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M君的相亲小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98章 第十三次相亲13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98章 第十三次相亲13

    终于到该见面的时候了,他迫不及待提前一个小时出门,生怕遇到堵车耽误了时间。

    半路上突然下起小雨,偏偏路况出奇的好。这可真是咄咄怪事。明明平时多少都会堵一会儿,这回却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深秋时分,小雨送寒,风入骨缝,颇有几分初冬的意味。他急着出门没带伞,又比预定时间早到半个小时,只好先找一家连锁快餐店避避雨。

    进店后,他要了一杯热玉米汁驱驱寒气。这家店的玉米汁可谓是冷天佳品。才半杯下肚,竟然有一股热气从丹田升起来,直接向着周身的毛孔弥散开来,人很快就不冷了。

    时间还早,他就边喝玉米汁,边看着店外街景发呆。

    旁边坐着一对男女,看样子像是情侣。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高声交谈着。

    男的说:咱们在南方买的那镯子成色比老朱那个好多了。

    女的说:可不。老朱那个镯子一看就是上当了。

    男的说道:我和他一块买的。当时,我就说那镯子不值。他还不信。

    女的说:那人就那样。偏执。

    男的说:可不。要价二十万。他还价还到两千。自己还挺得意。也不想想。那能是真的啊。

    女的笑道:他总吃这种亏。

    男的说:还真是。从来不听劝。还是咱这镯子值。

    女的说:咱这镯子是什么玉来着?

    m君心道:这么大嗓门,是想炫富吗?最好的玉无非翡翠,或者和田玉。还能变出花儿来啊?

    男的道:咱这是高级蓝田玉。乾隆皇帝的玉玺都是用这个做的。

    m暗笑:先不说蓝田玉算不算高级货。乾隆的玉玺怕不是蓝田玉做的。这位“十全老人”有为数众多的印章。里面或许有蓝田玉材质的。不过,这没什么可炫耀的。据专家考证他还有好几方田黄石的印章。而田黄这种石头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时间里都不算玉。也就是这十来年被一些商贩吹嘘为“黄龙玉”。

    那女的说:咱这蓝田玉是最好的玉吧?

    男的说:那是。

    听到这儿,m君就不想再听下去了。这就是俩糊涂虫。别看他俩笑话那个老朱。没准他俩买回来的是韩国玉,俄罗斯玉,或者阿富汗玉。

    乾隆皇帝倒是喜欢过阿富汗玉。不过,他喜欢的不是阿富汗玉的材质,而是当地的玉器制作手法。清宫造办处把阿富汗地区,印度蒙古王朝以及阿拉伯半岛传过来的玉器统称为痕都斯坦玉。

    这些玉器的统一特征就是使用了大量的镂刻,镶嵌技术,把金丝,银丝,宝石嵌刻进玉器里。

    说实话,这种玩意儿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在宋代,明代的皇室成员未必没见过这些东西。但是,这些在当时的贵族阶层没有流传开。最大的原因应该是过于繁复的雕花,配饰破坏了玉石本身的美感。

    在宋,明两代,上等的玉石也会被精雕细刻成各种造型,并配以宝石,黄金。但是,不会在玉上钻孔并镶嵌满其它宝石。

    不单是宋、明,就算是向上追溯到对文化更加包容兼收的唐朝,那时节的玉器也没有在玉上镶满其它宝石的。

    因为玉在中国本身就是一种宝石,在宝石上钻几十个窟窿,再塞进去别都宝石。这就好比吃饭的时候,用烙饼卷着馒头一起吃,全然没有滋味可言。从商业价值来说,这是资源浪费。从审美而言,这根本就是丑化,而不是美化。

    玉之美,特别是和田玉就美在其材质的莹润,通透,触手有油润感。

    工匠在玉上钉满金线,银线,这不就把玉本身的有点都毁了吗?

    是以,自西周建国开始到清朝雍正皇帝驾崩为止,痕都斯坦玉都没能在中国大行其道。

    直到审美奇葩的乾隆皇帝登上历史舞台,稀奇古怪的痕都斯坦玉才成了贵族圈子里的高档货。就像翡翠能真正比肩和田玉全靠慈禧的青睐。

    乾隆这人非常古怪。其审美倾向在历代皇帝里都可谓是独树一帜。满清皇帝在他出现之前审美是属于正常人范畴内的。有他之后,满清帝王御用品透出了一股子暴发户加败家子的腐臭气味。

    有人把乾隆的恶趣味归结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文化差异。

    这是完全错误的。他亲爹雍正皇帝,亲爷爷康熙皇帝的审美就和他完全不一样。

    而且,满清虽号称马上得天下,可女真人实际上是渔猎民族,并非游牧民族。

    即便是纯游牧民族也没有这种审美。蒙古贵族流传下来了元代青花瓷。这种瓷器虽说是为照顾***审美而打造的外销瓷,但至少是不会让蒙古贵族觉得别扭的。也就是说,白底,青花,简约大方的瓷器也是符合蒙古贵族审美的。

    与满清同源的金国贵族们喜欢一种叫春水玉的玉环。这种玉环基本就是一个玉环,中间有海东青抓天鹅的雕件。造型简明,主题鲜明,并无多余雕饰。可见,乾隆那种怪模怪样的审美情趣在历史上并无渊源。

    乾隆皇帝与历代帝王,甚至整个中国的传统审美的最大区别:

    他非常喜欢五颜六色的瓷器,以及被钉满珠宝或者凿满坑的玉器。

    而正常传统的审美是更注重器物的材质,以及由此带来的雅趣。

    比如:哥窑的开片瓷器。

    首先,这瓷得达到青翠,莹润如玉。其次,才是看开片的纹理。

    再比如:汝窑的窑变瓷。

    出窑有一个前提,这瓷器本身要是上等瓷。能达到这个标准,才看其窑变色彩。

    材质的触感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它决定了器物最基本的品质,也代表了其最根本的气质。

    乾隆皇帝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其在位时期的五彩斑斓的瓷器层出不穷。瓷胎却远不如明代,元代,宋代等朝代,甚至比之雍正朝都多有不如。

    他喜欢花里胡哨的痕都斯坦玉。可那些外来瓷器多是用阿富汗等地的玉石制作。这些石头看起来光鲜亮丽,本质上就是一堆腐坏变质的大理石。不过是造办处拿来糊弄人的玩意儿。当然,我国的蓝田玉等玉石本身就是变质的大理石,和阿富汗玉无高低贵贱之别。

    世界上真正的好玉,也就是我国的和田玉和东南亚的翡翠。但是,以痕都斯坦工艺来雕琢和田羊脂白玉,或者翡翠,就实在是烹琴煮鹤,大煞风景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