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最强野心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六十四章:侵攻复土(十四)等待援军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西门吉出列求情,于正一时没有言语,看在别人眼里却是台阶不够。于是先由几个队长带头,接下来几乎半数之军都随之下拜行礼,口中高喊道:“请主君开恩。”

    于正见此心中更是气急,“好你个西门吉,今日这般举动视同胁迫,若真从了你,那今后军法的威信何在?我在军中又如何立足?”

    西门吉见众人随之而拜,心中预感不妙,抬头看自家主君的脸色,果然于正的脸上神色数变,恼怒之色更甚。

    知道此事已经没有回旋余地,西门吉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请主君开恩,臣下统军不利,愿领责罚!"

    于正却不理会他,转过头来对着营中众人高声言道:

    “军法无情,今日若恕,明日则敢再犯,长此以往置军法威严于何地。我徒费这许多钱粮养着你们,最后不过又是一伙稍强的农兵罢了。

    今日,我不拿俘获的狄人开刀,而是要先处斩违反军法军纪之人,为何?

    因为在我眼中,无视军法军纪之害尤甚于狄。有再敢质疑军法,再敢求情者,便为吾之仇寇。”

    于正把话说得非常之重,要让大家明白他坚决维护军法军纪的决心,决不是任何人可动摇的。

    “因为没有造成什么实际危害,所以你们才会替他们叫屈喊冤,可他日若真有通敌叛军之人,利用军法之疏泄露军情,到时导致全军覆没,谁又为死去的你们叫屈。

    军法是无情,但它保护的是你们每一个人,保障的是以后的每一场胜利。”

    于正也不去扶起西门吉起身,只是对军法官喝令道:“还等什么,行刑!”

    “行刑!”

    军法官这才反应过来,却已然在于正心中大大减分。

    于是在全营步徙的见证之下,东山等五人被枭首示众。

    于正用五条人命的代价给所有新老之兵都上了这一课:军法深严,莫要以命相试。这五条人命的代价并不小,但是于正还勉强付得起。

    此番过后,于正又重新制定了一些新的军令,进一步地加强了军法的约束力。步徙们闻军法而色变,这是第一步;闻军法而自律,这是第二步;闻军法而能责人,这是第三步。

    战国时期有本奇书《尉缭子》,列在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为后世无数将领所推崇。这部奇书的核心就是:重刑。书中鼓吹说:“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

    这里的杀卒不是杀敌人的士兵,而是指杀自己的士兵。鼓吹用极端严酷的军法练出一支如指臂使的强兵,以“杀”来让手下士卒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严酷的军法能让乡野田间走出来的士兵,知道什么是纪律,什么是军队,畏惧将领,才能对将领的话不敢有所违背。

    于正自不同意这般极端严酷的做法,他用荣誉和理念改造军队,同样也能大大加强军队的组织度。

    但是,严酷的军法仍是必要的。后世的华夏历史上,名将如孙子、吴起、韩信、岳飞、戚继光等人,治军无一例外都是军纪严酷。

    于正照搬照抄,搬出了后世王朝的《七禁令五十四斩》之军法,用来约束军中。

    其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其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其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其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其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其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其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其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其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其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其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其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其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其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此《七禁令五十四斩》军法,基本包括了军中的方方面面。小到平时如何行止,大到战时纪律,都有所规定。

    于正之前治军,难免有“恩过甚而威不足”之事,如今重定军法,便要恩威并重,将军队真正打磨成一支令行禁止的铁军。

    阵前整军,实在情非得已,好在浚邑城中的狄人已是一战丧胆,却是没有出城来找麻烦。双方如今都在等待各自援军的到来。

    于正整军完毕后,又从俘虏的千余仆从军中重新整编了一旅辅兵。毕竟他们原本就是卫人,加上连续数日的思想教育,倒是勉强可以一用。

    又将原军中的老兵调入辅兵营担任基层军官,日夜加以训练,以期尽快形成战力。

    至于其他俘虏,于正则又一次将他们交给了计察,让辎重营加以看管。对他们实行“劳动改造”,前去伐木凿石,制作各类攻城器械,什么投石车、云梯、冲车等等。

    于正要求他们尽快赶工完成这些器具,为接下来攻打浚邑城做准备。

    接下来,就看双方谁家的援军先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