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百姓身体素质越来越高,人口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一个能维持三百万军队的势力,即便武将、谋臣和特殊兵种弱一些,也不是只有百万军队的人主能比的。
整个南华夏,交州司马懿拥有六千万人口,朱元璋拥有五千万人口,刘彻拥有七千万人口,蜀汉的数量反而是最少的。
但如果讨论人口增速,其他势力就不够看了。
刘彻、朱元璋和司马懿分别代表西汉王朝、大明王朝和两晋王朝,本身自带“流量”。
比如刘彻,即便和刘邦分家也属于“顶流”,拥有三千万“召唤名额”,司马懿和大明王朝则分别拥有五千万名额。
从这点来说,他们真正吸收的人口并不多,而蜀汉却是从无到有,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这也从侧面反应出蜀汉的发展水平,仅仅依靠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养活了四千五百万人口。
刘峰是现代人,见识过大场面,对于蜀汉处在华夏七十年代的水平自然不满意。
但对于其他势力来说,这种发展水平已经非常高了。
在1970年,华夏已经初步建立起工业体系,大规模饥荒也基本杜绝,不论百姓生活水准如何,至少能吃饭,住房子,而且潜力巨大。
此时的蜀汉同样如此,在“重工业”方面,蜀汉拥有火车制造工坊,重型机械制造工坊,地铁轨道车制造工坊,“汽车”工坊。
在工贸方面,则拥有家具制造工坊,五金制品工坊、石板制造工坊、纺织工坊、灯具工坊、农具工坊、瓷器工坊等等,种类齐全。
而在农渔畜牧方面,更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成规模的养殖场千家,常见的家禽、家畜齐全,基本不缺肉食。
累计开垦出来的农田数万倾,此外还有蔬菜基地,大型渔场等等。
至于公共卫生方面,蜀汉的水平则要高于1970年,每个县都建有十家以的大型医院,药品种类繁多,大到癌症小到感冒发烧都能治愈,且多是特效药,婴儿夭折率近乎为零,这也为将来的人口爆发提供了基础。
如果没有其他势力入侵,蜀汉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新历五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至少能达到240亿,也就是百分之十五的成长速度。
这种预估并非无的放矢,首先在基础建设方面,蜀汉累计批准了三条货运铁路,总里程达到四百三十公里,第一条以尚海郡为asxs,杭洲城为终点,途径嘉兴城,全长一百八十公里。
第二条以鎮江城为asxs,一直往南修建到苏州城,全长一百七十公里。
第三条则是金陵到镇江的城际铁路,全长八十公里。
如果三条铁路修建完成,吴郡六县加尚海郡将完成互联互通,金陵城也将接入这条大动脉,货品运输和人员流通速度加快。
而浙郡六县本来就有铁路,闽郡的漳福铁路同样在修建中,大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除了铁路,蜀汉在公路方面更是一口气规划了八百公里,遍及金陵、尚海两郡全境,以及苏州、南昌、福洲和杭州城的城内道路。
如此多的基础建设除了会堆高“gdp”,还能释放大量就业机会,促进民间消费。
蜀汉当前的消费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消费品相集中在民生方面,比如食物、服饰、普通生活用品等等,二是集中在医疗、教育方面。
大宗消费极少,普通家庭连性价比不高的商品都舍不得买,像是奶制品、高阶稻米、精怪肉等等。
究其原因还是中产阶级没有崛起,蜀汉四千五百万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的人口还停留在吃饱、穿暖这个阶段,大多都是租房住,光是这一项支出,就占到家庭总开支的百分之三十,没有余钱去享受“高阶服务”。
这点和1970年的华夏很像,而一个正常社会,消费水平应该呈现出葫芦型,中产阶级是消费主力。
不过这种事情急不来,中产阶级崛起需要有前置条件,最为根本的条件便是提供高阶就业。
像是银行金融业、政府雇员、医生、教师、“高阶白领”等等。
这需要进行产业升级,或者通过战争手段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比如大英帝国就是如此。
实际在工业革命前夕,大英帝国的中产阶级同样很少,只不过他们运气好,率先实现了技术突破,在全球进行殖民统治,大批英国人跑到殖民地发战争财,然后将掠夺来的财富带回国内。
在钱淹脚目的情况之下,只要统治者不是白痴,民间财富的累积速度是很快的。
而民间有闲钱,进行投资的玉望就会增加,产业资本的实力同样会壮大,产业升级也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根本还是战争,蜀汉境内的百姓想快速提高生活水平,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刘峰没有时间去学习华夏的崛起路径,通过“牺牲”两代人的生活水准去完成原始积累,还是时刻面临其他国家的围堵,崛起道路充斥着血泪。
他只能发起国战,用国战得来的资源来养活蜀汉境内的汉人,人为地制造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