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笔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七章:诗圣杜甫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诗圣杜甫:

      

      安史之乱的结束,对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真是一件大喜事。当时在樟州(今四川三台)过着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得知消息,更是与妻儿老小一起欣喜若狂。

      杜甫字子美,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的著名诗人。他幼年就失去母亲,父亲外出做官,他被寄养在洛阳的姑母家中。杜甫自幼聪明过人,7岁便开始作诗,10多岁就同当时的文人名士交游,受到广泛的称赞,他们把他的文章和汉代著名文学家班固、扬雄相比拟。杜甫年轻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也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人。

      公元735年,杜甫回洛阳应试,没有考中。两年后,他又北游齐、赵,与朋友一起呼鹰逐兽,饮酒赋诗,流连于山水之间,这一时期杜甫的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杜甫来到京城长安。他先是参加考试,结果奸相李林甫妒贤忌能,竟然让所有考生全部落榜,并给皇帝上表称贺“野无遗贤”。正规渠道走不通,杜甫只有和众人一样,到处去拜访达官贵人,期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这种生活伤自尊了,杜甫想起来就觉得屈辱: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但是生活仍然是那样无可奈何。整整十年的时间,杜甫困守长安,到头来,总算弄到了正八品下的官职——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管理兵器和仓库门的钥匙。

      然而杜甫“走马上任”的官定之日——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也就是安禄山造反之时。国家残破,生灵涂炭,杜甫连这个比芝麻还小的官也做不成了。他先是带着一家老小流亡,途中他得知太子李亨即位,便把家人安置下来,自己去投奔皇帝效力,不料却被叛军捉住并押解到长安。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来了,漫步在昔日繁盛的曲江边,一切都触动着诗人敏感的神经: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哀江头》)

      过了几个月,杜甫冒险从长安逃出,到肃宗那里,很快被任命为“左拾遗”,就在御前当值。就任不久,他因上书营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下狱问罪。幸亏有人相救,才保住性命。但是皇帝也不想用他,于是让他回家探亲。这个打击很沉重,但它给诗人带来了创作的巨大丰收。他的所有反映国运民生的代表性作品,都在这时出现了。

      《北征》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分为五大段,依次叙述了蒙圣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的破败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的情景,以及在家中对朝廷局势的关心,最后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和对肃宗中兴的期望。

      《羌村》三首,则具体而形象地描写了探亲还家的种种情景:刚到家时合家悲欣交集的场景、在家时的忧国的苦闷以及邻居相访的情谊。一切都是如实地写来,颇见诗人的白描功力。以第一首为例: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乱世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抵达家门,满天是峥嵘起伏重叠万状的赤云。迎接归客的喧闹的鸟雀。爱妻和孩子们第一眼看到我时都愣了,他们压根没想到,在这人命危浅的年月,亲人还能活着回来。远远旁观的邻居们,看着这一幕历经生死的意外重逢,也不禁心酸而泣下。夜深人静了,可是一家人还沉浸在重聚的喜悦之中,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这一切难道是在梦中吗?

      这首诗最为人称道之处,就在于它洗净铅华,于自然平淡之中见出款款深情。“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与人物的心理活动,故能感人至深。

      这一时期,个人的遭遇也就是整个社会的苦难。杜甫在飘零的旅途上,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春望》、《月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每一篇都是那个时代的忠实的记录。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杜甫实在找不到养家糊口的活路了,他想到了此时正在蜀中做官的朋友高适。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到了cd第二年春天,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在cd西郊的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草堂。这下总算有一个安定的家,虽然简陋,但环境清幽: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水槛遣心》)

      家安下了,自然会有客人来,这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

      诗中不仅具体地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意料地突出了邀请邻人助兴的细节,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谊。但是这种宁静美妙的日子只有两三年的时间,由于他所倚重的朋友几度离开cd他的生活时时发生危机。草堂经常被大雨淋得屋漏床湿,家里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杜甫表现出了圣人的淑世情怀。他并不单单地为自己的一己之困而烦心,而是想到了普天之下和自己一样身在困境的人们,祈愿他们能够过得比自己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而,就是这样的生活也难以为继。杜甫不得不带着家人告别草堂,告别cd他经过将近一年的漂泊,到达了奉节白帝城。依靠地方长官的照顾,他在这里住了下来。又是一段安定的生活,杜甫得以大力写诗。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杜甫写了430多首诗,诗歌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尤其是他的律诗创作,登上了一个前人没有达到的、后人也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后人把他的律诗专称为“杜律”,成为写作律诗的最高准则。《咏怀古迹》5首、《秋兴》8首,以律诗写组诗,是他的律诗里登峰造极的代表之作。其他如《登高》、《登楼》、《春夜喜雨》、《蜀相》、《野老》、《白帝城最高楼》、《旅夜书怀》等,莫不是传颂千古、堪为典则的名篇。仅以《登高》为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在声律上极其精密。八句都是工整的对仗句,而全诗这种严谨的对仗被形像的自然流动掩盖起来,紧密得不着痕迹。句中平仄协调,轻重疾徐,变化有致。

      三峡的楼台淹留日月,但是诗人开始想念家乡了。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携家人乘舟东出三峡,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漂泊。江陵、公安、岳阳、衡阳……但就是回不了他魂牵梦萦的河南巩县。两年时间,江流上的一叶孤舟就是他的家。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冬天,经受一生流离之苦的诗圣,终于停下了浪迹天涯的脚步,静静与天地造化相融为一。“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杜甫写给李白的句子,正好也应在了他自己的身上。他把自己的苦难,化作了彪炳千秋的壮美诗篇,铸成了一部沾溉后世诗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