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机神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南王北马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袁基罡挑战天下剑道高手,剑下亡魂无数,每一出剑收剑,其出也凛凛,其收也如如。袁基罡的英姿雄风,成了剑修们膜拜的对象。

    “先定一个小目标,达到袁基罡十岁时的剑道水平。”

    剑道泰斗马奇观这样叮嘱门下弟子。

    结果,袁基罡挑战剑道泰斗马奇观,只用了三招,马奇观即胸侧中剑,当即毙命。

    江湖人说,马奇观只贵为剑道泰斗,面对袁基罡却只能应付三招,而袁基罡那刺偏的一剑,却能一剑中止马奇观的生命,这完全是不可理解的事。

    以马奇观的剑道修为,只要不命中要害,别说袁基罡的一剑,就是十剑,也未必能置一代剑道泰斗于死地。

    为什么马奇观如此不堪一击,江湖上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通行的说法是,马奇观的至友王柄宣绝密披露,马奇观曾在一次澶溪煮梅时乘着酒兴告诉他,他本人曾患心病,神医延鹊在望闻问切后告诉他,马奇观五脏异于常人,心脏偏右一寸,肝胆下移二指。

    王柄宣非常奇怪,好友马奇观声称此秘密仅告诉他马奇观一人,袁基罡是如何知道的?

    王柄宣与马奇观在当时的中夏武道,号称“南北双擘”,江湖评价二人剑道势均立敌,至于二人因此成为至交,完全是惺惺相惜。

    但还有一种说法甚为流传,虽然此二人看似表面亲密无间,但其实内心谁也不服谁。马奇观曾跟弟子们说练剑不要学王柄宣的“王九式”,因为九式之中最起码有两式都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王柄宣则跟马奇观当面开玩笑说,“马兄的剑势若是收剑再凌厉些,就更加完美了,所谓‘剑出如雨,剑收如风’,‘攻为守,守为攻,收剑势猛,化收为攻’就是这个道理。”

    这两个故事似乎潜藏着一个隐喻,马、王二人表面亲密,实则互为不服。

    故事是否为真,已不重要,王柄宣是唯一获知秘密的人,若王柄宣无意借刀杀人,如何解释袁基罡的剑偏偏右移二寸,难道袁基罡未卜先知?

    下一个判断则颇有阴谋论的味道,如果袁基罡事先不知道马奇观的心脏位置异于常人,以马奇观的剑道修为,绝不可能仅接袁基罡两招。

    王柄宣有泄露秘密的动机,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王柄宣与马奇观惺惺相惜,但两人交好的原因是双方都暂时找不到对方剑法的破绽,如果一人因为第三方的原因被除去,那另一人理所当然的成了唯一的“第一”了。

    所谓流言杀人,古之亦然,今之亦盛。

    流言者若不是脑袋被门夹了,就是脑子进水了,试想,我王柄宣若是有此害友之心,何必把马奇观告诉我的秘密公之与众?难道我脑子也进水了?

    可如何跟人解释?谣言隐与无形,查不到源头,截不住水流,王柄宣脑子凌乱,拔剑四顾心茫然,这种感觉跟一头陷入沼泽的老黄牛没有两样,浑身是劲却使不出来。

    只有一个脑子进水的办法,挑战袁基罡,为王柄宣复仇。

    武道之人,以武证清白既是一个脑子发热的通病,也是一种豪气冲天的气慨。

    王柄宣二者兼有。

    此时的王柄宣真的希望,袁基罡的取胜是自己提前泄露秘密才完成的。

    但实事上真的不是。

    这个大魔头级的剑客,在与王柄宣的交手中,只用了一招,不,加上收剑一拍,勉强算是两招,就结束了“南北双擘”的历史。

    从此中夏剑道,再无“南王北马”。

    江湖传言,王柄宣与袁基罡交手,地址选在大驼峰城之颠。

    大驼峰城位于中夏疆域南陲,这里濒临江水,群峰耸峙,草木隆盛,江水九曲十八弯到了临近古水岸边,形成了两个隆起的山峰,因形似西域的驼峰,因之取得大驼峰山之名。

    大驼峰山很早就有古人类居人住,到了中夏朝的时候,中夏朝的前朝帝王,亲自率军攻打大驼峰城,中夏天朝兵马攻城三天三夜,城上滚木礌石用尽,城下箭矢如雨喊杀震天,大驼峰城守军抵抗不了中夏帝国军队的进攻,主动开城纳降,自此以后,大驼峰城划归中夏版土。

    王柄宣选择大驼峰城,是因为这里是王柄宣的发迹之地,王柄宣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剑客一跃而成为名噪一时的剑道宗师,与各路英豪的决战十有八九都选在大骆峰城。

    败在王柄宣手下的剑客有“千里勾魂”常向隅,“一指止水”李怀坡,“三青剑侠”黎云高等等,这些都是南国一顶一的剑道高手,王柄宣能成为剑道“南王北马”之一,可是用手中三尺雪刃换来的,并非浪得虚名。

    但与袁基罡的决战,却成为王柄宣人生的一大败笔。

    如果王柄宣能起死回生从头再来的话,他一定选择放弃这次战斗,那怕下半生永远为马奇观背锅,他也愿意承受。

    可世上没有后悔药,时光也不能倒流。

    王柄宣与袁基罡的决战,原本就不该发生,因为实力悬殊,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

    王柄宣的友人劝他放弃,但他执意履约,没听说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吗?前人慷慨赴死可以,我王柄宣为什么就不可以?

    更何况刀剑无眼,最终鹿死谁手,殊难料定。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任何逞能耍愣都要付出代价,有时是血的代价。

    一个剑客死在另一个剑客剑下,原本没有什么大惊小怪,自古剑客与对手争锋,死得其所。

    但问题是,王柄宣死得极为不值。

    袁基罡与王柄宣的角斗,画面极为尴尬,一代宗师王柄宣在与天才剑魔袁基罡的战斗中,仅接了两招。

    两招,南派剑宗王柄宣已身首异处。

    据观战的人讲,王柄宣原本根本没机会出剑,因为过于紧张剑居然一时未能从剑室顺利拔出。大剑魔袁基罡原本一招就可终结战斗,但这个大魔头居然收回雪剑,静候对手拔剑出击。这姿态明显是为了给对方更多难堪。

    然而,等袁基罡出第二招的时候,王柄宣已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观战者甚至都没有看清袁基罡用的什么招式,剑已收鞘,王柄宣木然呆立着,两眼圆瞪,神色诧异。

    过了一刻钟,大宗师的身形才轰然倒地,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什么叫剑道极境出影无痕。

    用上那句老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木板样倒地的大宗师手握剑柄,终结了那个还未使出的招式,脑袋像个巨圆的大西瓜滚地十丈之远。

    死不瞑目。

    世人感叹,文称宗师大不了被人骂臭不要脸,武称宗师那可是活脱脱的不要了性命。

    因为你始终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剑外还有什么样的大孽障,用我们根本不熟悉的方式捅破了我们穷其一生才修出来的金字招牌。

    大驼峰城一战,天下剑客无不噤声,沽名钓誉之辈,纷纷卷旗扯幡,若有人要开宗立派,就有好心劝解,这开不开宗,立不立派,得问问袁基罡大魔仙同意不同意。

    这看起来像个笑话,但天下之大,扯旗放炮自称宗派大师的人却少了很多,看来大魔头没有料到自己无意间做了一个好事,让天下剑道虚夸吹牛之辈骤然减少,看起来剑道修为回归正统,个个扎实修为,宇内海晏河清。

    然而大魔头袁基罡声名如日中天之时,却突然隐遁,令人匪夷所思。

    坊间传言各不相同,但同时指向一个人,中夏帝国国师由祚。

    因帝国查禁言路,此中真实原因一直众所纷纭,国师由祚与袁基罡之战,消息封锁极为隐秘,江湖流传的版本自然极不可信。

    但有一点却非常明确,袁基罡消声匿迹,自此不在江湖出现。

    若干年后,天下居然又出现了五剑仙,他们分别是:悬波岛的袁一山,辟剑峰的马远光,钱塘湖的钱八子,阳河李凌,飘缈剑修邱彦,至于五剑仙是否浪得虚名,除非魔头现世,否则难有定论啊。

    *******

    青衫老者袁基罡重重的吸一口气,气息汹涌入体,便化做绵绵如丝细流,通达奇经八脉。

    四野清静,间或有滴嗒雨滴,落入青衫,又瞬间消失。

    老者循着灵气波动的方位,凝神谛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