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终于遇到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日子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刘文婷看康文轩终于不再纠缠这个问题,感激的回头看了王静雅一眼,王静雅回了一个安抚的眼神。

    严锦乐在刘文婷回头时,在王静雅身后看到了刘文婷的表情,心中隐约已经猜测出这份神秘的礼物或许跟刘文婷有关系。

    今天的早读,同学们并没有早读,而是班主任梁永成发的一份资料。

    这份资料上详细的介绍了我国伟大领袖润之先生的个人履历。

    原来,今天是我国伟大领袖润之先生的生日,就在圣诞节的第二天,12月26日。

    润之先生,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于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去,享年83岁。

    尊敬的润之先生对我国贡献显著,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面对开放包容的中国,洋节日不提倡但也不禁止。

    可是,在风光过节的背后,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更不能忘记“圣诞”的次日是“毛诞”。

    这个带领我们走向新中国,不再受奴役的人--润之先生。

    12月26日,我们的伟大领袖润之先生,他的生辰。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

    早读后,上午的课程是正常进行的。中午所有师生在校食堂用餐,用餐后各班级班主任带着各班同学上了大巴车。

    全员前往东江纵队纪念馆。

    在我国的抗战历史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立下了辉煌的战绩。

    这支孤悬华南敌后的抗日武装——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的直接支援,困难时期甚至连一部电台都没有,仅靠收音机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这就是英雄的东江纵队。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众人坐在大巴车上听着班主任梁永成对我国战争时期的各路英雄事迹的讲述,同学们逐渐红了眼圈。

    出生于和平年代的他们,没有体会过战争的残酷,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感受,更没有见过到处残肢断臂的硝烟场面。

    他们唯一对战争的了解全部都只能来源于课本、电视、爷爷奶奶辈的描述。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战士们当时的痛苦,那种绝望而渴望的感觉,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受…

    他们的心情万分的沉重。

    今天他们的安稳幸福生活,是来自那群为他们付出生命代价的骑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是来自国家和一群为他们默默付出的人艰辛守护换来的。

    终于,在众人怀着沉重无比的心情时,他们到达了此次的目的地--东江纵队纪念馆。

    这里是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的家乡。

    纪念馆占地约5000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于千禧年12月建成开馆。

    众人一下车,入眼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在广场的右侧,安放着一组人物雕塑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赴后继,永远向前。

    在广场后面,就是宏伟壮观的东江纵队纪念馆。

    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4个展厅分别为“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以及两条长60多米、宽3米的参观走廊。

    东江纵队史迹展览分为13部分:抗日救亡,武装准备;组队抗敌,突围东移;返回敌后,恢复发展;挺进港九,营救精英;艰苦奋战,扭转局面;东纵成立,杀敌立功;北进东进,全面发展;挺进粤北,抗战胜利;自卫坚持,谈判北撤;广纵成立,转战华东;边纵成立,威震南粤;广纵南下,并肩战斗;东纵战士,老兵新姿。

    展览除有大量文字说明外,还用图片、油画、电光显示作战图、大型沙盘等展示东江纵队诞生与发展的光辉历程。

    众人怀着沉重的心情在管内人员的带领下先来到了序幕厅。

    序幕厅的正面是一幅大型彩色喷绘图,它以东江为背景,磅礴的气势展示了东江纵队的精神风貌。序幕厅两侧墙上,镶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东江纵队之歌》,表达了当年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意志。序幕厅里面的两侧墙上,用红底金字,展示中央6位领导人的题词,这些题词对东江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序幕厅的顶棚,装饰了60颗五角星灯光,以示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

    之后是陈列厅,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反映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陈列的文物有70多件,主要是东纵战士生活用具,以及缴获敌人的武器。重要文物有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和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等。在展厅的另一侧,镶有6幅反映东江纵队重要革命事件的油画。

    在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史迹陈列展览厅内,众人看到了一台用于印制《前进报》的珍贵印刷机,它的历史和收藏的经历都很具有意义。

    而这台历尽千辛、近千公斤重的机器,虽然经历六十余年沧桑,在工作人员的精心保护下,机身却还仍然闪闪发亮。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该印刷机是原《博罗日报》社长、进步人士陈洁通过多方募资,于1941年购得。到了1944年,日军大扫荡,《博罗日报》只能停印,为了避免印刷机落入日寇手中,陈洁等人将机器埋藏在附城农民陈锦青家里。

    几个月后,东江纵队司令部迁移到罗山,为了方便印刷进步刊物,陈洁将印刷机的埋藏点告诉了东江纵队。东江纵队五支队政治处主任韩继元派十多名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硬是用扁担将这部笨重的印刷机抬回,交给东江纵队《前进报》社使用。

    到了1945年9月,抗战胜利,东江纵队北撤,无法把印刷机带走,只好将其拆散埋在朝元洞附近。而报社工作人员廖荣因腿受伤不能跟部队迁移,就以僧人身份隐居在朝元洞,负责保护这部印刷机。1949年解放后,廖荣将此机运往惠城印刷厂使用。1978年博罗县文化局在原《前进报》随军记者钟紫和廖荣的协助下,将这部机器收藏于县博物馆,后来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出。

    但最令同学们震惊的是英烈厅。里面刻写着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厅内还展示了10位英雄人物和5个英雄集体的光辉事迹。

    众人看着入目的满满的名字,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人名,看到的更是一条条生命和一片片的鲜血。

    这其中最年轻的不过16岁,最大的也不过30岁。他们在这花一般的年纪中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大好的生命年华。

    可是又有多少人在今天还记得他们的名字?都只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字眼和一段简洁的历史记录。

    不少同学在管内人员的介绍下默默的留下了泪水。

    最后,众人来到了映视厅,主要播放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东江纵队》和历史纪录片《芦沟桥事变》。让观众更形象地了解东江纵队的战斗史迹和“七·七”事变。

    在参观走廊,设置了《日军侵华罪证》展览。通过展览,警示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东江纵队纪念馆这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它焕发出的凛然正气,将永远激励人们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在返回学校的路上,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们,大家的心情都异常的沉重。

    今天不单单是女生,就连很多男生都流泪了,但是却没有任何人笑话。因为大家都笑不出来,更没有打闹的心思。

    “同学们,今天的作业,就是《东江纵队纪念馆感悟》。你们长大后你们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这是大家除了成绩外更应该好好的思考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明天能够给我一个你们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梁永成严肃的说道。

    ------题外话------

    12月26日,在圣诞节的第二天,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爷爷的生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记得,但是我依然想提醒一下大家。

    因为在每年风光大过圣诞节的背后,好像没人还记得12月26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了。

    但是大家知道吗,世界上还有5个国家是禁止过圣诞节的。有因为宗教不同,有因为政治原因,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中国是一个大度的国家,国家虽然不提倡,但是也不禁止,只是,在我们欢喜过节之后,我希望大家也要记得,12月26日,是毛爷爷的生日,是这个人带领我们国家走出黑暗,迎来了现在的光明和平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