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福运娘子山里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好诗好字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季妧取了衣裳,就由胡良陪着连夜赶回镇上,由于太晚的缘故,胡良也在医馆住下没走。

    第二天下午,到了约定时刻,季妧趁大宝喝了药刚睡着,匆忙赶到书院前面的路口等着。宋璟回号舍放下东西,片刻没耽误就来会合,两人一起去了他说的那家书铺。

    书铺规模算不上大,却还算齐全,总共两间门脸,一间卖文房四宝,一间卖各类书籍。

    书铺老板姓方,听宋璟把情况说了一遍,虽然很信任他的为人,但看到来的是个小姑娘,不免有些迟疑。

    时下,读书识字是男丁才有的特权,村里识字的男娃尚且没有几个,她一个女娃能识字?

    就算侥幸识得几个罢,但抄书可不是识字就能行的。

    季妧自然明白他心中的疑虑,出声询问:“可否借老板纸笔一用。”

    这就是主动要求接受考核的意思了。

    方老板眉头一展。也罢,让她写几个字,这样也好找个由头拒绝,又不伤了两人面子。

    店铺的伙计很快将东西送来,宋璟一旁替她研墨,季妧稍微思索了一下,提笔落墨,一气呵成。

    她墨的是首七言诗,每写一句,方老板就跟着念一句,待最后一字收尾,更是拊掌拍桌,连声叫好。

    “好一个‘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好诗,好诗!不知这诗出自……”

    季妧怕他误会,解释道:“诗的作者是一位叫黄庭坚的老先生,我也是无意中读到……甚是喜欢。”

    方老板捋着短须,目光放远,显然在想这黄庭坚是何许神圣。

    从事这个行业,文化圈的名人不说了如指掌,还是熟知一二的,按理说如此才华,早该蜚声文坛了才对。

    但思索良久也无所得,想来应该是位隐士。他遗憾的摇头,转而欣赏起季妧的字。

    诗自是不凡,更难得的是季妧竟写得一笔好字,宋璟将那张纸自桌案上拿起,细细端详。

    笔酣墨饱、挥豪自如,字里行间浸润出一种不羁的洒脱和肆意,很像是她给人的感觉,安静下藏着引而不发的飞扬。

    老板也情不自禁的点头,同时还有些意外:“一般姑娘家学的都是簪花小楷,似你这般笔力和格局,竟是少见,丝毫不输男儿。”

    这已经是极大的肯定了。

    季妧松了口气,接下来便是详谈具体。

    大周朝雕版印刷术已经普及,大致的工艺流程是先在一张薄纸上写上字,反贴在木板上,再把字刻出,然后在板上加墨印刷。

    总得来说印一部书是一项很庞大的工程,周期长,且耗资不菲,从而也就决定了书的单本售价低不到哪去。

    拿最近盛行的《元气集》举例,仅有四十页篇幅,刻了不过一百首名家诗作,但印造、纸墨、工食钱种种加在一起,成本却是十六两白银。

    这种价码,有几个人消费得起?

    基于这种情况,抄书行业便应运而生。

    且不说手抄本要比刻印本卖的便宜,让一些囊中羞涩的人也能买得起书;生活窘迫的读书人通过抄书,还能解决经济问题,得以维持生计。

    比如宋璟,从老板口中得知,他已经在这里抄书四五年了。

    有人是为了赚钱的目的简单复制已有的书籍,有些人却是将抄书作为一种知识习得的手段。

    季妧觉得宋璟应该算兼而有之,且更偏向后一种。

    昨天马车上那么暗的天光,他都捧着书看得孜孜不倦,似这般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也难怪能连过县、府两试了。

    至于季妧自己,明显就是第一种,因而她直接就问老板抄哪一种最能赚钱。

    书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读书人,而读书人十有八九都是奔着科举去的,因此科举用书、经史子集之类是最热门的系列,抄写费也最贵。

    但抄书这个行当,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当然首要是看字写的好不好,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比如誊写工整,保持书面干净,恒心细致缺一不可。

    方老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律法相关的书递给季妧,让她先抄这本试试看。

    笔墨纸张都由书铺提供,因是宋璟介绍来的,老板也没收她押钱,

    约定好交书时间,季妧拿着一应东西告辞出了书铺,宋璟稍晚一步跟了上来。

    季妧看向宋璟手中新接的《左传》,这可是大部头。

    “你刚交过来几本,都不累?”

    宋璟笑了笑:“写字算什么累,除了这个我也不会别的。再说,又能赚钱又能看书,何乐不为?”

    说得好有道理,季妧无法反驳。

    宋璟顿了顿,道:“没想到你字写得那样好,也练了很久吧。”

    都是一个村的,季家什么情况,二房什么情况,他心中有数。

    正因为如此,季妧在如此境况下还能坚持不辍,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

    加之昨晚从娘那里听到村中最近发生的大事,十有八九都与季妧相关,宋璟更觉得她一个孤女实在不易。

    季妧咳了一声,道:“嗯……还好吧,你刚刚也说了,写字算不上累……”

    事实上,她这一手还算过得去的字,还要多亏前世被迫上的那些兴趣班。

    四肢不协调,学不了舞蹈,五音不全,也学不了音乐,就只能学学书法绘画,培养培养内秀,不至于让父母脸上太过无光。

    两人说着话,走到了岔路口。

    宋璟要回书院,季妧则要去医馆,一南一北两个方向。

    “那……”

    “那……”

    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停下。

    季妧忍俊不禁,冲他挥了挥手:“我走了,大恩不言谢。”

    宋璟跟着笑,也学她挥手:“不用客气。”

    季妧接到活计不喜欢拖延,一边在医馆看护大宝,一边抄书,不到两天抄完,便去书铺交工。

    方老板没想到她能这么快,将成品翻来覆去仔细检查了两遍,末了递给她一本《朱子集注》:“保持这个水准下去,价格翻番。”

    那本《律诰》字数不多,且不是热门书籍,因而只结了一百五十文。

    老板说的翻番自然是指一卷的价格,一卷翻番是三百文,《朱子集注》有八卷,算下来能赚差不多二两多银子。

    虽然远比不上宋璟每本动辄一两银的身价,季妧也很满足了。

    算了算,在镇上已经呆了快两周的时间,总劳烦谢寡妇她们帮忙看家也不是个事。

    大宝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征得辛大夫的同意,季妧决定回村。

    土路颠簸,季妧没敢带大宝去挤骡车,直接到镇上的车马行雇了辆带棚的马车。马车底部铺了厚厚的软垫,确保大宝躺上去足够安全舒适,才让车夫启程。

    马车不比骡车便宜,而且季妧是包车,四公里地收费十五文。

    季妧不心疼这个钱,也料到这样招摇回村会遇到什么,但她不怕。

    病好了,接下来自然是算账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