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有光人有情正文卷第198章明家来信吃饱喝足,衙役们拿着两包点心和一条小银鱼儿满意离去,柳三和昌平略一思忖,索性直接关了院门。
再说喻守德一家。
着急忙慌从喻家离开后,他们并没有立刻雇辆骡车返回府城,而是派了个人鬼鬼祟祟盯着喻家门口。
看到衙役进了喻家,那负责盯梢的人一溜烟儿跑到喻守德和刘氏面前,“真、真的来了!我亲眼看着他们进的喻家。”
包括喻守德在内的所有人全都黑了脸色,好一会儿喻守德才干着嗓子吩咐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你再去看看,看他们啥时候离开的。”
他和刘氏的小儿子有些不情愿,喻守德见他不动,只好使出杀手锏,“赶紧去,等你回来爹给你二十文钱买零嘴儿。”
喻守德此言一出,他和刘氏的小儿子顿时高兴起来,但他和刘氏的其他子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却都不高兴起来。
他们也想要这二十文,甚至更多的零花钱!
要是放在平时,喻守德和刘氏的这些子女肯定就要争着去做这打探消息的活计了,毕竟有钱拿不是?
可眼下他们却个个都不想冒着被抓的风险,去争这区区二十文钱。
但他们不争,他们各自带来的小豆丁却都眼馋起来。
平时除了年节时分,他们连一文两文的零花钱都拿不到,二十文对他们来说都已经称得上一笔巨款了。
这么多钱,他们如何能不动心?
于是就在喻守德提心吊胆等消息的时候,他和刘氏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就都造起了反。
几个小屁孩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我也想要零花钱”,搞得喻守德烦不胜烦。
最后还是刘氏吼了一声,这些小屁孩儿才不甘不愿的缩回了自己父母怀里。
又过了约么两刻钟,喻守德的小儿子气喘吁吁跑了回来,“走了,那些衙役都、都走了。”
他话音刚落,喻守德的大女儿就跃跃欲试准备杀回喻家了,一边掉头往回走,她还一边喋喋不休的放着狠话。
喻守德原本就烦的不行,看到自己女儿蠢成这副样子,他一个没忍住就朝对方吼了起来,“你那脑子是被狗吃了吗?!人家既然能把衙役请来一次,那人家就一定能够请来第二次!你还想打人家个人头猪脑,我看你天生就是个人头猪脑!”
“娘”喻守德的大女儿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突然被自己老爹劈头盖脸一顿骂,她整个人直接就懵掉了。
刘氏见她眼泪汪汪,心里着实心疼了一下,但最近这两年喻守德脾气见长,刘氏也不敢在这个紧要关头跟他作对。
她只能拉着自家闺女的手用力拍了两下,“好了,好了,你爹也是为了你好。他现在正烦着,你消停点儿别去惹他。”
喻守德见她没有跟着闹腾,心情总算好了几分。
他长长叹了口气,“我现在就去租车,咱们趁着时间还早直接回去府城。”
喻守德的大儿子很是不甘不愿,他这次过来的最大目的可是抢走喻嘉言的那个县令师傅,如今他却连人家的面都还没有见到就要灰溜溜回去府城,这让他如何能够心平气和?
“走吧,那小子既然半点儿都不肯妥协,那咱们就是继续耗在这里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喻守德也不甘心,可再不甘心他也只能灰溜溜带着一家老小回去府城——谁让他有把柄握在喻嘉言手里呢。
“主子,他们已经雇车出城了,看方向应该是打算返回府城。”这边儿喻守德他们才一出城,那边儿胜平的弟弟康平就已经一溜儿小跑进了喻家。
康平今年不过九岁,长的不如一般九岁的孩子高大,但他的那股机灵劲儿却是寻常十一二岁的孩子也比不上的。
“赏他一把铜子儿。”喻嘉言在前院儿书房见了他,听完他言简意赅的禀告,喻嘉言让昌平拿了一把铜子儿给这小家伙儿。
康平喜滋滋把铜子儿揣进怀里,“谢主子赏。”
喻嘉言摸摸他的发顶,“去跟你昌平哥哥下去吃点心吧。”
康平一双眼顿时弯了两个小月牙儿,看那样子倒比得了赏钱还要开心几分。
***
“主子,明家的老太爷让人从五里屯捎了封信到咱家。”打发走康平,喻嘉言正准备回去后院儿逗孩子,柳三却突然拿了封信给他。
喻嘉言眉梢微蹙。
明老爷子可才回去五里屯没多久,这么急着让人送信过来,十有八九是出了什么大事儿了。
一边在心里琢磨这“大事儿”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喻嘉言一边捏着厚厚的信封走向后院儿。
“咱爷让人送来的,我看了一眼封皮,字迹是大哥的。”进了正房东屋,喻嘉言一边脱鞋上炕一边对着明月扬了扬手里的信封。
明月拿过剪子,小心翼翼剪开信封,小两口儿于是开始头挨着头一起看信。
“你怎么看?”放下信,喻嘉言微微侧头看向一脸若有所思的自家媳妇儿。
“买吧,咱爷可是老庄稼把式了,他既然说了明年可能会闹旱灾,那咱们就不能不把这事儿当回事儿。”
喻嘉言也是这个意思,他微微颔首,“大哥不是说村里的其他老人也觉得明年会年成不好嘛,我看这事儿十有八九会成真。”
明月心里闷闷的,她自打来了这个世界就一直在努力奋斗,如今好不容易过上了衣食丰足的好日子,老天爷却突然开始闹情绪了。
这让她有种无法言说的危机感和挫败感。
喻嘉言见她情绪不高,忙打起精神卖力地哄媳妇儿开心,“你要往好处想。这要是放在以前,一场天灾咱们可能就都命悬一线了。现在咱们至少已经有了少许与天灾对抗的能力,只要咱们多多屯粮,天灾什么的对咱们来说最多也就是损失些钱财罢了。”
明月深吸一口气,“你说的是,至少咱们生活在吏治清明、国家安定的太平年月,而不是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混乱时期。日子清苦也好,富足也罢,至少咱们全家都能平平安安的一起生活下去,这就已经是咱们天大的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