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自家的小摊上添了新的品类,李家两口子是更忙了!
这会儿连晚上也不放过,恨不得连轴转了。
天天晚上发好面,第二天早早起来,开始蒸馒头、包子,完了再拉到镇上去。
到时候有买了当场吃的,用蒸锅再熥一下即可。
买回家吃的就更简单了!直接给装袋打包就成。
包还是人家买主带来的,太省事儿了!
别说,一开始李爸虽然是认同自家闺女的脑袋瓜,对闺女出的点子有信心,但这不是对市场估算不足吗,就有点打鼓。
毕竟馒头、包子的,谁家不会自己做呀!
犯得着出来买吗?额外花这笔钱不是败家子是啥?
估计连自家老人都会骂人,刚吃了几天饱饭呢就开始飘的找不到北?连饭都不做犯上懒了!?你咋不上天呢!
没想到,刚开始卖的不多,三两天后,零零星星变成早早卖完!而且基本上都是买走回去吃的,用不着李爸他们过二道手。
李爸自己都意外。
忍不住的,对自己女儿聪明的脑袋瓜那是夸了又夸。
就是这样在家里做好再拉到镇上去,麻烦了些!
如果直接在镇上做的话,也就不用这样来回倒腾了!
这样一想,别说这店面还真得早点盘下来。
早晚都得做,自然是赶早不赶晚了!
不过年前这功夫,一时也顾不上,生意太忙了,抽不出空来。
索性等过完年再说。
另外,也好趁着年前这波生意好,咬咬牙多做点,争取多存点,来年再租能租个合心意的店面。
李爸本来就注重卫生,李少云又提示了一下,让李爸李妈卖馒头包子的时候,记得用筷子或者塑料袋套在手上再拿,这样看上去既干净又卫生,那讲究的顾客也就不挑刺儿。
李爸表示女儿的建议很是有用,又例行每日一夸。
李少云:……
老爸你这夸奖也太不值钱了!
怎么什么都夸呢!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不出力了,你是打算累死你女儿的脑细胞咋地?
李少云觉得很幽怨。
自己明明是个懒人,还是个安(好)贫(逸)乐(恶)道(劳)的人,现在硬生生地给搞成一个挖空心思一心想致富的俗女,这还是我吗?
算了!为了自己的二代梦,俺豁出去了!出力就出力吧!
李家的吃食在镇上渐渐做出了口碑,添加了主食之后,买家就更多了!
尤其李少云提示的东西,让本来就注重细节的李爸,更加注意。
而买的人一看,这卖家讲究,这么注意卫生,买他们家的东西,放心!
一回二回的,就变成了回头客。
镇上可不比村里,各种机构、基层组织,在镇上都有各自地盘,吃皇粮的人多了,购买者也相对稳定。
银行、邮局、粮站、地段医院、中心学校镇上都有,尤其乡镇政府,真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个部门算下来,其实真不少人。
这些人只要有部分人成了李家小摊的稳定客源,就不少赚。而这部分人,对于卫生什么的就更讲究一些。
李少云的提示,还是源于来自后世的习惯,潜意识里还是不愿意吃到不干净卫生的东西,将心比心之下,要求就稍微多一些。
不然就现在这刚刚新兴的市场,有的买就不错了,还没有什么黑窝点不黑窝点的意识,大多数人其实没那么讲究。
但在这不讲究的一堆人里,李家小摊的讲究就格外显得与众不同,那些镇上各基层组织也就是吃公家饭的人,就喜欢上李家小摊来消费。
李家两口子本来也不是那死性的人,话说做生意的人也没几个是木讷、脑子不灵泛的,除了笑语相迎,也会做人,有时候买多了送点添头什么的,人家也乐意。
一来二去,这不是固定客源也变成固定客源了!
当然,这些小点子都是李少云教给父母的。
就算她不教,李爸李妈其实也会,只不过可能就是意会的晚点。
毕竟这东西,又不是现代才发展出来的观点,估计只要做生意的人,基本上都会知道。卖葱的都知道客人买多了多搭两根葱呢!
只不过经过特殊时期,人们的思维有些固化,一时想不到而已。
这天李少云刚送走父母兄长,把家里卫生打扫干净,把院子也扫了扫。
又进父母屋里看看是不是有需要洗的衣服,她再顺便洗了,省的老妈回家还得洗衣服。
虽然她可能洗的不咋干净,毕竟人小力气也小,搓揉起来费劲儿,拧干的时候可能也拧不干净种种,但现在这不是没有洗衣机吗,只能将就将就了!
等自家赚钱了,一定让爸妈买一台洗衣机!
她自己也挺讨厌手洗衣服,尤其这大冬天的,就算从井里打出来的水是温的,但一会儿功夫也就凉了呀!
大冬天的双手泡在冰水里是什么滋味儿,她现在是知道了!
至于在家里烧水洗衣服,也可,但这不是麻烦吗!
除了废柴火,这也就不说了,反正自家现在不说日进斗金,至少每天有收入,也就不差这点柴火钱,只是太麻烦了!
来来回回连洗带清的,三遍是最少的了,这按锅烧水可不是一锅水就能解决的。
烧水不得费功夫?更何况现在父母每晚还要做馒头包子,这柴火下去的就更快了!能省则省吧!
结果就是李少云的小嫩手肉眼可见地粗糙了起来。
话说,虽然原主的手就不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毕竟一样的要下田、干家务的。
但今年赶上父母在外面摆摊卖小炒,家里的活儿几乎都压在李少云头上,爷奶虽然也会搭把手,但大部分的活儿都是李少云干的。
一个是她不忍心,爸妈忙,爷奶年纪大,她能帮点是点;另一个也是前世干惯了的,让她闲着她也不自在。
看着自己的手,李少云叹了口气。
不过更多的还是对将来充满了信心,一想到自己每天都离二代的距离成厘米拉近,过两年可能以米的距离拉近,她就觉得这日子充满了盼头。
正畅想自己的二代生活,就听外面有人叫自己,“少云!少云你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