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笔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四章:玄武门之变/长安城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玄武门之变: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后大胜而归。高祖李渊认为前代官职皆不足以称之,因此特设天策上将一职,位于王公之上。十月,李世民以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李世民的声望、地位和权势日增,令太子李建成受到威胁。于是在王珪和魏徵的建议下,李建成向高祖请求领兵征战。高祖以李建成为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之帅,于公元263年率军讨伐刘黑闼、徐圆朗。这是李建成在统一大业中立下的唯一重大战功。

      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由于统一战争的结束而迅速激化,形成明争暗斗之势。

      在朝廷中,最受高祖宠幸的裴寂支持李建成,支持李世民的大臣有萧瑀、陈叔达等。在后宫中,秦王李世民曾得罪过高祖的宠妃张婕妤、尹德妃,于是这些人便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李建成的好话,说李世民的坏话。如此一来,朝廷和宫中都有人支持李建成,形势对李建成颇为有利。他们之间的斗争终于因为突厥的进攻而演变成流血事件。

      公元626年夏,突厥南下犯边。太子李建成为进一步拉拢李元吉,于是向高祖建议,让齐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被高祖采纳。这样,李元吉当上了主帅。出发前,李元吉请求高祖调秦王府中的大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宏、秦叔宝同他一起出征,并从秦王府挑选精锐士兵以补充李元吉的军队,此举目的在于为杀害秦王做准备。李建成与李元吉密谋,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为李元吉宴别时,安排伏兵,先杀李世民,然后再杀尉迟敬德。李建成对李元吉许诺,即位后立即封他为太弟。有人将他的密谋报告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忙与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对策,决定先动手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六月三日,太史令傅奕向唐高祖秘密奏报,说太白星再次出现在秦地,“秦王当有天下”。于是唐高祖询问李世民,李世民趁机向唐高祖告状,指控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宫,并且设计谋害自己。高祖听后极为惊讶,决定第二天早朝时进行查问。

      六月四日天还没亮,李世民命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等人率领精兵提前埋伏在宫城北面的玄武门,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上朝的必经之地。六月四日清晨,唐高祖上朝,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化及等均已入朝,只等李建成兄弟三人到来。此时,李建成、李元吉已进入玄武门。当二人行至临湖殿时,发觉情况有些异常,于是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回府。不料此时李世民突然出现,并且在后面呼喊二人,李元吉回身张弓搭箭,射杀李世民,但是连发三箭都没能射中。李世民的目标是李建成,他一箭就将李建成射死。就在此时,尉迟敬德带着70多名骑兵赶到,朝李建成、李元吉射箭,李元吉坠马后逃入树林中,李世民策马追赶,结果衣服被树枝挂住,也坠马落地。李元吉力气很大,这时跑过来夺取了弓箭要射杀李世民,恰巧尉迟敬德驱马赶到,李元吉慌忙放弃李世民向成德殿逃跑,结果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说出了事,于是派兵猛攻玄武门。这时,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头赶到,东宫与齐王府的将士见主人已死,立即溃散而逃。

      唐高祖对玄武门之事已有所耳闻,于是李世民派尉迟敬德进宫担任宿卫。唐高祖见尉迟敬德头戴铁盔,身穿铠甲,手持长矛,大吃一惊,便问:“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为何?”尉迟敬德回答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起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唐高祖这才明白刚才所发生的一切,于是派人将敕令向众将士宣读,交战双方才放下兵器。玄武门之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结束。

      六月七日,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诏书说:“自今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实际上,唐高祖已把国家的全部权力交给了李世民。两个月后,唐高祖下达诏书,让位给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于是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改元贞观,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

      长安城:

      

      唐代首都长安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性都市。

      长安城始建于隋朝建立的第二年(公元582年)六月丙申,于公元583年基本完成,三月迁入使用,初名“大兴城”。唐代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经过修建和扩充,建造成规模宏伟的长安城。

      长安城周长367千米,面积83平方千米,是明代西安城面积的8倍。比50多平方千米的北宋开封、元大都和70多平方千米的明清北京城都大,是6~9世纪东亚乃至世界第一大城。在古代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中,罗马的面积为1368平方千米,巴格达的面积为3044平方千米,拜占庭的面积为1199平方千米,它们都比长安城要小得多。

      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宫城就是宫殿区,是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宫城中部为大明宫,是皇帝起居、听政的地方;东部为东宫,是专供太子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西部为掖庭宫,是安置宫女学习技艺的地方。皇城又称子城,为中央衙署区,是军政机构和宗庙所在,是长安城的核心。外郭城中分布着108坊(住宅区),由11条南北大街和14条东西大街分割而成。还有东、西两市,对称地坐落在皇城外的东南和西南部,是商业场所。整个城市依照中轴对称的原则设计修建,布局严谨,街衢修直,殿堂宏大,楼阁栉比,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和建设中的创举。

      唐长安城为人类建筑文化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见证,堪称同时代世界建筑中的杰作。

      从城市规划来看,长安城气势恢宏,多重格局博大开阔。唐长安沿用隋代大兴城的“创制”规划,把皇室、官署和居住区严格分开。把宫城和皇城建在居中偏北,更突出了周天之内群星环拱紫微垣的思想。

      从建筑类型来看,唐长安城造型多样,极富变化,建筑类型成熟完备。其垣门宫阙、离宫行馆、宫殿楼阁、寺院道观、府邸住宅、园林造景、别墅亭池等均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道观,沾了道教祖师爷李耳与唐皇室同姓的光,不但数量剧增,建筑艺术也获得长足发展,逐渐形成了与佛教建筑迥乎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从建筑组群来看,唐长安城组群布局复杂。无论是庭院、宫殿,还是寺观和衙署的廊院,院落重叠并纵横双向扩展,构成了差参错落、变幻莫测的群体建筑。这种大规模的建筑组群,既有层次、深度又富有变化,颇具艺术审美性。

      从环境建设来看,唐长安城开掘有龙首、清明、永安三条水渠,引河水入城,既解决了给排水问题,又可运输物资。水渠两岸种植柳树,风景宜人。城东南辟有曲江风景区,“花卉周环,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秋节。江侧菰蒲葱翠,柳荫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

      梁思成在《中国古代建筑史》绪论第六稿中指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唐代的建筑也出现了突出的高峰。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规模最完善的都城——长安,建造起来了。近年来对于城墙和宫殿遗址的发掘证明了文献中所记载的宏伟规模和富丽的建筑。”

      唐长安城作为精心规划、气象宏伟的大都城,在隋唐以前的中国不曾有过。长安城既具有典型的东方建筑风格,也吸纳了许多中亚、西亚和南亚建筑的精华,特别是有些石构建筑甚至完全吸纳了外来建筑的优点。可以说唐代长安城兼具中西建筑的特色。这种有中国特色的古代东方伟大建筑的风采辐射世界,对朝鲜、日本的都城建设有重要影响。

      唐长安城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合称为世界四大古城,是屈指可数的最具有国际大都会特质的城市,其建筑特色和建筑风格代表了当时建筑的最高水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