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争鼎楚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赵王佩剑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弹劾陈馀,那就是明摆着与陈馀为敌。

    陈馀勃然变色,对李左车喝道:“李左车,你非要跟我过不去吗!”

    李左车丝毫不惧,面向丹陛上的赵王道:“大王,卢田和巩志乃由相国提拔,巩志克扣将卒军饷,卢田收受贿赂、对中低层军官提拔和任用不公,这都是相国纵容所致;因萧平、姚龙说了相国不喜欢的话,相国便派卢鞑将两人抓起来,这乃公报私仇。臣要弹劾相国!”

    此时,曹完内心波澜骤起,他早就想查处卢田、巩志两人了,无奈陈馀只手遮天,让他无可奈何。

    卢田和巩志目前就在朝堂上,两人心中先是一惊,很快就镇定下来,两人所做之事,本身就是陈馀默许的,都相信陈馀一定会保他。

    陈馀脸色青一块紫一块,指着李左车喝道:“李左车,你好大胆!”

    “放肆…”赵歇大声叱喝着,“朝堂之上,岂容威胁朝廷重臣!”

    陈馀大声道:“大王,李左车乃是一派胡言,应当将他拿下问罪。”

    赵歇重重道:“广武君弹劾你的理由,寡人自会派人彻查清楚。如若所查属实,成安君包庇纵容下属,乃是大罪。如若所查不实,广武君便是诬陷,寡人一定会问罪。”

    现场臣子们更惊了,这明摆着是赵王联合李左车一起对付陈馀。

    赵歇看向曹完,道:“曹完,你身为司寇,这事应该由你来负责。”

    曹完出列,不卑不亢道:“禀我王,这是臣的职责,但如若碰到有人阻挠,臣便无法再查下去。”

    陈馀一双要杀人的目光看向曹完。

    曹完凛然不惧,他刚才所说的话,就是要看看赵王是否已下定决心。

    赵歇解下佩剑,朗声道:“见此剑如见寡人。曹完,寡人将此剑授予你,谁胆敢阻挠查案,就地处决。如若司寇府衙力量不足,寡人再派军队协助你。”

    他说话斩钉截铁,铿锵有力,显示出坚强的决心。

    身边内侍接过宝剑,再走到曹完面前。

    赵王有如此决心,曹完情绪激动,内心直呼赵王乃明君,他恭敬跪下,双手举起,内侍将宝剑放在他手上。

    “臣决不负我王所托!”

    接下宝剑后,曹完退回座位上重新坐下,再向巩志、卢田两人看去。

    恰好,这两人同样向他看来,神情中显出不安之色。

    此时,两人惶恐不安,赵王如此坚定,除非陈馀铁了心保自己,要不然凶多吉少了。

    陈馀被气坏了,他认为,肯定是李左车鼓动赵王用强硬的手段来对付自己,只要他垮了,李左车便是众臣之首。

    他重重地道:“大王,臣身体不适,先早日回府歇息!臣告退了!”

    说罢,他转身就要走,正在气头上的他实在不愿待在现场。

    “不”赵歇出言阻止,“今日朝会要大事商议,成安君身为相国,怎可缺席!”

    他是不能让陈馀先回去进行某些布置。

    陈馀脸色更加难看,赵王出言阻止,只好返回座位坐下。本身卢田、巩志两人真的有问题,如果真不顾一切离开,只会被李左车找到更多把柄。

    能够有资格参加朝会的众臣,当然不会是傻子,大家都看出来了,是赵王跟李左车联合起来对付陈馀,赵国真的变天了。

    在台阶左侧的御史,提笔将刚才情况记录下来。

    此时,武涉已在殿门口等候召见,隐约听到了殿内的说话声。

    大殿内,赵歇俯视着众臣。

    陈馀身后的文官,除了假相杨丙、司寇曹完,还有中尉伏伦、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尹匀、兼任司过和典客的尤达。内史这个重要职位,由假相杨丙兼任。

    整过国家,就只有这五个高级文官,这既是人才匮乏之故,亦因为今年年初才赶走张耳,赵歇重任赵王时间不长。

    要使赵国强大,首先要有优秀、并且足够数量的人才,赵歇对此已有初步计划。

    他朗声道:“寡人身为一国之君,以往却疏于朝政,这是寡人之错。从今往后,寡人决心要成为一个明君,首先,是要勤政,以后会勤于军务和政事。”

    在场的臣子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李左车为首,是真正希望赵国好、希望赵王能成为明君的人;第二类是陈馀极其亲信,即使他们亦希望赵国好,但必须是在陈馀掌权的前提下;第三类是墙头草,哪方掌权便会倒向那一方。

    作为一国之君,能够主动承认错误,这是非常难得的。赵王说要勤政,亦代表他要抓权力,掌控赵国。

    第一类臣子为之欣喜和振奋;至于第二类人,那是一万个不欢迎,但这由不得他们。

    赵歇再道:“刘邦对我赵国虎视眈眈,韩信虽已退兵,但肯定还会再来。要想保卫赵国,首先需尽快扩充我国军力。”

    内史这个职位掌管财政,赵歇目光移向兼任内史职务的杨丙,问道:“杨丙,现有府库收入,还能征召多少士兵?”

    以前那个赵歇,对本国财政状况不太了解。

    杨丙出列道:“回禀我王,根据今年田地收成、赋税来看,最多能再承担八万士兵开支,但男子从军后影响耕种,最多只能再征召五万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