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齐献王争位
晋初境内的异族虽然说情况不容乐观,但是从上章的内容来看还不足以对国家对抗。把国家内外摆平,不是没有机会解决异族之患。八王之乱给了他们机会,导致对异族失去了控制。八王之乱由杨、贾之争产生,而杨、贾之争的导火索又是齐献王觊觎帝位。
齐献王司马攸是司马炎同母弟,都是文明皇后所生。司马师无后,把司马攸过继给他为子。《晋书》记载,司马昭当上丞相担心死后无人继承自己的基业,故把司马攸立为世子。司马昭在世时特别宠爱司马攸,每次见到司马攸就拍拍床叫他的小名让他坐到他旁边来,由此可见司马攸如何得势。然而《贾充传》中有言:司马昭想让司马师的那一支后人承担司马氏族的家业,因此才把大位传于攸。贾充说司马炎宽仁,又年纪较长,有人君的德,宜让他继承大统。等到文帝司马昭病重,司马炎询问身后事。文帝言:知汝者贾充也,由此可知文帝最开始是有把齐献王立为储君的打算。武帝司马炎还未被立为储君前,他的声望比不过他的弟弟司马攸。司马昭素来看重司马哟,有把他立为储君的打算。后来羊琇、贾充为司马炎出谋划策,当司马昭考验司马炎治国理政的事时,武帝皆从容回答令司马昭满意,于是储位定了下来。等到武帝即位后,羊琇、贾充皆深得司马炎宠信。
武帝的皇后武元杨皇后生了悼王轨、惠帝、秦献王柬三子。悼王两岁就夭折了。惠帝于公元267年被立为皇太子。惠帝在华林园游玩,听到了知了的叫声,问左右的侍从,它是为自己还是他人鸣的。等到天下大乱,百姓饿死时,惠帝问:“何不食肉糜?”这句话流传后世,但是此时惠帝早就被蒙蔽了,也听不到民间疾苦。到了荡阴之役,嵇绍被杀害于惠帝身旁,鲜血溅到皇帝的衣服上,惠帝对此感到十分悲伤。等到事情平定下来,左右侍从想洗掉带血的衣服,惠帝言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由此可见惠帝还是心存仁慈的。
武帝司马炎经常怀疑惠帝是个傻子,且朝中和屿等人也这样认为。惠帝为太子时,朝臣担忧太子痴呆日后不能亲政。卫瓘(太子太傅)每次想上书废太子,后又恐自己地位不保,于是不敢发出去。后来武帝宴请大臣于陵云台,卫瓘假借酒醉上书武帝,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帝问他想说什么,卫瓘支支吾吾也没说什么。武帝用手摸了下床说道:“此坐可惜”,卫瓘才明白了武帝的意图。因缪言你真的醉了吗,卫瓘也不好再说什么了。皇后因此怨恨卫瓘。启奏废太子,这是何等大的事。每天思考是否周到,又怎会在宴会这种场合说废太子之言。所以对于史书中的事也要加以客观的思考,不可偏听一词。
前面提到过的贾充当时担任尚书令兼侍中,贾充为人无公正之言,不能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以谄媚取悦别人。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刚直守正不愿与之为伍。等到氐、羌叛乱,任恺上奏请求前往关中平叛,贾充自以为失职,对任恺计无不从。贾充担心自己的失势,于是把计划自己的女儿嫁给当时的太子司马衷,这个女人就是日后有名的贾南风。史载贾南风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而卫瓘家的女儿贤惠、肤白貌美。武帝知道卫家女和贾家女的区别,但皇后、荀家都说贾充的女儿贤惠,于是贾南风嫁给了司马衷。任恺素来厌恶贾充,又因为前面提到的事情更加不愿贾充专权。庾纯、张华、向秀、和峤都与任恺关系比较好,杨珧(杨骏的弟弟)、王恂(文明皇后的弟弟)等与贾充走的近,于是朋党骤起。这些皇帝都知道,但是却这是充当和事佬的身份没有制止。想来皇帝也不希望看到和和气气的朝臣,如果下面的臣子都和一个人走的近,那么他就该担心自己的地位了。
司马昭病重时,担心司马攸有危险,给司马炎讲述了汉淮南王、魏陈思王的故事。快要驾崩时,把司马攸的手放入司马炎的手中,希望他们能兄弟和睦。太后驾崩也是痛哭流体道,桃符(攸的小名)性子急躁,如果你不仁慈的话必不能容得下他,希望能善待他,别忘了我说的话。等到司马炎晚年时,他的儿子除了司马衷年纪都比较小,而司马衷有比较痴傻,朝臣们皆有意推司马攸上位。司马炎再怎么想也是要扶自己的儿子上位,但是众大臣的意见也不得不考虑。这时有人上言百官都归附于齐王,太子还能即位吗。陛下不如下令齐王就藩,况且陛下以司马家的子弟为藩王保卫国家,论关系的亲近有谁比得过齐王。司马炎大喜于是下诏以司马攸为大司马并前去就藩。司马攸听到旨意后忧愤成疾,在辞行前往藩地时病情加重,最后吐血而亡。本来离皇位近在咫尺,如今却那么遥远,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兄弟,能不气愤吗。我们再以司马炎的角度考虑,皇位之前无兄弟,该争还得争,死后也得自己的儿子即位,这样才能继承自己的基业。如果兄弟即位能容下自己的儿子吗,这些都是有前车之鉴的,不得不深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