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东晋开始了。
司马睿这一支属于是司马集团的旁系,身份比较低微,按理说,跟皇位,其实隔着很远的距离。
惠帝时,贾后和张华把持朝政,排除异己。
司马睿一直在隐忍,生怕招惹祸端。
到后来的八王之乱爆发,当时身为琅琊王的司马睿则是直接躲在了家乡。
后来,司马越看重了司马睿这一支势力,这才开始启用司马睿。
307年,司马越击败成都王司马颖,入主洛阳。
而司马睿,也得到了好处,成为了镇东大将军。
这时,胡族南下的铁蹄越来越难以抵抗,西晋的政权危在旦夕。
司马越便拍了司马睿去管理江东,顺便,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而司马睿,和他的好友王导,来到了建康。
司马睿初临此地,江南的士族们,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关键时候,王导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司马睿得以建立东晋。
他和司马睿都知道,想要在江南站稳脚跟,没有当地的世家大族们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这年的三月三,按照当地的习俗,百姓和官员们都会去江边求福消灾。
而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了华丽的轿子,高举着琅琊王的旗号,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的堂兄王敦侍立在侧,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也一个个骑着大马跟着。
整个队伍无比威武,浩浩荡荡地去往江边。
这一天,看热闹的人太多了。
大家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所有人,都被震住了。
这时,王导、王敦等人,纷纷出来,对司马睿毕恭毕敬的。
大家大吃一惊,也纷纷出来拜见司马睿。
这么一闹,司马睿在江南士族之间的威望,便大大地提高了。
而这,便是王导给司马睿想出来的计策。
事实证明,这个计策非常成功。
接着,司马睿又在当地的士族里面,找了两位名士,予以高官。
于是,这两人也在自己的家族之中,大力地推崇司马睿。
如是这般,司马睿才算是在建康站稳了脚跟。
公元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是为晋元帝。
同时,琅琊王氏掌权。
司马睿称帝后,任王导为丞相,王敦管军事。
王与马,共天下。
时人如是说道。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这段剧情,应该就是东晋门阀政治的巅峰了吧?”
“这段剧情确实是挺有意思的,整个五千年系列,之前都没有出现过世家大族鼎盛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吧?”
“你为什么不说是司马氏太菜了呢?”
“我感觉吧,司马睿这个皇帝,当得真的是太勉强了,感觉没什么意思啊!”
“让我来!”
“楼上的,让你来?你怕不就是那个千古第一昏君吧?”
五胡乱华的这段年岁里,整个北方大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百姓流离失所,可谓是十室九空。
五胡乱华,对于这片中原大地,造成的伤害,是前所未有的。
“这段剧情,毫无疑问,是五千年系列里,最黑暗的年岁,我不忍猝看。感觉心脏都在痛。”
“五胡乱华的直接原因,毫无疑问,就是晋朝在八王之乱中,从河北到中原大规模的,反复地残酷绞杀。而它造成的后果是:‘积数十年兵甲具毁’,‘精卒尽没于征伐’,‘丁口填于沟壑’,‘四野无可充之黍’。辽阔的关东大地,出现了‘兵死光,城废光,粮吃光’的局面。而五胡,正是凭此良机,跃马中原,开始了军事和人口的双重征服。”
“这种噩梦般的情况,在三国鼎立时期,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中原无恙,则诸胡莫敢侵陵。”
“哈哈,大魏要是来一场五胡乱华,武侯怕是可以直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了!”
“还是司马氏太垃圾!得国不正,祸该至此!”
“这段剧情,汉族遭到了大量的屠杀,我已经看不下去了!这些胡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北方的汉人被杀到只剩下四五百万。”
为了免于屠杀,残留的汉人纷纷筑城自卫与胡人对抗。
公元350年,被胡人养大的冉闵率军于陵水河畔,打败鲜卑族二十万人,夺鲜卑族大小二十八城。
随后冉闵建立冉魏政权,颁布了杀胡令,号召汉人杀胡人复仇。
各地汉人纷纷响应。
冉闵以正义之师十战十捷,几番大战之后,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一举光复了多处失地。
而在公元354年,东晋将领恒温,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
他率领着大军,北伐前秦。
这时,后赵已经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恒温经过了多次血战,打到了关中。
恒温驻军灞上。
长安城,就在眼前。
而这时,距离长安城陷落,已经三十余年。
附近的百姓纷纷前来归附,许多的老人失声痛哭。
真的是没想到啊,竟然还有看见官军的一天。
但是恒温的第一次北伐就停在了这里。
他的军中缺粮,这个情况,被前秦军发现了。
于是,他们坚壁清野,让晋军无法收割当地的粮食。
晋军缺粮,最后只能带着关中的三千多户百姓撤退。
“那个年代里,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啊!”
“所以刘皇叔每次都不会丢下百姓啊!”
“太难了!这段剧情。我不喜欢。”
356年,恒温再次北伐。
这一次,晋军收复洛阳。
但是东晋朝廷并没有心思经营北方,不久之后,豫州、青州等地,再次失陷。
“恒温的前两次北伐,名义上是收复失地,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在增加政治砝码,为自己的篡位在做准备。这两次北伐,原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果,但是东晋朝廷和恒温的心思都不在这里,所以北伐的事业,注定了没有什么收效。”
“恒温就是为了自己吧?我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这货是为了收复北方呢!我在心里还给他加油呢!”
“这片中原大地,什么时候,才能一统啊!”
“看不下去了!难受。”
“我说这一部是祁元写得最烂的一部,你们没意见吧?”
“????你就直说你喜欢看爽文,不喜欢虐的就行了。”
“我觉得恒温还是很厉害的,要是换做是你,你能做得比他还好吗?”
“祁元提到了书法?那些王羲之们的书法大家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只能是幻想啊!《五千年》里也没有把王羲之的书法长什么样子写出来啊!”
……
……
公元420年,刘裕在建康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宋。
自此,由司马氏统治的两晋正式灭亡,历史进入了南朝时代。
刘裕出身贫苦,乡里人都看不起他。
后来,他相继遇到了两位贵人,成为了北府军队的参府军事,负责平定当时爆发的民变——孙恩之乱。
之后,刘裕两次北伐,打败了北方的南燕与后秦政权,收复了西晋在北方的诸多失地。
他归朝之后,得到了朝廷大量的赏赐。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权臣。
“个人认为,刘裕最后止步于关中,与北魏隔黄河而治,未能统一全国,简而言之,就是由于天不假年和天不假人。给他时间,一统天下的,就是他!!”
“我觉得,这是祁元不让这本书里,有两个姓刘的大统一王朝啊!可惜了!”
“刘裕面对的是百年乱世、胡人遍北方,政权林立,胡人国家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形势,刘裕的崛起还是晚了。他的崛起,放在一般乱世,足以削平群雄而一统天下,但是他面临的是西晋以来的汉、胡大乱世,他的时间,还是太少了!!”
“刘裕开始讨伐孙恩崭露头角时已经36岁,担任宰臣正式执掌国家已经45岁了。刘裕每一步崛起都是血战得来,战争一次紧接一次,连续不断步履匆忙!北伐后秦最后收复长安是时,已经56岁!而称帝建宋,才过了一年零十个月就病亡了。刘裕可以说是步履匆匆,一直在和时间竞赛。刘裕不是桓温,北伐只为作秀、索取权力。收复长安后,刘裕大会将士于未央宫,这是何等抱负?其时刘裕已着手准备进行下一步征战,而最后竟匆匆南归,关中得而复失,没有一统中华,时也,命耶?”
“整个南朝,也就刘寄奴算得上是个人物!”
“可惜了,真的可惜了!这是东晋南朝时代,汉人唯一的希望啊。祁元太狠了,这片中华大地,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1”
“这段剧情看得太难受了!”
“南朝,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祁元是怎么做到在这么短的剧情变化里,塞下了这么多的人物,朝代?我人都看懵了!”
“兄弟,你看起来是一本书,但是在书里的世界,这是经过了三百余年的乱世啊!”
“数百年沧海桑田,汉族,何时能再一统天下!?”
……
……
公元588年,隋帝杨坚下达了伐陈的命令。
这期间,他用了七年的时间,逐步瓦解了东西突厥两部,稳定了大后方,还命人多次修筑长城。
他做这些,就是为了保证在伐陈时,无后顾之忧。
所以,仅仅同时四个月,便将陈朝拿下。
而陈后主,沉迷在张丽华的美色之中,最终亡国。
这个天下,终于,归于隋。
滚滚数百年的乱世,终于结束了。
“隋之前,乱成了一锅粥,隋之后,,终于一统了!”
“终于结束了!这一部,我是全程翻着看的,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字一句地读了,总觉得这一部,没什么意思?有趣的人物?没有。故事,也就那个样子。除了为数百年间,遭受战乱的百姓们心疼难过以外,这一部书,在我的心里,根本就没有掀起什么波澜。我说这一部,是五千年系列最差,大家有意见吗?”
“这一次,隋朝又会统一多久呢?期待下一部啊!”
“我听说祁元此刻正在国外录制综艺?他这是自己觉得这一部写的不行,怕被我们喷,所以躲到国外去了?”
“这本书的剧情,实在是太乱了!各种荒唐!每一个国家,都是那么的短命!奇葩皇帝数不胜数,那些暴君就更不用说了!”
“我就想知道,南朝和北朝,谁才是正统!”
“楼上的,肯定是南朝啊!这还用说嘛?东晋初期有多少衣冠南渡的士人百姓?而且北方十六国一有叛乱,大家想的就是投奔南方。”
“汉传魏晋,魏晋传南朝,魏晋六朝一脉相承,后来隋朝灭陈,正统转移,隋为正统。北朝地位太尴尬了,五胡十六国太乱了。当年东晋是正统,要是前秦灭了东晋,北朝就算正统了,可惜没有。正统是要看文化和军事实力两方面的,北朝实力够,文化程度差不少!”
“所谓正统,承运一脉也。汉之后魏,魏后晋、晋后宋齐梁陈。北方具为异族政权,有中华之称?况正统耶。
苻坚有语:‘小羌乃敢逼天子,岂以传国玉玺授汝羌也!图纬符命,何所依据?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违天不祥,其能久乎?玺已送晋,不可得也’。”
“别的我不想说,我就希望,能不能再来一个大汉一样的帝国,我这个人比较肤浅,这种苦难的民族经历,我不想再看。”
“多难兴邦。我想,祁元整个《两晋南北朝》,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期待下一部隋啊,我相信,在下一本书里,这个民族,必将迸发出最为璀璨的光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