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沉澜在方才的马车上已经听师爷说过。
辽州的难民是因为今年冬天从十月中旬就开始下雪,地里的东西种不活,仅靠夏日的存粮根本就熬不到三、四月份。
之前天冷,没法走动,如今到了四月份,天暖和一些了,就有不少人拖家带口到别处去逃荒了。
四月冻土解封,正好播种,可是这些人已经等不及粮食长成了。
等种下来,人饿都饿死了。
故而只能拼拼运气,到外头去,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但听方才师爷的意思,那群辽州百姓,本来是往西走,直奔蓟州去的。
越过蓟州,就能到京城富庶之地,哪里还需要愁没粮食吃。
但路上就遇到阻碍了,辽州官兵将难民往东边赶,禁止他们往西边蓟州去。
有人跑到蓟州去不要紧,怕只怕蓟州多管闲事之人,将辽州难民的消息上告朝廷。
而且,还怕那群不要命的难民,越过蓟州,跑到京里告御状。
这样的话,孙大人以后别想从辽州离开了,功绩没做好不要紧,造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那是要问罪的。
沈沉澜看着底下大约百来号人,转而问师爷:“绥州粮仓还有多少存粮?”
绥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刚好在三座山中间,左边大兴安岭、右边小兴安岭,底下还有长白山脉,故而还能抵御一些冬日的寒风。
师爷下意识看向施文远,这话他可不敢答。
瞧这新官上任的沈大人,指不定就要开仓放粮,让这群饿死鬼进城了。
施文远瞥他一眼。
师爷才开口道:“按照如今存粮,吃到六月份还是够的。”
“拨三十石粮出来,到十月份收粮还给你。”沈沉澜道。
“这……”师爷不敢答应。
旁边施文远问:“沈大人这是打算接济这一百个难民?”
沈沉澜招招手,让施文远跟着他下城楼,说:“不算接济,得用劳动来换,本官正好有用处,施大人且来听一听。”
施文远跟着沈沉澜就近找了个地方,拿来笔墨纸砚。
师爷这会儿也跟来了,沈沉澜扫了他一眼,说:“本官口述,师爷过来书写。”
师爷只得硬着头皮过去,拿起笔。
沈沉澜这才道:“第一,成立绥州基建招工处,让愿意做工的难民,报名参加,工钱每日六文,包三餐;第二,做满一个月后,视情况,无品行不端者,可入籍绥州;第三,除老弱病残、妇孺外,身体可以自理者,若不愿报名做工,则将之驱赶。”
施文远听到第一条,就蹙起眉头了,道:“绥州哪里有这么多钱,工钱每日六文,还包三餐。”
沈沉澜淡淡道:“很快就有了。”
施文远噎了噎:“而且绥州也没什么地方需要工人,让人做工,也得有活才行。”
沈沉澜继续道:“很快。”
施文远:“……而且做满一个月就入籍绥州,是不是太草率了,而且这些都是难民,品行不端者居多……”
沈沉澜微微侧目,道:“人饿疯了,什么都会做得出来,但这算不上品行不端,还有办法矫正。”
最后一条,施文远也挑不出意见了。
唯有这条听得最顺耳。
不想干活,还想蹭饭的,不赶走,还等什么?
------题外话------
这本书进度已经去到70%了,再多加更一下,进度还能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