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当医生遇上不正经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756、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脑动脉瘤,被称为埋在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平时这玩意儿性情沉默,存在感很低,然而却会偷偷摸摸在脑袋里,像吹气球一样越长越大,直到“啪”的一下爆掉!

    这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就会对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某年,某国,一头白发,年纪一大把的拜登于总统大选中获胜,在一次公众演讲时为了表示自己仍旧“精力充沛”,甚至跑步上场!嗯,自己虽然老,但还能跑!

    最终,还真的被他获胜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刷遍了网络,毕竟是人生赢家。

    其中有一段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那就是,拜登46岁曾罹患“脑动脉瘤”,但后来经历两次手术,他顽强战胜了病魔。

    陈俊现在遇到的这位张大爷的情况,可能和拜登差不多,也是生死悬于一线,能不能救回来,其实大家心里头都没有底。

    医生,不是神,不是万能的,即便陈俊有系统,但也只是“加成”,有着种种“条件限制”,目前来说还不能让他无所不能。

    手术室接到通知后,立即联系相关人员迅速做好复合手术准备。麻醉科会诊认为该患者病情重,时间紧,手术时间长,随时可能出现大出血,迅速做好术中意外准备及应对策略,为手术保驾护航。

    凌晨两点钟,手术正式开始,以陈俊为首的团队首先为患者进行介入动脉瘤栓塞,在复合手术室配备的DSA血管造影下将破裂的动脉瘤栓塞住,即将弹簧圈通过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直到把它填满,这些弹簧圈就像造房子用的钢筋,瘤内的血液就像混凝土,两者一结合就把动脉瘤变成一个“血栓”,达到彻底栓塞动脉瘤效果,这样的动脉瘤不会再次发生破裂,从而为血肿清除做好保障。

    紧接着进行开颅手术,将小脑血肿清除,同时去骨瓣减压,解除对脑部的压迫和继发性损伤。麻醉科全程维持生命体征和术中血压平稳。

    陈俊虽然是主刀,但也可以说是冲锋在最前面的“勇士”,身后,还有许多资深专家随时指导,专家们坐镇于“后方”,陈俊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专家们全程目睹陈俊的操作,内心都很感慨,这省一医是出了个手术天才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手术从凌晨两点一直持续到早上七点,医护人员们全程小心翼翼,紧张地完成一个个步骤,将动脉瘤及血肿处理好,手术顺利结束。

    在各学科的通力协助下,张大爷脱离了生命危险,术后CT显示,患者的脑部血肿已经清除干净,动脉瘤也已栓塞完成,张大爷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生命终于保住了。

    随后,张大爷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护,进行抗感染和炎症治疗,估计平稳度过危险期没有太大的问题。

    家属们听闻后,都热泪盈眶,尤其是张大爷的老伴,之前真的是失魂落魄,心绪极其糟糕,眼看着陪伴了自己一辈子的老伴要先走一步,她内心别提有多难受了。尽管两个人日常生活中常常吵吵闹闹,但突然没了这个人,连争吵的伴都没了,那种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但是现在,老张居然还能活着?还能再续命几年?

    张大爷的老伴拉着陈俊的手,深深一鞠躬:“感谢陈医生,感谢你们,感谢省一医的所有医护人员,是你们帮我们家老张从鬼门关里抢了回来,祝你们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到最后,老人家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一个劲地说好。

    大家都笑,善意安慰她几句,随后,就各自忙活去了,毕竟,医院里无时无刻不紧张忙碌。

    不过,这样的生活也挺充实,也挺有成就感,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神经外科手术的起源得追溯到1935年,当时,葡萄牙精神病学家Moniz和神经外科医师Lima合作,施行双侧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手术,开创了神经外科学,并将该手术命名为“Moniz-Lima”手术。这种手术可以令躁狂型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变得温顺,冲动攻击行为明显减少,在北美和欧洲医学界风靡一时,它的发明者也因此获得1949年诺贝尔生物与医学奖。

    当然,随着医学的发展,Moniz-Lima手术因为一些副作用已经被淘汰了,现在的神经外科手术,或可以称为显微外科手术,基本上都是在大型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的极为精细、复杂、危险的手术,手术时间相对其他科室来说都普遍较长,而且做神经外科手术,双手不能有一点颤动,需要手非常稳!

    陈俊的手就非常稳。不仅稳,而且灵巧,在手的“稳”和“灵巧”这两方面,可以说是无人能及!有人说,陈俊的这双手似乎专为手术而生。当然,有些人,尤其是业外人士,并不这么认为,她们认为陈俊的手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比如……弹钢琴?雕刻?绘画?

    余大伯“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帕金森病。这个病的名字,很多人都听过,很多人甚至以为就是老年痴呆症。

    实际上并不是。

    帕金森病的患者往往表情比较呆板,同时动作僵硬、迟缓,似乎反应有些痴呆,但和老年痴呆(一般是指阿尔茨海默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虽然疾病的问题都出现在头颅当中,但病因、临床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帕金森病主要症状是表现动作僵硬、运动迟缓、肢体的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异常等等,但病人的智力大多都并不受影响。而痴呆主要是一种累及智能的神经病变性方面的疾病,功能不受影响,症状主要表现在进展性认知功能下降等。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帕金森病被收录其中。

    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余大伯很不幸,才五十岁不到,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就出现了右手、右腿麻木无力的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那时候,余大伯还很“年轻”,而当时的网络不是很发达,医学的科普知识没有这么多渠道可以获得,余大伯的家人们几乎没听过这个疾病,当地医院的医生说,这个病是无法治好的,虽然不是癌症,但堪称不死的癌症,建议余大伯服药治疗,控制病情。

    这些年来,余大伯一直服用相关药物,但随着病情不断进展,余大伯的左手、左腿也出现了麻木无力的情况,双手震颤、动作迟缓、吞咽困难、嗅觉减退、排便困难……特别是近两年来,余大伯浑身严重僵硬,连起床、下地都要靠人帮助完成,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整个家庭都笼罩着阴霾。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余大伯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员工,尽管生病,常年请假,但是工资居然还是照发,医保之类都能使用,不至于断了生活来源。

    然后时间一晃,十多年过去,余大伯也顺利退休了,拿上了高额的退休金。

    所以说,打工人是没出息的,要是余大伯是在私企打工,分分钟就是失业,然后生活困苦自不必提。

    “你们别管我了,让我死了算了!”余大伯年轻时就是个好强的人,如今连上厕所、吃饭这样的小事都需要人照顾才能完成,他觉得自尊受到了严重打击,精神压力也原来越大,常常说一些自暴自弃的话,有一次,将高价买来的药给扔在了地上,不想吃,一心想死!

    家人们当然苦恼,当然也要安慰。

    余大伯的老伴将药仔细捡起来,生气地说道:“别管你?怎么别管你?就算我可以不管你,你的儿子女儿们难道也不管你吗?他们要是不管你,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余大伯的儿子附和道:“就是,爸,您就听话,配合治疗,以后应该会好转的。您这样不吃药,我们会很难做的!”

    余大伯没办法,只能继续吃药。

    但是常年吃药,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余大伯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他开始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尽管加大了药物用量,还增加了更多的其他药物,仍旧没有好转,他也变得越来越不肯出门,状态越来越差。

    眼看着就有种活不了几年的感觉了。

    虽然说活了六十多,比很多人都活得久,有许多年轻有为的人都英年早逝呢,相比那些人,余大伯算是很好了,但生活中还有很多跟长寿的人啊。

    余大伯的几个孝顺的儿女们,自然是希望老父亲越活越久。他们也四处打听,也关注很多医生的自媒体,最后,自然也就找到了医生界粉丝最多的陈俊的账号,进行了关注,还多吃观看陈俊的抖音直播。

    他们见陈俊在神经外科工作,又医术精湛,名气如此之大,就“网上询医”,说了他父亲的情况,想问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治愈或者有效缓解的。

    陈俊就告诉他们,有一种DBS手术对中晚期帕金森患者很有效果,建议他们可以带父亲过来评估一下,具体能不能做要看情况。

    余大伯的子女们一合计,相距也不是太远,也就三百多公里而已,于是,立刻驱车,带着余大伯,来到了省一医神经外科,挂了陈俊的号。

    嗯,陈俊虽然不是专家,但是挂号这个待遇上,享受的是专家的待遇。普通门诊25元,陈俊的号有单独的名字,门诊费60元,节假日150元。

    事实上,陈俊的医术值得这个挂号费,甚至对于很多有需要的人来说,非常“物有所值”。

    “陈医生,我们就是在抖音上向您咨询的患者家属,这是我爸爸,他的情况很糟糕,您说的那种DBS手术真的可以帮助我爸爸吗?麻烦能尽快安排吗?”余大伯的子女们一进门,其中一人就非常迫不及待地说道。

    陈俊道:“您先别急,我先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要先对您父亲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确定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余大伯的子女们一听,确实,也是这个理,陈俊之前好像也说过,要评估啥的,就耐心坐下来,配合陈俊问诊。

    之前隔着网络,有没有见到患者,了解的情况其实比较粗略。

    现在,陈俊则可以安排余大伯住院,并进行全面的评估。

    陈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边还有很多专家,陈俊联系了神经内科的几位专家,以及神经外科的几位专家,还有放射科的几位资深技师,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帕金森病MDT团队,在病房里,对余大伯进行了反复的评估和讨论。

    由于余大伯病史长,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越来越大,药物维持时间越来越短,且出现明显的异动,已严重影响他生活质量,同时经过多巴胺冲击试验,证明对患者病症改善明显(这说明DBS治疗能产生良好效果),结合功能神经影像学评估后,最终确定了对余大伯进行脑深部电刺激的治疗方案。

    也就是之前说的DBS手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