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1年的深秋,寒霜铺地。镐京城的西门外,庄稼已经收割,黄土裸露,稀稀落落的农舍静穆在寒风中,草木干枯,落叶在秋风中滚动。
忽然,大地上响起隆隆的马蹄声,紧接着,西边的旷野上腾起一阵黄尘,一群狂奔的马队滚滚而来,越来越近。马上的人披着散乱的长发,穿着羊皮袄,挥动着弯刀。没有旗号,只有狼嚎般的呼叫。
“西戎来了,西戎来了……”
喊声从四面传来,带着惊恐,伴着奔逃的身影。不多时,镐京城上的烽火台燃起了狼烟。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烽火台腾起烟柱。黑烟滚滚,绵延远去,将西戎入侵的敌情通报给了附近的诸侯和驻军。
镐京城的东门、北门、南门的吊桥纷纷拉起。只有西门大开。一队兵车从西门里杀出来。这是周天子的卫队,只有一百辆战车,为首的大将叫做郑伯友。
这队战车刚刚开到西门外的空旷之地,还来不急列队,西戎的马队便围了上来。郑伯友率先驱车向前,他的身后,西周的战车轰隆隆的展开,向西戎发起了冲锋。战鼓冬冬,王师奋勇,转眼间,这些战车便和西戎的马队绞杀在了一起。
西周的战车一般是这样配置的,前面四匹甲马,车上三人,一人驾车,一人持戈主攻,还有一个弓箭手。可攻可守。每辆战车配备步兵十人。这种战车对步兵方队有巨大的冲击力和杀伤力,但是对付骑兵就有失灵活了。
西戎全是骑兵,足有一万五千人,不仅速度快,而且很灵活。郑伯友的人马太少,只有一千多人,架不住西戎骑兵的四面围攻。战不多时,郑伯友的人马便被西戎骑兵分割包围起来。他的一辆战车要对付多于自己数倍的骑兵。一个时辰后,郑伯友战死。其余的人,或战死,或逃遁。西戎兵一路追杀,随着败兵就杀进了镐京城。
周幽王赶忙带着褒姒、伯服、虢石父等人逃往骊山。西戎兵穿城而过,又追到骊山。虢石父带领王室所剩无几的一点兵马抵抗,只打了一阵,便全军覆没。他也死于阵前。周幽王、伯服、褒姒,还有一些随行大臣全部做了俘虏。
西戎的酋长下令处死周幽王、伯服等重要人物。他见褒姒美貌惊人,便将她留下来,收为己用。
西周自周武王伐纣而起,延续了两百七十余年,到这里就在短短的几天中就覆灭了。
这场灭国之灾是申侯引来的,是他为保全个人的身家性命,向西戎借兵,偷袭了镐京。再加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镐京周边的诸侯看见烽火时都以为周幽王又在玩耍,故而不来救援。因此西戎偷袭成功。
西戎占领镐京后,申侯派人来叫西戎酋长退兵。但此时,西戎完全没有退兵的意思。也难怪,西戎是西周西边的游牧民族,他们何曾见过镐京的繁华?西戎的酋长住在周幽王的宫殿里,享受着周幽王的美酒和美女,感觉就像神仙过的日子,哪里舍得离开?西戎兵在镐京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见什么都抢,金银珠宝、粮食、生产工具,就连被褥、锅碗瓢盆等等也要抢,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没有的,即便有,也比他们的好。
申侯本想借西戎之手除掉周幽王,然后扶宜臼上台,没想到却干了件引狼入室的事情,而且给西周带来了灭顶之灾,他深感后悔,于是暗传檄文,通告诸侯,叫他们火速发兵来救镐京。
消息传到郑国,郑伯友的儿子掘突得知父亲战死,悲愤交加。他穿上孝服,带着两百辆兵车,率先向镐京杀奔而来。别的诸侯也纷纷行动。十数日内,函谷关以东的大道上,旌旗猎猎,烟尘滚滚,各路诸侯的大军浩浩荡荡的赶来救援。
与此同时,西边有有一支兵马向东面杀来。他们是居住在如今的甘肃天水一带的一个小国的人马,国号叫做秦。更特别的是,这个小国的君主并没有接到申侯的檄文,但他却主动带兵来了。
最先杀到关中的是郑国兵马。郑国是当时的强国,兵强马壮,而且训练有素。掘突报仇心切,郑军一路上遇敌即战,西戎被他们杀得望风而逃。
几日后,诸侯的兵马相继赶到,西戎连战皆败。西戎酋长一看诸侯的军队这么厉害,吓得心惊胆战,赶紧下令退兵。临走时,他们将王宫洗劫一空,又在城中大肆抢掠一番,抓了一批青年男女,然后先点燃了王宫,接着在城中在四处放火。当整个镐京城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西戎趁着夜色向西遁去。
大火烧了两日,当诸侯们进了镐京时,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王宫被焚,只留下残垣断壁。尸横街头,引来寒鸦无数。大量民房被烧毁,城中百姓跑了一多半。昔日繁华的都城,只剩下一片废墟,空中漂浮着腐尸的味道。
国不可一日无主,申侯提议,拥立原太子姬宜臼继天子位,鲁侯、鄫侯、许文公率先支持,其余诸侯也纷纷同意,于是姬宜臼在一片废墟中登上了天子宝座,就是周平王。
诸侯军队在镐京驻守了几天,看不见西戎再来,也找不到粮草接济,便先后撤走。周平王将掘突留下来,请他做朝廷上卿。掘突自然答应,并留下一部分郑国的兵马来拱卫京城。
诸侯退去不久,西戎又卷土重来。掘突率兵出击,赶走了西戎。镐京暂得平安。
周平王面对破败不堪的王城束手无策,王室的财富被西戎洗劫一空,钱没了,宫殿也建不起来。城中缺粮,民不聊生,天天都有人饿死或逃亡。有人建议周平王迁都。
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提议。因为周朝的发祥地在岐山一带,函谷以东广阔的土地都封给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周王室一旦离开自己的领地,就意味着它从此将变成一个食邑很小,收入极少,兵员枯竭的小朝廷。在群雄割据的中原,充其量只能算个小国。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王室朝廷或许将永远失去发号施令的权威。
周平王显然是不够坚毅的,当然,也可能他确实无奈。总之,不管他愿不愿意,远在东边的洛邑是一种诱惑。那里有一座行宫,周围还有六百里的领土,可做食邑。因此,周平王做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迁都洛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正式下令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一带)。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史称东周。春秋也从此开始。
周平王迁都之后,留在关中的西周残余势力又集结起来。虢公翰拥立周幽王之弟余臣为天子,史称周携王。周王朝出现两王并立的局面。
周平王十一年,晋文侯姬仇进攻镐京,杀了周携王,结束周王朝长达十年之久的两王并立的局面。东周初年的局势得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