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夏198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会议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沪市的天气已经挺热了,徐柠待了两天,又去看了眼曾军就匆匆离开了。

    回到京城没多久,徐柠就开始着手对公司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话说,公司开始成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管理制度设计,一个是当时研发任务紧张,又缺人, 都是一个人顶几个人的班,能勉强运转就不错了,顾不上别的。再有则是,那时候公司成立不久,很多问题并没有显现出来。

    不过,现在确实是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

    徐柠已经感觉到, 自己手里的工作正在越来越繁杂, 效率越来越低, 一方面这确实是规模扩大的必然结果,但更大的原因还是管理无序。

    营销上问题不大,这个是在美国的AIM公司负责,那边的制度已经很成熟了,徐柠基本没怎么管。

    行政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没有那么严重,重点就是把各种工作流程规范化,模块化。

    最大的问题,其实在研发上。

    一个是岗位固化的问题,先来的那批员工占据了所有的领导位置,自从成立,职位几乎没有明显变动。说白了,晋升渠道跟人员流动出了问题。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目标的缺失,大家每天依然都在忙,但太安逸了。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努力, 造出来一款国产个人电脑, 都很拼。但现在呢, 产品销量不错,收入又高,所有人的压力都越来越小,那可不就懈怠了吗。

    第三个,则是公司内部对市场把握的能力缺失。这个则要更危险一些,因为现在取得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徐柠凭借超前的眼光抄的作业。

    不需要考虑市场需要,不需要考虑研发方向,只需要按照徐柠说的做就对了。但很显然,这种方式不能长久,而且事情越来越多,徐柠已经越来越顾不上那些细枝末节了。

    回来之后没两天,徐柠就召集了公司大大小小的管理层,开会讨论问题。

    “我写的会议纲要都拿到了吧?”徐柠看了眼时间,道:“从现在起,都先看十分钟。”

    说完,他就捧着茶杯,坐那等着。其他人则拿着刚打印出来的几页纸,看了起来。

    内容不多,但每一条都直指问题核心, 众人看着看着, 目光很快凝重起来。

    在这之前,他们其实并没有太多思考过管理上的问题,因为公司发展的确实挺顺利。但现在再一看,毛病多的出乎意料。

    “时间到了。”徐柠放下茶杯,坐端正了些。

    扫了眼众人,他开口道:“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很明确了,反正就那几条,都在纸上写着。”“下面,我先说一下我拟定的改革方案,等会大家继续讨论。”

    他站起来走到会议室前的黑板上,提笔写道:一、公司发展目标。

    “各位。我想问一个问题,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发展目标?”徐柠看向众人。“都随便说说。”

    唐作欣抬手示意,道:“做出好产品?”

    “还有呢?”

    “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陆明也说了一句。

    “好。这些都是目标,但我想说的却不同。”徐柠吸了口气,提着粉笔继续写:1、掌握上下游全产业链。2、独创且不可替代的技术创新。3、质量一流的产品。

    “这几项,重要性依次排列。”徐柠手指点了点,道:“你们可能会有些意外,但这些内容是不需要讨论的,以后公司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三项进展。首先是第一点,我的要求是,在十年之内,我们必须掌握整个半导体产业从设备到材料到设计到生产的所有环节。当然,有些次要部分不需要我们自己掌握,有国内合作伙伴也可以,但必须全部国产化。”

    “第二点,是不可替代的技术,这个目标则要在十五年之内,我们要有一批业内绕不开的专利,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

    “第三点就不用我多说了。产品质量排第三,但依然极其重要。”

    徐柠重新坐下,说道:“大家可能有些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目标。我如果说一下目标的假设背景大家就明白了:在所有外国技术、设备都被禁止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生存。注意,我说的是所有,我们是要以这个准备来规划公司未来发展的。”

    台下众人连连点头,丝毫没有觉得哪里不对。毕竟,这是八十年代啊。

    “下面来说具体问题。首先一个就是岗位,我们接下来要实行竞争上岗。公司以后会成立一个人员不固定的考核团,所有人的工作成绩都要列入考核,合格的升职,不合格的降职。如果有异议,可以提起申述……谁有疑问吗?”徐柠看向众人。

    “我有。”陆明眉头微皱。道:“有考核机制是好的,可问题是,很多技术研发工作是没办法通过考核衡量的。为了合格,大家就会去做那些容易出成果的内容,真正难啃的技术是存在很大的失败几率的,自然也不存在成果,难道就要因此降职吗?”

    考核跟创新的矛盾,这几乎是自科学产生以来就存在的问题了。严格的考核会抑制创新,但不考核又难免有摸鱼偷懒的。

    “我明白这个问题。”徐柠点点头,道:“我要重点说的就是这部分。考核应该是灵活的,比如研发工作就可以分类,一个是路线方向、流程、跟预期都明确的工作,也就是已经有现成的东西,需要的只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这个考核严格些没问题。还有则是创新性工作,这个需要具体评估,如果工作确实是有价值的,能带来技术进步的,可以在时间跟钱上给一定的宽容度。但必须要考核员工到底做了什么,可以是想到的思路,可以是做的试错,但必须要说明是真正做事了的。”

    “这样一来工作量会很大。”陆明提醒道。

    “我明白。所以需要灵活实施,比如考核频率,又比如具体的标准。”

    会议只在下午进行,就这么断断续续讨论了一周,又联系几所大学的管理专业老师参与其中,才总算把细节填充完成了。但这才刚开始,剩下的实施跟调整,依然要花很大力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