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好像比咱们平时的小件儿,还有大一点儿,不知绣绷能不能行呢。”
“平时用绣绷绣这种绣面的,好像也可以,就是……平时绣线没用上这么多呀。”
“……”大家七嘴八舌之后,就望向了唐简。
货都是要送去福星阁的,自然还得是唐简说了算。
“能用绣架就用绣架吧,这次要绣的小件儿是比平常那种稍大一些,用线也多。”
“一手拿着绷子、一手要不停地换针,怪累的。”
唐简委婉地提议。
大家一听有理,二尺二的绣布,实际绣面没有这么大,展示出来的绣图又要小一些。
但用绣绷肯定如唐简所说,要辛苦多了。
还有一个原因,众人都想到了,万一手酸手抖、影响了穿针引线的效果,绣糊了咋整?
这可是融不得半点闪失的。
用了绣架就稳当多了。
当下大家也不再有疑虑,就准备去搬绣架了。
只不过有的有绣架,有的还要等新绣架呀。
四人一组,一下就只有几乎一半人可以开始,另一半人……
正在这时,张小盛过来在窗子外头喊了一声。
厅上的地龙已经烧起来了,等屋里暖和起来就把炉子撤掉。
现在抱厦有烧炕,厅上有火炉,要过去也可以的。
张老太太就推开窗子喊了一声:“你们赶紧去打绣架,这里不够用了。”
不得不说老太太们的热,看着晚辈们忙着绣花的事儿,她们也恨不能上手。
然而她们年纪都大了,只能在旁看着、听着,再帮着打打下手?
“还差多少张绣架呢?下午我们可以先准备起来。”
张小盛见奶奶打开了窗子,就在窗外朝里看了一眼,看到一屋子的人,哭笑不得。
平时都是这么热闹的嘛?
西屋里,大家立刻清点了一下,邱家这边早就在打绣架了,这两天就能完成。
除了罗家那边都是人人有的,张家只带了一张绣架,其他人都拿绣绷在用。
赵家只有赵雪有,其他人为了减轻行李和车马负担,将绣架送给亲戚们了。
赵雪的绣架是陪嫁里的,她和杨清的行李不多,想着到了京城也能绣花,就给带上了。
因此,邱家四张绣架快打完了。
唐家喊着要两张、唐简也要一张、张家还要赶四张出来。
还有赵家也得要两张。
现在是只能赶一张算一张了。
这个打起来也快,不过打完还要打磨、刷灰、上漆、晾干,才能做得光滑好用。
就需要多几天时间了。
不过如今有炕屋和地龙,晾干不是事儿。
张小盛知道数量之后,立刻就走了。
因为做木工,大家到京城后就又进了一批木料回来,下雨之后歇了几天。
现在将木工活儿都搬到隔壁罗家那边去了。
在罗正晓住的院子里,腾了屋子出来,搭成了。
刮风下雨都不影响进度的临时作坊,比原来在正院外头方便多了。
只不过原本住在这院子里的人,也搬去了其他院子。
罗家原本就分配到最多的院子,现在孩子们还小,罗正中他们三兄弟也没有来京城。
大家很容易就腾出了一座院子作木匠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