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命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祸福相依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秦命运第72章祸福相依尤其这次,东方六国的墨家子弟十分痛恨秦国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士兵,所以这次动员了三千人墨家侠士守卫邺城和宜安。

    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存在。人们对侠充满了期待,认为侠是正义、光明和公道的象征,是替天行道的人间使者。远的不说,倘若没有侠,金庸、古龙的江湖里,就少了波澜壮阔的豪情。可是,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却普遍不喜欢侠。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都曾有过灭侠的举动。那么,侠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秦皇汉武为什么要灭侠?

    侠是什么开始出现的呢?西周以前,社会结构非常固定,人人安守本分,安居乐业,就像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样,没有什么意外。从春秋时起,社会结构松动,人员流动活跃,人们从社会结构中解放出来,“士”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脱离了农业生产,游走于列国,谋求官职。“侠”就是“士”中的特殊群体。

    侠士有一套高尚的原则——信义,“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为了信义,会为主人或朋友慷慨赴死,凛然之气虽越千古而不朽。正因为有此般情怀,侠士才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流人物。比如晋国豫让,给智伯报仇失败,不惜拔剑自杀。鲁仲连、专诸、聂政等,都是其中佼佼者。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战火恣起,硝烟弥漫。列国都主动或被动地投入战争当中。为了在列国兼并中站稳脚跟,列国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有的甚至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集信义、忠诚于一身的侠,就成为他们的招揽对象。战国四君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门下,就养着不少侠士,供自己驱使。

    不过,这些侠士不单纯地充当贵族的“枪”,也不单纯是他们的“打手”或“杀手”,如果他们觉得主人的行为太下作了,这些侠士也会绝尘而去,长逝不顾。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并立,没有统一的国家秩序,侠在这种散漫而自由的环境中,简直如鱼得水。他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自带悲壮气质和洒脱风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侠士的生存环境。此人正是秦始皇。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横扫六合,一统寰宇,建立了规矩有序的庞大帝国,游侠原先散漫、自在的风格,都要被收拢到国家秩序中来。在《大秦帝国》中有这句一句话“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每每读到这句话,总能触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尽管春秋战国无义战,但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所经历的每一场战争,都是与明天的提早告别。赢秦,这个为东方六国所鄙夷的西方诸侯,经过了数百年浴血奋战,才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其中艰难,谁与之言?

    秦统治者要做的,除了建设新的国家,还要确保国家的内外安全与稳定,他们不允许任何威胁国家安全的异己势力的存在。禁侠就是由此而来。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儒以文乱发,侠以武犯禁”。所谓“以武犯禁”,就是以武为持,违反国家法令。他认为侠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把自己的至性至情随心所欲放在第一位的。他们往往为了私人交情,而做出一些有损社会安全的事情。侠游走在国家秩序之外,不受管辖,就像一颗颗游走的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炸,鼓动民众,威胁统治。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子的一生都在践行侠士的行为准则,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侠士都是可以的,且看他行侠仗义的事迹:他在闻知鲁阳文君要攻打郑国后,前去说之以理,并通过现场实物图演示击败了公输般的攻城的器械和技术,最终说服鲁阳文君停止攻郑。楚国攻宋,墨子派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持守城装备帮助宋国,又以机智交锋,迫使楚国退兵而去,使弱小的宋国得以保全。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多次访问楚国,献书楚惠王,但后来他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吾言,用我道”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

    所以后人将墨子推崇为“华夏五侠之首”!

    墨家的思想内容和当时的秦国产生了剧烈的冲突,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墨子都带着守城器械和弟子们为秦国侵略的对象义务打防守战。

    南阳城守府内。

    鬼谷门门主董安接着说道,“邺城和宜安防备严密,尤其囤积了各种防守的兵械,如弩、戟、矛、斧、长椎、长镰、长斧、垒石、钩拒等兵器。又有各种运土载人的四轮木车,另外城上藏有大量的水和沙石,与及水缸等盛器,还有火灶、大釜等,以应付敌人的火攻、又或以之浇灌爬城上来的敌人。最令人痛恨的就是金汁!一旦烧成滚烫的汁水,任敌人盔甲防护再好,也是皮开肉绽,轻者烫伤、哀嚎,重则感染、病死!”

    蒙毅无奈地叹气道:“看来,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回秦军困顿于坚城之下。”

    鬼谷门门主董安笑着说道,“如果是有人作为内应,想必再坚固的城池也会被攻下!”

    蒙毅吃惊地问道:“邺城和宜安必定是严防死守,些许内应恐怕不足以成功破城吧?赵国大将扈辄虽然不如野战不如秦国大将桓齮,但是守城应该还是凑合的。再说有前面的教训,赵国大将扈辄一定会小心谨慎的。秦军肯定没有那么容易成功。”

    鬼谷门门主董安故作高深,“我们拭目以待吧。”

    蒙毅还想继续追问下去,鬼谷门门主董安却又扯开了话题。

    鬼谷门门主董安的思维非常奇怪,莫名其妙地问道,“你可知桓齮为何不喜欢你们蒙家人?”

    蒙毅自然有些不明白,因为祖父蒙骜一向在秦军之中是“老好人”的形象,基本上没有得罪过任何秦军将领。

    鬼谷门门主董安若有所思地回答道,“无他,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祖父蒙骜占尽了风头,而同时期的桓齮自然黯淡无光。如今顾恋旧情的王翦回国述职,桓齮独掌大权,自然对你们蒙家子弟多有打压。”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

    1、文人都很谦虚,均不敢说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没人敢认天下第一,所以说文无第一。

    2、练武的都好勇斗狠,均不肯说自己比别人差,都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所以说武无第二。

    第二层意思:

    1、文人做文章各有千秋,难以分出谁高谁低,所以说文无第一。

    2、练武的是直接比试,拉出来一较量便可分出谁高谁低,所以说武无第二。

    第三层意思:

    “文无第二,武无第一”属于互文。互文也叫互辞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也就是说,无论文武都是不肯服输的,都想当第一。

    蒙毅苦笑道说道,“原来如此。这么一来,我们岂不是要窝在后方,直到战事结束?”

    鬼谷门门主董安鹤发童颜,笑着提醒道:“《庄子》有言:“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老子》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蒙毅也领悟出点门道,“董老是想提醒我,赵国大将扈辄会大败于秦国大将桓齮,而秦国大将桓齮恐怕也会大败于赵国大将李牧。”

    鬼谷门门主董安见蒙毅也参悟出其中关键之处,欣喜地大笑,“哈哈,孺子可教也。李牧未出,谁敢言胜?即使是王翦,恐怕也不敢说稳胜李牧吧。”

    接着,鬼谷门门主董安拉着蒙毅的手说道,“老夫此次前来,还有一件私事,你究竟是否喜欢我的孙女董柔?”

    蒙毅没想到鬼谷门门主董安会这么直白,有些不知所措。

    古语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男孩、女孩到了成家的年龄,都要尽量早日结婚,组成一个家庭,这样才不会颇感压力,有彼此互相关心、照顾,既让父母感到欣慰,也让自己幸福一生,这才是人们所期待的美好日子。但想法虽好,却不一定能如愿,在古代或者现代,均有许多到了成家的年纪,男生女生还是光棍、剩女的情况。

    鬼谷门门主董安自顾自地说道,“男人无妻财无主,女人无夫身落空。秦王嬴政看上了柔儿,老夫自然心知肚明,但是深宫刀光剑影绝不是一个好归宿。所以,你一定要主动向秦王表明立场,否则年复一年,难道要我的孙女孤苦到老?”

    “向秦王表明立场?”蒙毅内心一阵叫苦不迭,心想: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谁动我衣服,我砍谁手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