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家请我当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七章 说客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清之?”张顺看着面前脸色苍白的年轻人,不由笑道。

    “多年未见,你还是这么虚。”

    “终是比不得舜王殿下,多年未见依然是风采依旧。”那王清之闻言也不见外,反倒嬉皮笑脸的恭维了一句道。

    “哈哈!”张顺爽朗一笑,不置可否,反而问询道,“几年未见,不知令叔痴仙道人的身体如何?”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厮正好赶这个关节拜访自己,想必定有缘故。

    原来这王清之不是别人,。正是那孟津“痴仙道人”王铎的侄子。

    只是此人素不成器,整日耽于酒色,又得罪了人,不能走经济仕途,便跑到大同结交了一伙酒肉朋友,做起了牙行的买卖。

    先前,张顺曾先后在他手里买过一批火器和十万石粮草,解了燃眉之急,是以相识。

    后来王铎之女又嫁给吕维祺之子吕兆麟,双方也算是有了七拐八拐的关系。

    “嗨,别提他了!”王清之闻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痛心疾首道,“先前我叔叔官运亨通,官至右庶子。”

    “不曾想后来得罪了阁臣温体仁、吴宗达两人,不得已便自请调任,掌管南京翰林院事。已经于去年冬,率家人及奴仆十余人去南京上任去了。”

    “哦?”张顺闻言一愣,随即明白是何缘故。

    这时候的张顺对明朝官职、制度了解颇深,当然知道这王铎并不是像当初自己认为那样,不过是个清贵散官。

    原来自明代一来,凡入选翰林院官员,别看品级不高,事务又少好似一个闲官一般,其实个个却是“储相”。

    这王铎先前已经官至右庶子,地位仅在大学士之下,如果不出意外,将来入阁为相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

    至于“自请调任掌管南京翰林院事”云云,听起来好像在躲避温体仁、吴宗达两人锋芒,其实未必不是嗅到了某种味道,借机离开纷争之地。

    “令叔真是的,难道就不想见一见故人之面吗?”张顺摇了摇头,不由懊恼的问道。

    其实依照张顺当初起兵时的实力,即便是那王铎来投,也不过多张口吃饭而已,济不得什么事儿。

    张顺故意做出如此表情,不过想借机表达招揽王铎的意图而已。

    世异则事异,当初没有基本上没有什么用的王铎,在义军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倒是有大用。

    不意那王清之却笑道:“我叔虽然大才,奈何不通经商之道,徒唤奈何?”

    “某虽是个纨绔子弟,却是生意人,有买卖要与舜王相谈。”

    “哦?我看你两手空空,不知要做何买卖?”张顺心中一动,不由开口笑道。

    “第一次,我卖与舜王宣大两镇淘汰下来的火炮、火药。”王清之不由笑道。

    “第二次我卖与舜王的乃是宣大两镇的军粮。”

    “前两次武器火药卖了,粮食也卖了,这一次卖无可卖,不如干脆宣大两镇直接卖给舜王,不知作价几何?”

    “哦?”张顺闻言心里一跳,面不改色道,“不知你欲要价几何?”

    “有一个窝窝头,平日里大鱼大肉的人家,看都不看一眼,拿来喂狗都嫌噎得慌。”王清之闻言不由笑道。

    “但是等到灾荒之时,民无可食,哪怕金山银山亦不能换,舜王以为如何?”

    什么叫谈判专家,这就叫谈判专家。

    虽然说宣大两镇现在没什么可以要价的筹码,王清之硬生生给他造出了一个筹码出来。

    别看他说的花里胡哨,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虽然宣大两镇没啥实力,但是现在你要不下注,别人可要下注了。

    张顺闻言果然一愣,顿时想起前世吴三桂之故事。

    他不知道当初李自成许诺了吴三桂什么,但是吴三桂最终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

    想到这里,他不由笑道:“宣大两镇若是果然能归顺与我,可封辽王一位,公三人,侯五人,参将及参将以上皆为伯爵,士卒月饷粮食一石。”

    “对了,若是此事赖两人之力,则可析辽王为镇朔王和镇代王两郡王,清之以为如何?”

    “啊?”那王清之显然有点被张顺吓懵了,半晌反应不过来。

    “这……这真是太好了。若果如所言,宣大上下莫不为殿下效死,万死不辞。”

    也难怪王清之如此激动,那辽王之号,乃是正儿八经的一字王。

    所谓“一字王”,一般都是亲王,以晋、秦、齐、楚四个王爵封号为贵,其次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

    但是不管怎么说,辽国也曾经和西夏、北宋并立,以此为号,也算得上仅次于晋、秦、齐、楚之名。

    而如今天下除了明、金宗室得以封王者以外,唯有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刚刚被称帝的洪太分封为恭顺王、智顺王和怀顺王。

    然而这三个王号,虽名曰亲王其实和杂号无异,甚至还不如张顺新造的镇朔王和镇代王两个郡王听起来顺耳。

    更不要说在王号以下,还有一大堆公侯伯等爵位,简直是从上到下都封赏了了一遍,傻子才不选他。

    “既然舜王如此大方,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那王清之搓了搓手道。

    “还有两处紧要之处,还请舜王早日打算才是。”

    “哦,不知是哪两处?”张顺一口气封赏了这许多,心里正心疼的紧,闻言不由连忙问道。

    “一曰商帮。”王清之闻言不由笑道。

    “山西之地,有盐铁之利又北接塞外,南接腹里,故而多商。”

    “如今有名堂者,大约分为两处。一处曰平阳商帮,一处曰平遥商帮。”

    “这平阳商帮以平阳府为核心,其中以尉、王、刘、杨等家为盛,资产千万,钱庄无数。”

    “其次则平遥商帮,虽不及平阳商帮,却也是后起之秀。”

    “其地贫瘠,食不敷用,故而自古以来多外出经商谋生之人。”

    “待其出也,分东西二路。东路走张家口,西路走杀虎口,专做鞑子生意。”

    “输出颜料、丝绸、干果、药材、铁器,换回牛羊马骡等牲畜,又被称之为‘旅蒙商’。”

    “其中最出名者,乃介休范永斗,乃平遥商帮第一人,还请殿下慎之!”

    “哦?我知道了!”张顺听到这里不由眯起来眼睛,点了点头。

    好家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满清八大皇商”吗?

    王清之话虽然没说透,但是张顺却听透了。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人是为了钱和满清勾结,但是其实未必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这些“皇商”也很可能是满清组建的商帮,反过来披着合法的外衣为满清提供物资和情报。

    如果真是如此,就难保这些人不会把自己境内的虚实汇报与后金军,然后引导后金军杀入自己的内腹。

    “那另外一处呢?”张顺心里早掀起一阵惊涛骇浪,表面上依旧镇定的问道。

    “二曰明军。”王清之仔细端详了张顺一番,一时间看不出虚实来,不由伸手指了指东面的盂县道。

    “当今之势,譬如三国鼎立,能两两联合制其一者胜。”

    “如今后金军被围,无计可施,岂有不游说朱燮元一干人等之理?”

    “若是殿下有心,请让我走一遭,定然让那后金军飞鸟难渡,四蹄难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