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个小时,远在北边的那团乌云就飘了过来,将“拔仙台”死死地包围起来。霎那间雪花漫天飞舞,随即,凛冽的狂风也席卷而至;一时间,降雪和积雪打着旋搅和在了一起,
即将形成致命的“白毛风”。
出于野外生存的本能,古今同迅速摘下背包,五分钟内便扎好帐篷钻了进去。也就一眨眼,整个帐篷表面就被粘上了厚厚的一层“冰糖”。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几分钟自救,很多缺失经验的新手,正是错过了这稍纵即逝的黄金时间,而死于极速失温。
鳌山至太白山是南北气候划分线,简称鳌太线,拔仙台是全线海拔最高的山峰。冷暖气流在此交汇、冲突,使得气象极为凶险复杂,这里不存在一年四季,一天四季反而是常态。探险者们对其是既爱又恨,有人称之为小珠穆朗玛,更有人说这是一条死亡线。
明知有大量的罹难和失踪人员,登山者却仍然趋之若。原因就在于鳌太线的这种特殊魅力——气候的非常不确定性。只要三到五天内连续晴好,完成全线穿越并不难。一旦侥幸成功,在探险界就有吹一辈子牛的资本了。然而,一旦遭遇恶劣气候,无疑就是九死一生,都是拿生命在碰运气。
帐篷外面的狂风越刮越猛,冷静下来的古今同,突然想起此行的目的,“唉”地一声狠狠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就在这时,“呜……嗖……”一股强气流猛然将帐篷掀飞,裹挟着他飘飞了起来。
拔仙台上嵯峨林立的尖石比比皆是,这股风如果略小一点,古今同也就被扎死了。好在风力强劲,一路顺利爬升、越过石头;直到飞近一座黑漆漆的铁庙前面,不知是巧合还是风力受阻,古今同仿佛被一只手给扔到了地上。
古今同挣扎着刚爬起来,却被风一下子给推到了门口,死死地按在了门框上,慌乱中用手一扳,“咕咚”一下便滚了进去。此时,狂风已是达到了极致。铁庙大幅摇晃起来,“嘭、嘭嘭、嘭嘭嘭……”铁瓦也接二连三被风“拔”了起来。古今同赶紧钻到了神龛下面,头上随即传来类似敲钟的“叮当”声。
鳌太的天气就是这样,暴风雪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古今同爬出来时,发现庙顶已然被风掀掉了一半,阳光透过缺口刺人眼目。神龛上面立着一尊铁铸的山神像,神像脚下散落着零星的铁瓦。大殿由四根铁柱支撑,此时已倾斜,门窗也是大小不一的几个铁洞。
古今同浑身里外早已被风雪浸透,这种情况下,没有干燥的衣裤更换,就得赶紧生火取暖,否则必然会死于慢性失温。
其实,古今同这趟来鳌太的目的就是想找死,也就是说——他是要自杀。
以往的古今同,外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又酷爱户外探险、搏击、射击等多项运动,可谓是青年才俊中的精英。可是,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不断地下滑,公司的资金链最终断裂,只能忍痛宣告破产。这种断崖式的生活落差,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征信失信,未婚妻离他而去,亲朋好友避之如瘟神。
古今同万念俱灰之下,便酝酿着在鳌太线上来场意外;既能掩人耳目,又能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悲壮的句号。这次的登山装备只是象征性地背了个简易帐篷,外加一身单薄的冲锋衣。然而,当老天赐给他“机会”的时候,却不由自主地激发出强烈的求生欲来。经过这一番折腾,全然没了火气,古今同向死而生,又有了东山再起的念头。
庙外的积雪差不多快及腰了,白茫茫一片看不到头,别说回去的路,连条绝路都没有。虽说中秋刚过,可是经过刚才的强降温,拔仙台目前怎么也得零下二十几度。想求生就必须先找到引火之物,可是放眼看去,除了铁还是铁,又哪里有一块木头可燃的。
古今同不死心,四下里仔细寻找了一遍。没找到任何可以燃烧的东西,却发现神像的底座裂了一道缝。是后面那两根铁柱倾斜以后,将地面拉裂,神龛下沉导致的。趴在裂缝上往里看去,内部是空的,或许藏着什么东西,哪怕能掏出几根烂木棍就死不了啊!
古今同挠了挠头,看着油黑的山神像发呆,突然想起来一件往事——有一次在拳馆训练时,遭到隔壁一名健身教练的挑衅;俩人在拳台上较量的时候,自己使用“飞身十字固”将那名壮汉拉到地面,然后又运用“裸绞”将其降服。那名教练的肤色和身高,和这山神像如出一辙,甚至连面孔都有些相像。
古今同受到启发,纵身骑到了山神的脖子上,利用自重往后摇晃。神像起到了很好的杠杆作用,晃到四十五度角的时候,缝隙已经撕开很大一道口子,足够伸进去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