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百一十七章 风后奇门预示天下大乱!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琅琊山,星云密布。

    观星台上一片白霭,苍莽一片,云海翻滚,即便是黑夜也能隐隐看到山中似乎藏匿着一条噬人的黑龙。

    天空星海,化作银河迢迢,风后蓦然睁眼,双眼直视西北方。

    只见星海中一颗暗暗的星光逐渐发亮,随即缓缓西移,星海深处,仿佛从无尽的苍穹中黑色无尽的琼宇中出现了一颗更大的星云,彗星划过天际,将那西移的星光给撞碎。

    或者说,是相融在一起。

    风后完美无瑕的脸颊居然罕有的起了震惊之色,“天下大乱?”

    风后掐指一算,微微摇头:“奇门遁甲,五子元遁!!”

    风后身后出来一个声音,黄石惊愕的看着这等异像。

    黄石道:“师尊,出了差错!”

    二人皆是修行的奇门遁甲,在奇门遁甲中,有一种推算未来的口诀,叫五子元遁。

    两千年后,奇门遁甲在推算时,奇门遁甲要推算未来,首先要起念。

    什么叫起念。

    比如,我想知道吉凶,我想知道这个人在哪里,或者说,我想知道,世间万物的某件尚未发生的事,或已经发生的事。

    你的念头,是在什么时候起的。

    比如深夜起了这个念头,那么就是子时。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比如刘伯温,还有两千年后的奇门传人,在推算一件事的时候,都会详细的问,你第一次有这种想法,是在什么时日,什么时辰。

    毕竟很多人的念想不是见到奇门传人的时候才有的。

    如果按照见到奇门传人那时的时辰算就是错误的。

    正午起了这个念头,那就是午时,这个时辰,运用下来,在奇门遁甲中就变成值符的表现形式。

    这就是为什么风后奇门,几千年来,号称三大秘术之首。

    尤其是在黄石将风后奇门演变成了,阳遁九局,阴遁九局之后,刻意算尽天下万物。

    然而,打破这种固有时辰格局的推算方法,便是五子元遁。

    黄石拿出罗盘,订好日干,时干,值符,宫盘后,口中念念道:“师尊,算不出来啊,还要加上隐干!不对,还是不对,这天下大乱从何而起?”

    风后道:“甲已日起遁甲子时,乙庚日起丙子时,丙辛日起戌子时,丁壬日起庚子时,戌葵日起壬子时,换成此五子元遁的时辰来算。”

    黄石点点头。

    重新开始排盘,所谓排盘,就是用罗盘排出天干地支,还有二十四节气,还有九宫八卦,定好阴遁阳遁,以及九星八门,最后,定下八神,而八神,便指的是值符等等。

    半刻之后。

    黄石将手中的罗盘递给了风后,面色极为郑重,道:“师尊,北方部落散乱一片,本就不成气候,即便有所气运,却很难撼动地宫,而五子元遁下所示,天宫和地宫居然不相上下?此乃兵争大乱之局啊”

    风后顿时骇然,问道:“何为地宫?”

    黄石说道:“自然是中原!”

    在奇门遁甲中,通常在大事测算上,会用天宫和地宫代表敌人和自身所在的势力。

    北方为上,故取天宫。

    和算人不同,算人,通常,用日干来表示自己或者来测算之人。

    风后将目光看向罗盘,道:“酉时兑宫最旺,且临开门,天心吉门吉星,此乃大吉之象!”

    兑宫乃是九宫之一,五子元遁下,更是临近开门。

    开门乃是八门之一,皆主吉,而这两门,都处天宫,也就是说,五子元遁下,天宫大吉,意味着北方大吉,也就是匈奴。

    然而,星象所示天下大乱,北方大吉,那意味着什么已然不言而喻。

    风后再次看向地宫。

    喃喃道:“坎宫逢空亡,天任乃是废地,坤宫上乘值符,值使,临近天柱和惊门?此二门均受刑格,震宫受酉时相冲为死!!”

    黄石和风后二人相互看去,不由自主同时道:“秦国?”

    二人难掩震撼之色。

    奇门遁甲厉害就在这里,如果单看地宫,只能看出,秦国最近可能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但是,天宫地宫一起看,在根据局势来分析。

    地宫的意思是,中原要遭逢巨大的灾难,天任代表这西边,中原的西边自然是秦国,作为九宫中的坤宫,也就是地宫,值符里的值使临近天柱和惊门。

    惊门乃是凶门,也就是说即便谈不上大凶,也绝对是很不好的事,天柱是谁,不是秦王嬴政就是武侯苏劫。

    秦王嬴政会遇见大敌!还是苏劫会有大敌?

    此二门皆受刑格,也就是刀兵。

    乍看起来,应该是嬴政出了问题。

    但综合来说,这个解盘就非常的复杂了。

    风后来到观星台边缘,久久震撼难言,这世间的隐秘他比黄石要清楚的多,“中原的敌人?”

    “北方凭什么突然临近吉门?”

    要知道,七百年来,北方就没有吉门过。

    黄石说道:“师尊,此局疑点有二,其一,天下大乱格局是南北大乱,可是,南北大乱,为何地宫独显秦国?而不显其他各国?其二,天柱临近凶门,天任为废地,此天柱临惊门,天柱何为?是嬴政?还是其他人?”

    风后挥了挥手,说道:“此盘,你看的不全。”

    黄石愣神,道:“还请师尊教诲。”

    风后接着说道:“五子元遁下,万物无藏,你看月令,未月木囚水死,何解?天盘时干庚落宫逢空亡,可又助地盘时干起于二宫夺生门,有此可见天地二盘相差无几!”

    黄石不由大骇,大声问道:“这如何可能,匈奴再如何势大,又如何于中原相提并论?如何敢于终于一夺社稷?”

    风后道:“这才是我不解之处,北方凭什么?这兵争,需人力,财力,以及旷世之才,便如那秦王和苏劫,也不可能凭空出现。”

    风后接着道:“大局上看,北方不知何原因可以和中原势均力敌,但眼下天柱临惊门,预示着嬴政或者说苏劫将会面临杀劫,而这个杀劫,同样来自……来自……不可能啊。”

    风后忽然面色沉重。

    他的目光看向西方,又看向罗盘。

    黄石不知风后所思,道:“师尊,徒儿想到一种可能,能够解释北方为什么要攻打天任,也就是秦国。”

    风后转过头。

    黄石这才道:“可能是因为秦国一统天下!中原只有秦国。”

    风后顿时点头,问道:“如果中原只有秦国,那张良呢?”

    张良,可是他黄石内定的传人,亦算风后的门生!

    如果秦国一统天下,那张良去哪里了?

    黄石立刻暗道:“不好!!!”

    顿时念头一起,奇门遁甲开。

    半盏茶之后,黄石道:“五子元遁,当下应遁酉时,坤宫土生金,坎宫水受生,但是空亡无法生,日干受酉时冲克为死!!!张良这个混账东西,居然去寻死?”

    风后顿时道:“他不是在燕国吗?寻死?他要去秦国?”

    黄石立刻坐立不安起来,一边来来去去的走,一边骂:“混账,居然如此狭隘!等等!张良寻死?去秦国怎么死?”

    二人纷纷想到此前,秦国天柱临惊门。

    不约而同的道:“杀嬴政?”

    现在的奇门格局就很好解释了。

    张良要去秦国,所以天柱临惊门,同样表示着,张良在五子元遁下,上为空亡,下被克死,也就是说有死无生。

    这不是刺杀是什么。

    可是,嬴政不是必死啊,在奇门遁甲下,很可能张良失败了,当然,也有可能成功了。

    至于嬴政有没有死,奇门遁甲是无法算到的。

    因为没有因果牵连,更没有生辰八字。

    比如黄石能算出张良,那是因为黄石和张良有因果,他可以算自己,来得知张良。

    黄石恼怒道:“师尊,可能嬴政会死,导致天下大乱,所以北方乘机夺了中原,定是如此!!!”

    黄石的解释,就彻底解释的通了。

    北方不可能无缘无故强大起来,中原的力量远超北方,可是天象和奇门遁甲下几乎都显示南北大战,北方的实力和中原的实力还是势均力敌。

    既然北方不可能无缘无故强大,那就一种可能,中原被削弱。

    再加上张良刺杀秦王。

    导致秦国失去了君主,天下分崩离析,北方乘机而入,这就是最大的可能,也是黄石认为,唯一说的通的理由。

    黄石目光如炬,深深的凝视着风后,这个让他倾心却永远不会说出来的师傅,这个无比美丽的女人。

    风后看着黄石,说道:“倘若,嬴政没有死呢?中原亦没有乱呢,何解?”

    黄石顿时无法找出半点理由来解释,只能娓娓道:“师尊此言不通,斟酌一二,徒儿的道理应该更清晰些。”

    风后道:“你太小看秦国了,即便如你所言,嬴政被杀,秦亦不会乱。”

    “这是为何。”

    风后接着说道:“专诸刺客之辈,世间多矣,若一味防范,闭门塞人,何能一天下也,就算秦国知道燕国或者说张良的刺杀,嬴政也不会半点畏惧,便是这个道理,然而,国家长策大略,因一刺客而变,未尝有闻,何况秦国以法治治国?”

    黄石道:“如果张良的刺杀,不足以让秦国乱,那嬴政天柱临惊门,如何解释,天下大乱又如何解释?”

    此时。

    西方忽然一道彗星划过,朝着东郡而去。

    风后思虑万千,极近所思,忽然灵台一闪,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黄石诧异的问道:“师尊,你明白什么了?”

    风后呼吸都急促了一些,她摇晃了一下脑袋,顿时,挂在面颊上的轻纱随风而起,飘落在了远方,落入到了云霭之中。

    风后转过身来,难掩震惊至极的目光,道:“天柱不是嬴政,是苏劫!”

    “什么,为何是他,他和天下大乱有何关联。”

    风后道:“天任乃是废地,坤宫上乘值符,值使,临近天柱和惊门,此二门均受刑格,刑格,法制也,此二门便是指嬴政和苏劫,张良的刺杀,只能解释嬴政,但无法解释苏劫。”

    风后接着道:“此前,因为天任为西,所以我二人以为天任代表秦国,然则,非也,天任乃废地,何为废地?”

    黄石何等聪慧,诧异整个人都想通了关键所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