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是没错,但董旻等人生气的是...这马强送什么不好,送书算怎么回事!
我董旻(牛辅)像看书的人吗?
你但凡要送点钱来,要什么官位没有啊?
刘协听了杨彪的话,连连点头,却又不敢做主,再看向董牛二人问道“两位将军,以为如何?”
二人对视了一眼,良久才点头默许。
公孙方穿着朝服,进入朝堂,恭恭敬敬的对刘协拜了一番,然后拿出马强的亲笔文书念了起来。
这文书也是老一套,就是一边哭诉追忆先帝对马强的恩典,一边恨自己不能到关中来护卫刘协,然后再说担心刘协在关中待的不开心,正好自己最近组织编写了一本书,送给刘协解闷。
得,听了半天,果然没钱。
“这《字典》有何用?”刘协其实早就听人说过此事,因此有些好奇。
公孙方打开进贡的箱子,拿出一本字典说道“许叔重著《说文解字》,内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共10516字。
即一童子得此书,也可无师自通天下文字,读百家文章。
但我家将军少年学文时就觉得《说文解字》内收字太少,且检字困难,内容简单,因此邀各方大儒,费十年光景,得此《中华大字典》,此书内收字三万余,可通过读音、偏旁部首等多法检字,每字注有反切注音、拼音、出处、来源参考等,使得天下文人可凭借此书以简驭繁。
我家将军已经决定廉价对此书印刷,传于世人,我家将军以为,千年之后,世上即使有文人不知马强,也不会有文人不知《字典》。”
董牛等一群武夫听得直皱眉,这都啥啊,不就一查字的书吗?有啥了不起的。
而边上的杨彪等人? 眼珠却是瞪的一个比一个大。
十年?
三万多字??
他们可是知道十年前马强在做什么? 十年前的马强,不应该还在幽州当野夫吗?那个时候就在准备《字典》这样的传世之作? 这家伙当时才多大?
“陛下? 老臣想观看此书。”一个大臣直接忍不住站起来拜道。
“蔡尚书想看,自然可以。”
公孙方看向那人? 这才知道这大臣是大儒蔡邕,先拜了一下? 然后让侍从把一套字典送到蔡邕的面前。
蔡邕一翻? 眼睛就亮了。
不说这书怎么样,就这字,这纸,这印刷? 这书就的确有资格成为贡品了。
再看书? 一看了不得啊,蔡邕也算学富五车的了,但看这字典上的每个字的来源解释还是觉得颇有收获,他知道现在还在上朝,强忍着不多看? 而是对刘协拜道“陛下,此书真乃当世隗宝? 只此书,本朝文治之名? 必将流芳百世!”
???
董牛二人看向已经一副迷弟样子的蔡邕,一脑袋的问号。
我说大佬? 这书有这么夸张吗?
“当真?快快将此书送上!”
公孙方看了伪装成侍从的赵火一眼? 赵火立刻将一套书放在托盘上? 由宦官端了上去。
杨彪等人也忍不住要《字典》一观,好嘛,这朝堂直接成了赏书会了。
刘协将字典打开,翻阅了一下,突然看到一张纸条夹在里面
刘协的手猛地抖了一下,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将那纸条压住,然后借着衣袖的宽大,直接将纸条收入手中藏了起来。
“好!此书果然不凡,诸位爱卿,该如何封赏?”
“陛下且慢!”牛辅立刻发声阻止,然后看向公孙方问道“进贡之物,只有字典?”
“只有字典。”
呼~~
有的同志心坏了啊。
不说先帝那会,就太师在的时候,你马强哪次来送礼不是金玉满箱的,怎么现在换了我们兄弟两,就只剩下书了?
董牛二人毕竟已经是大佬了,不好直接开口,二人使了个眼色,李傕直接走出来问道“既是进贡,为何只有这些《字典》?此物一不能吃,二不能喝,又非金银玉帛,有什么用?”
坐着的一群大臣急忙以袖遮面,表示不忍看这个场面。
还金银玉帛?
就那些阿堵物,和此书有可比性吗!
当真是有辱斯文!
公孙方腹中早有准备,一脸歉意的说道“我家将军并不知道朝廷缺少什么,因此不敢擅自进贡凡物。
不过我家将军也担心陛下在关中受苦,因此希望陛下能准许镇北将军府在长安成立驻京办,方便来往沟通。
如陛下有所需,只需告知驻京办一声,将军得信后,便会派人送来给陛下享用。”
驻京办?
董牛二人摸着自己的大脑袋,有些不明白这里面有什么弯弯绕绕,只是做为一个战士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事不对劲。
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劲。
公孙方的话很有道理啊,马强在冀州,哪里知道关中缺什么,当然要派人留驻在这里,朝廷缺什么,吱一声,冀州才好去筹集啊。
杨彪等人却是眼睛一亮。
他们的脑袋虽然不如董牛二人的大,但人家脑容量大,智商高,一下就洞悉了这个驻京办的作用。
这东西,关键时刻,就是救天子出函谷的钥匙啊!
但杨彪等人也知道董旻、牛辅等人对他们这些朝臣的忌惮,因此不敢说话,生怕弄巧成拙,只能看向刘协,希望刘协能自己领悟。
刘协眼珠转了转,他虽然没有太明白这驻京办能做啥,但夹在字典里的小纸条让他的心怦怦乱跳。
只要是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刘协捏着拳头,大声喊道“公孙先生言之有理!如今长安缺少钱粮,不知镇北将军可能支援?”
董牛二人立刻看向公孙方。
公孙方立刻应道“如陛下有需,镇北将军必将尽其所能。
只是...”
“只是什么?”郭汜问道。
“镇北将军一片忠心,不知道朝廷可有恩典?如无恩典,只怕将军愿意,将军麾下的军士百姓也将不愿意。”
只是...”
“只是什么?”郭汜问道。
“镇北将军一片忠心,不知道朝廷可有恩典?如无恩典,只怕将军愿意,将军麾下的军士百姓也将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