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商议了半天,目前伍云召和伍天锡还没有离开,而蹋顿可是主公的结拜兄弟,因此四人一致同意把蹋顿留下,继续在第一军分区任职,他属下的突骑兵军和鲜卑军都留下,因为这些外族大将和士兵佩服的都是主公,他们将来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在袁绍手下卖力。褚燕是最早跟随主公的,所以他也被留在了蓟县。颜良带着文丑的轻骑兵军前往耽罗岛,他们手下的两个师长是周仓和裴元绍,虽然都不是什么大将之才,但是毕竟担任师长还是比较称职的第二军分区也继续留在渔阳,不过这次他们按照主公的指示,将张辽调往第三军分区,接替太史慈担任轻骑兵的军长,而李村孝继续担任第二军分区的司令员,同时还把管亥和赤延以及这次投降的华雄等人都留下,目的当然和第一军分区的处理一样,那便是这些外族将士很难管理,一旦袁绍不能善待他们,这些人肯定会离开袁绍,前去新州投奔主公的。
第三军分区正好可以不用调整,高顺现在也不用去耽罗岛了,就在韩郡带着他的步兵军留守,而器械师也不用渡海前往耽罗岛,他们也是赶到新州的治所襄平即可,反正虽然将来是杨彪担任刺史,估计他也只是代主公行事而已
至于幽州的各级官员,四人商议了一下,决定除了荀攸继续留下担任幽州的别驾从事外,张昭继续担当治中从事,这样有什么事两人也好商量决定。其他郡县的官员暂且不动,目前赵普是第一军分区的军师,因此四人决定让他去扶余郡担任太守之职,而颜良则继续兼任扶余的都尉,这样有了他们二人的配合,扶余郡也可以尽快得到发展。
水军按照主公的部署,这是必须握在手中的力量,因此四人决定水军除了留下两艘大型战船在旅顺港外,其余战船都开往耽罗岛,同时运送一些愿意前去那里生活的百姓过去,这样有了百姓在耽罗岛上种植庄稼,将来岛上的军队也就有了后勤保障,而幽州造船厂继续留在旅顺港不动,这样也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船只来。
等这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荀攸便派人向幽州境内的各个郡县发出公文,将目前朝廷的决定通知了各地的官员,同时也把需要调动的官员调整到位,不过荀攸也让前去送公文的信使把将来新州仍旧在刘旭手中的消息有意无意的透漏了出去,结果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处在幽州几郡的很多百姓竟然离开了他们的居所,举家向新州境内搬迁,于是整个幽州境内便出现了一股移民大潮,本来荀攸等人还在商量从哪里动员百姓迁往耽罗岛居住,结果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就有三万多名自愿前往的百姓被水军的大船送到了耽罗岛上,而耽罗岛也开始大兴土木,按照几人的规划开始建造一座规模不小于旅顺的城池,同时选好了一处天然港湾,开始建造一座适合幽州的大型战船停靠的港口码头。经过了这次百姓的移民之后,不知不觉之间新州已经增加了近二十万的百姓,而幽州的总人口则从二百一十多万减少到了一百九十万。
半个月过后,二人一同来到了原幽州治所蓟县,此时早已安排好一切的荀攸带着留在蓟县的文武官员迎接两位刺史,然后把已经分割后的情况向两位刺史做了汇报。
此时的郭嘉早已经到了新州治所襄平城,同时在城中选好了一处大宅院作为将来的新州刺史府。幽州书院也全部迁到了襄平,书院中的先生和学生也都一起到了襄平城。至于老刘的家眷,已经在和黄忠的护送下,前往洛阳去了,当然老刘点名的郭嘉也跟着去了,而刘旭的岳父甄逸得到刘旭离开幽州的消息后,决定举家迁往新州的襄平城,反正甄家在襄平也有商号和宅院,因此这次搬迁倒也没费太大的周折,至刘旭的大舅子甄俨,因为担心将来不会继续让他为官,便主动辞去了幽州的商业从事之职,跟着父亲前往襄平,专心打理甄家在各地的生意去了。
等杨彪离开蓟县,在前来迎接他的严纲和张颌等人的护送下,前往新州的治所襄平城后,袁绍也心满意足的住进了老刘原来的平北王府中。而他也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把如今幽州的整个情况大致看了一遍,如今的幽州果然兵精粮足,只是他盘算的是幽州的官员上至荀攸田丰,下至各地的郡县官员,基本都是老刘任命的,因此他打定了主意,等自己的脚跟站稳之后,便开始四处搜罗人才,以替代这些前任留下的各级官员,好按照叔父的吩咐,将来把整个幽州都变成袁家的天下。
当幽州与新州的两位刺史到任之后,很快两地的百姓生活又都恢复了平静,虽然袁绍初来乍到,但是他如今并没有轻易改变刘旭原来制定的一系列有利于幽州发展的政策,而荀攸和田丰以及各郡的官员也都是原来的班底,而袁绍现在也是处处与各级官员交好,什么事情都征求荀攸与田丰的意见,因此幽州的政治经济都还在向前发展。而幽州军队中的那些将领也都没有被调整,因此大家便都安心的在原来的队伍中任职。
至于杨彪主事的新州,因为有了戏志才的加入,无疑更能体现刘旭的发展思路,因此如今新州的发展速度更加迅猛,北方的扶余郡和东方的韩郡之地也都开始大兴土木,重点是修建两地的官道和城池,毕竟这些地方原来只有一些缺少维护的土路和用木栅围成的城堡,而随着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这两地的商业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甄俨虽然不想为官,但是戏志才还是说服杨彪让他继续担任新州的商业从事,有了他的经验,因此新州的商业活动更趋活跃,也使得新州处处显示出更强大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