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姚远跟顾冬雨还没有起床,小红英就端着锅,手里拎着塑料袋钻进了院门,把自己的师傅、师娘两个人堵在了被窝里。
真是好徒弟,知道自己师傅就喜欢大棒碴粥配咸菜杠子这一口,小红英一大早就给送来了。
姚远一骨碌爬起来,嘴里连声说着谢谢,浑身上下只穿着一条短裤,冲出卧室就想上餐桌,冷不防背后就狠狠地被拍了一巴掌:“要死啊你!穿上衣服去!”
姚远讪讪的赶紧随便抓条裤子胡乱套上,有点不好意思地就摸上了饭桌,这些天出门在外,大鱼大肉、龙虾鲍鱼的一通足吃,早就馋了这碗黏黏糊糊的棒碴粥还有小红英奶奶拌的这个咸菜了。
在外面哪里都找不到这个味道。
玉米碴子熬成的粥金黄透亮,入口粘稠,粮食本味的甜香中还带了丝丝的碱味,芥菜头腌成的咸菜粗粗的切成条,就用点香油葱花拌了,咬在嘴里嘎吱作响,透透的咸味就直冲脑门。
这时候再咬一大口新炸的酥脆的油饼,这就是姚远心心念的家里的早餐味道,当然这个早餐是小红英奶奶的专属味道,别人可不一定有这个福气享受。
已经是初春了,山里的清晨空气依旧凛冽,不知道是不是屋子里的暖气烧的太足,小红英的脸色有点绯红。
看了看自己师娘顾冬雨,又看了看师傅姚远,就见姚远一口粥、一口咸菜、然后再是一大口油饼,吃的狼乎,忍不住就说:“师傅,你没觉得今天的粥有点不一样吗?”
“好喝、真香,没啥不一样的啊?”姚远咂咂嘴。
小红英辫子就有点翘:“今天的粥是我熬的!”
姚远一点没含糊,马上就接茬:“我说有点不一样呢,火候稍微差了点,碱也稍微大了一点点,不过已经快赶上了奶奶的水平了,师傅这一口都没喝出来区别呢!”
这就是最大的夸奖,奶奶一辈子,熬这个粥少说也有五十年以上的经验了,所谓的地道美食,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五十年的经验积累呢。
小红英也真的听懂了师傅的夸奖,脸上的颜色就又红了几分。
也幸亏是小红英送来的粥有满满一大锅,就这样满满一大锅粥,姚远还差点没有喝上第二碗。
听说姚远回来了,张成万一早也就登了门,还把姚爸爸从隔壁院子给拽了过来。
这两个人就没有什么客气的理由,每人满满盛了一大碗粥,喝的呼噜噜震天响。小红英一反常态的就在一边伺候着给添粥夹菜,显得特别安静。
顾冬雨在旁边细细观察小红英的神态,就有点明悟,上了初中的闺女也是大孩子了,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必须得提醒一下自己这个二货老公,别每天都那么不着四六的二百五。
也感叹,这个红英没父没母的,有些事情说不得自己这个师娘得出面,青春期的教育可不敢缺失。
还是姚爸爸斯文些,可能是因为儿媳妇也在场的原因,一碗粥下肚就不肯再添了,放下筷子就开始说:“我跟你成万叔找到了一块地方,准备在那边建一个高规格的养猪场和养鸡场,把藏香猪和黄油鸡的养殖规模给提上去。”
姚远心里就暗自乐,正合我意呀,不过嘴里可没说:“爸,您身体行不行?年后去检查了没有,医生怎么说?”
姚海洋就不乐意了:“我身体好着呢,你妈就是医生,她也说我身体没问题。”
姚远注意到,老爸提到老妈的时候音量有点压低,眼睛还不由自主的瞟了一眼旁边的院子,似乎是怕隔壁的老妈听到一样。
不想让自己老爸尴尬,就接着问:“你们准备把这养猪场和养鸡场建在哪里?”
张成万接过话茬:“水库下游二里地,右边那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山梁子下边,那边地方宽敞,还是下风口,二鸣那边核算了一下,接着地势起猪舍还有鸡场,也能省下点钱,顺便还能把路给平整了。”
“可是那边没有水源吧?”姚远脑子里转着,仔细的回忆那边的地势。
张成万不以为然:“山梁子上架一个泵站就行,不光能解决养猪场、养鸡场的用水,还能浇出一大片地来种饲草。”
姚远心里就明白,这老哥俩这两天没闲着,早就把所有事情都计划好了。
当下就问那个最关键的问题:“预算呢,准备投资多少钱?”
张成万就不说话了,眼睛巴巴的看着姚海洋,那个意思很明显,你是他老子,你说话。
姚海洋却觉得有点亏心,怎么有点算计自己儿子的感觉,本来儿子让自己养养猪、养养鸡、种种菜,就是想让自己退休后能有点事干,结果怎么就一个没留神,把这个事情给弄大了。
这几天跟张成万一直在核计,村里光指着开农家院不行,到底村里还有不少人就没有那种经营头脑,也干不来伺候人的活计,伺候伺候地、伺候伺候牲口还差不多。
这些人就是地道的农民,平常不言不语的,你现在逼着他去转行干别的,就没门,根本就学不会,就算是给他们带上笼头牵着走,都没戏!
像是这些人的活路,作为村书@记的张成万也不得不考虑,考虑来考虑去,就惦记上了自己老班长干的这一摊事情。
老班长已经雇了村里擅长伺候牲口、种地的三个老把式,还给外搭了一个傻子,结果老班长就把这个藏香猪还有黄油鸡养的风生水起。
通过一个厨艺大赛,一只猪、一只鸡,就这两个食材一下子就被外人所知,每天登门求@购的餐饮行里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副食公司的采购人员登门。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找到了村委会,所有信息都汇总到了张成万这边,精明如斯的张成万,哪里还肯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当下便找到了自己的老班长姚海洋,鼓动他放大养殖规模,村里可以出地出人力,一门心思的想把这个养殖业给做大做强。
而姚爸爸姚海洋,自从离休以后,就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就下定决心准备带着病痛,安安静静的过好自己的最后几年,可是就没想到,居然在养猪、养鸡中找到了点乐趣,不光是又带了自己的几个兵,还得到了农科院、农大的专家教授的支持,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
听到了张成万想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哪里还有不同意的道理。离休了以后做不了太多事情,能多帮几个农民兄弟找个事干,挣点生活费,那不就是理所应当的吗?
事情是理所应当,可是还得自己儿子出钱,反复核算这笔钱还不是小数,从基础设施到种@猪、种鸡、再到饲料防疫,启动资金没个三百万根本就别想!
别看当时跟张成万核计的时候,两个人说的都是热血上头的样子,可是这可是三百万啊!也不知道自己儿子的那个小身板能不能负担的起。
张成万的意思很明确,现在村里的生意非常好,三百万也就是村里两三天的流水,这个钱收上来只要能在手里压上几天,给供货商晚几天结账就能行。
指挥过千军万马、管理过全军重点基地的姚海洋,就这样被张成万说动了心思,一大早就来找儿子要钱了
“三百万倒是不多。”姚远沉吟着:“可是现在我没有。”
就装!搁在半年前,姚远要是敢说出来三百块钱不算多这类的话,可能就会被顾冬雨活活掐死。
可是现在看他气定神闲的样子,居然满桌人都相信了,三百万可能真不多。
然后的话就有点气人,什么叫你没有?没有的话你跟两个老辈子面前装个蛋
(本章未完,请翻页)
!
姚海洋抬手就想打,姚远嘴里连忙就说:“爸、爸!你听我解释!”
“日内亚你们知道吗?菲州鲍鱼你们听说过没有?还有那个绿头鸭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你们想要扩大养殖规模是好事,但是咱们得重新规划一下这个事的责、权、利,先把基础捋清楚,剩下的一切都好说!”
几个人聊得正热络,院门口就又有人进来,人还没见声音就先到:“是姚总回来了吗?你那个普洱还有没有,再给咱沏上一杯呗?”
董氏乡厨开业了,开业的当天贵友云集、高朋满座,董振祥的弟子小伟主理的乡厨厨房,推出的颇有乡野风味的菜单,一下子就折服了众多挑剔食客的味蕾。
董氏乡厨的位置位于半山腰,正好可以俯瞰到整个红旗村,参加完开业仪式的各路宾客都已经散去,而董大厨请来的一位贵客,商务部的某位部级领@导还没走,就站在落地窗前,看着脚下的山村,就有些感慨:“董大厨啊,我是真佩服你的眼光,敢把这样一个餐厅开在真正的农村,又提供最地道的当地食材,再配合你们融合菜的创意,堪称完美啊!”
董大厨就谦虚:“李@部长您过奖了,其实我也是受到了别人的启发,您看下面这个村子,就是由几位厨师和市烹饪协会无中生有,把一个快要荒废的山村,一手打造成了一个美食村,如今这个红旗村已经被列为他们区一级的扶贫标杆项目了,有了这个美食村打底,我才敢把这个董氏乡厨开在这里,也算是借了人家的势呢。”
李部@长点点头:“这个势借的好!经营需要有好的商业环境,餐饮业也不例外,像是你们这样的优秀企业能够扎堆在一起,形成一个小气候,就能起到相互带动的作用。”
“还真就借您吉言了,听说市饮食服务公司也准备把他们旗下的几家老字号的分店开过来,现在正在跟镇里村里商量呢,没想到这个山沟沟里会变得这么热闹。”董大厨有点沾沾自喜,确实是他的眼光够敏锐,抢先发现了这里开店的优势,如今在这个村的最好的位置,自己的第一家店已经抢占了先机。
现在的城里人都有车,几十公里的路程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叫事,反倒是因为餐厅的位置些距离,就给来这里用餐的客人多加了一份郊游的感觉。
现代人都有一份乡隐的情怀,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拼搏忙碌中,偶尔多花点时间,到一个够远、够乡野的地方寻一处清净,就是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哪怕是只为了一餐饭。
这家董氏乡厨就是为了迎合这一部分的需求,才把店开在了这里,当然一切的基础是,脚下这个红旗村已经有了一定的客流量,整个春节期间,村子里的客人就从来没有断过流,不管是早上九点还是下午三点,都有络绎不绝的食客涌入。
董氏乡厨照例走的是高端路线。人均四百左右的消费不是普通大众都能负担的起的,但是,从试营业这段时间来看,每天都有走上门的客人,能把这个两百多个餐位的乡厨餐厅给填满。
这是没开业就要火的兆头啊,自己的市场销售部门还都没有发力,就有这么好的局面,看来自己的又一家门店算是成功立住了,小徒弟小伟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主战场。
就是突然想起来,怎么有日子没有见过那位姚远,自己开业这么大的事情已经提前通知到他了,这个小子不上门来送个花篮可是有点失礼了!
可能是红旗村这个地方有点灵,想到谁谁就出现了,低头看着落地窗外,就看姚远骑着个电动车后面带着个小丫头,晃晃悠悠,正冲着自己的方向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