹操大帐之中也为是否要迎立汉献帝刘协吵翻了天。

    曹操与袁绍不同,袁绍的顾忌在于不想被刘协在一旁指手画脚;曹操则在于拥立刘协回洛阳的那一群西凉人,如董承、韩暹、杨奉等人,他们现在一个个都是朝中重臣,董承把女儿嫁给了刘协,自己成为了国丈,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皆假节钺。这要是迎立刘协到许县,一下子多出这么多顶头上司,还都是曾经的死敌,任谁都难以接受。

    荀彧站出来力排众议道:“昔日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追随,汉高祖为义帝服丧而天下归心。自从天子蒙尘,州牧首唱义兵,只不过诸侯离心,未能成功。现若能迎天子至许县,既是众望所归,又能威服天下,于公于私,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望州牧慎思。”

    荀彧所说皆是至理名言,可曹操依旧难下最后的决断,见众人都默不作声,曹操起身说道:“诸君暂且回营,迎天子来许县一事,不日将有定论。仲德,我有些私事与你相商。”

    程昱见曹操并没有反驳荀彧的提议,同时又把自己留了下来,心中便已猜到七八分,当时的便宜之际,如今看起来真的是后患无穷啊,自己的后半生所背的这个包袱可是够重的。

    “仲德,文若之言你觉得可行否?”曹操见所有人都离开大帐后,便试探性的问道。

    程昱此时心道:我若说不,曹操你就会说有何不妥。我要接着说因为盗掘梁孝王刘武之墓一事,你肯定就会说这是我出的主意,让我去负荆请罪;我要说我与文若看法一致,你就会说盗掘王墓恐不容于天子,我还是要去负荆请罪,折腾来折腾去,普天之下就我一个坏人,这是要以死谢罪啊。电光火石间,程昱完全猜到了曹操的用意,他躬身行礼,不紧不慢地说道:“自明公兴义兵以来,皆为汉室江山,虽有不合礼法之处,但其情可悯。今天子就在洛阳,明公当如荀文若之言,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一来,则汉室可兴矣。”

    程昱几句话将过去的所作所为说得是光明正大,自己也推得是干干净净,曹操明知故问道:“知我者,仲德也。天子久不在关东,恐难知内情。若再有奸人从中挑唆,我也是百口莫辩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