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章 大清特色的海外拓殖套餐(上…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个建议在不久之后也引起了海宁的兴趣,倒不是他多么着急结婚,而是仆人们的态度实在耐人寻味。

    在清朝几乎明确不允许桂家人继续存在的情况之下,这些仆人们仍然鼓动海宁在与清朝继续合作的情况之下,坚决不能放弃之前其实并没有明确约定的婚姻。

    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内心之中人员对支持华夏复辟的伟大事业保持着坚决的态度。

    一群机器人而已,按照常理来讲,不会对汉学文化有任何多余的感情,甚至海宁一直怀疑,运行在他们体系内部的仍然还是英文的指令集。

    这样一群人跑出来支持汉家事业,未免显得有些怪异。

    不过指令集的语言形式对于机器人来说很有可能是无感的,这就像是神经系统当中的电信号对于人体来说往往也是无感的一样。当然这个比喻也有可能是不恰当的,而且海贸在这方面的琢磨恐怕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你以为既不会有什么结果,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没有什么确凿的依据。

    更何况,单单凭借这一态度,就已经知道他去琢磨一些重要的东西了。

    从清朝甚至是整个东亚地区进行移民的想法,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进入了海宁的视野之中,甚至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不断的优化。

    如今,随着他在俄国的一系列成就,当然现在还主要是谈判方面的成就得到全世界的认识,环球集团在进行这一策略的时候,你就有了更好的基础。

    尤其是伊丽莎白女皇在莫许他将海外拓殖套餐的具体内容刊登在报纸上以后,那下面有广阔的土地去和他的环球集团购买行政管理服务套餐的国家,仿佛看到了与他进行另外一种形式合作的机会。

    而且,那是因为受到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阻挠,或是因为本身海军传统不够浓烈,而大幅度的错过航海时代的国家,也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赶超的机会。

    像奥地利、普鲁士,甚至有一定航海基础,就是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国力进行殖民的丹麦,就都纷纷在看到报纸上的内容之后,向海宁伸出了橄榄枝。

    这些国家的邀约和报价在不久之后也都出现在了报纸上,同样也成为了海宁树立良好形象的绝佳写照。

    乾隆皇帝当然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作为环球联盟外部第一位明显受到环球传媒影响的君主,他在此时的态度也变得犹豫不定起来。

    按照祖宗法度,清朝沿用了明朝的海禁政策,只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才有所放松。鸡蛋话题的表现有这么以下几点:如果有华人出海,那么也是允许他归附原籍的,如果他仍然不愿意回归,也采取听其自便一样的态度许其在外发展。

    循着这样的口子,乾隆皇帝实际上是可与海宁展开合作的。

    海宁虽然仍处于旅行期间,但由于对消息的准确掌握,所以能够准确的判断现有的形势。他非常适时的发布了一些合作标准,规定了海外拓殖套餐的计价标准和持股比例的上限。

    像法国、俄国这样的老牌盟友,环球集团自然愿意以平等的态度来和他们进行合作,因此所成立的公司是允许他们投资50%的。

    而其他国家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当然葡萄牙和大清将会参考老婆盟友的待遇,给予相同的照顾。

    除此之外,如果某个国家能够动用的本钱,比如人力、物料、机械、船只实在有限,但他们又想打下一块大大的地盘,那么他们的持股比例就将会受到进一步的限制,而且他们另外需要支付一大笔佣金,否则环球集团甚至不会考虑和他们合作。

    对此,海宁和白山等人还煞费苦心的制定了一张复杂的关系对应表——给出怎样的赞助,可以得到怎样的拓殖收入比例,同时又可以持有多高的股份,那都是明码标注好的。

    这张表格如今在乾隆手里,成为了他最为珍惜的文字资料。他不但邀请他的大臣们来和他一起参详,而且在吃饭睡觉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的拿出来琢磨一下。

    他之所以要花出这么大的力气,是因为上面的规定似乎条条都在和大清王朝作对。清朝是不鼓励对外移民的,但环球集团却要求盟约国家必须组织移民,如果没有移民参与这次合作的话,其持股比例是不能超过5%的。而且这个前提还是在出动正规编制军队的情况之下,否则,环球集团自然是不如单干来的省事。

    再比如,大清帝国下来也不主张海外贸易,但海宁却将海外贸易作为环球集团入账的重要财务来源。如果不提供足够的帆船,双方在合作当中的分润比例也将十分悬殊。

    而且虽然这个套餐的名字是海外拓殖,但合作的国家必须公开的给予在本土进行商贸的合法身份,因为所有的商贸都必须由商品参与才行,而商品往往需要在本土加工和制造。

    而这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引进环球集团这个外来资本。

    这些问题不解决好,朝廷当中那些守旧派一定会从中阻挠,所以乾隆这边面临的压力也十分之大。

    这些事情显然不是云南和缅北的某些清朝喉舌所能够预料到的。所以这群人也迟迟没有得到双方结盟的消息,这自然让支持桂家人的那一派欣喜若狂,甚至就连资金也忍不住幸灾乐祸了好长一段时间。

    不过,对于华夏故土,九州大地海宁是志在必得的,所以,不断的从大清帝国着头濑鱼身上敲骨吸髓,是他必然要做的事情,因此双方在外在形式上必须达成盟约,否则很难起到名正言顺的效果。

    因此海宁需要一个人亲自赶往北京去和乾隆皇帝进行商谈,不幸的是如今环球集团的临时总裁,毫无疑问是这方面最为正确的人员选择,所以紫金在幸灾乐祸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愕然发现,她恐怕也要成为那个沦为笑柄的人了。

    不过她在临行之前,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对家人等保证,海宁和环球集团是绝对不会背叛他们的,而且考虑到海宁颇为重视与环球同盟其他合作者的关系,她也向某些个猴蛇们进行了类似的保证,只不过内容换成了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坚决不再今天来往上出现任何延误支付的情况。

    参与各方对于紫金的这番态度是给予了高度评价的,只可惜紫金为了涨回自己的场子,已经接二连三的向海宁发送了多封邮件,其中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了某些人的恶劣行为,并提示海宁应该在某些关键时刻采取果决措施。

    或许是受到了这些邮件的影响,海宁的态度在此时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一个星期之后,已经穿越波罗的海三国并且进入东普鲁士境内的他,在收到紫金连夜抵达北京的消息之后,也做出了三个重大决定。

    其一是他要前往瑞士组建一个欧罗巴联盟,用相类似的方式在环球同盟的组织架构以外,给环球集团另外搭建起一批合作伙伴。

    类似的做法或许也将会在印度和波斯甚至北美洲出现。

    另外一个,就是在缅北老基地启动筛查机制,对所有的合作者进行分级评价,并在未来的合作和战争当中区别对待。

    这一步骤交给了拥有脑电波分析能力的青橙去完成。

    最后一个,则是在紫金到达北京之后,重新发送了几条与清朝进行合作的条件。

    其中之一是帮助乾隆皇帝说服他的那些保守大臣们,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强调他海宁的汉人身份,以避免环球集团被当作是夷狄来对待。

    同时,环球集团在海外拓殖套餐的基础之上,可以专门为大清帝国另外创制一个崭新的版本。而且这个版本虽然只会增加那么两三条约定,但这都是乾隆皇帝极其感兴趣的内容。

    其一:环球集团可以通过武力扩张的方式增加清朝海外藩属国的数量,尽可能的帮助乾隆皇帝创造出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这对于爱慕虚荣的皇帝来说,自然是很有吸引力的。

    其二:乾隆需要追加承认,环球集团是他和海宁进行私下约定的产物。原因是**远瞩的,他已经看到了欧洲列强海上贸易的兴盛景象。但是大清自有国情在,作为皇帝的他,并不能毫无顾忌的直接开放海岸。因此只能私下找到流落在外的海宁,希望他能够悄悄的出外探风。

    其三:大清帝国可以派遣官员,治理移民在海外进行耕种的土地,以及附近自然形成的村落。

    至于耕地所包括的赋税,自然同样由他们进行收取,不过这是原始基本套餐当中的规定内容,也是所有国家都可以享受到的政策待遇。甚至类似的条款还支持其他的税种,比如渔税的第一产业当中的大部分税种——这些大清帝国也都是能够享受到的。

    但关税和第二三产业当中的绝大部分税收都是要分账共享的,或者干脆就归环球集团所有的,而且环球集团在新探索领域当中的税收是全免的。

    不过对于安土重迁的清朝人来说,这些什么23产业根本就不重要,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农税。而且如果能够派遣官员进行治理的话,那就实际相当于在海外编户齐民、开疆拓土了。这很有力的解决了国内土地不足的问题。

    有这么一个条款在,恐怕有很多有识之士,也都会做出明智的判断。同时,底层的民众也肯定会因此爆发出巨大的呼声,这群人肯定是希望能够通过移民来躲避现在艰苦的生活环境的。乾隆很清楚,到时候只需要摆出一副人才的模样,允许他们出海自谋生路,就可以轻松的堵住朝廷当中大部分保守大臣的嘴。

    而且乾隆皇帝对海宁试图在名义上绕过保守大臣阵地的做法,也并没有明确的反对意见。撒谎对于皇帝来说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毕竟他也是政治家。而且海宁现在的身份地位已经不能简单的视为是一个商人了,所以和他有所交集也谈不上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海宁在明里暗里的意思好像都在说,只要他肯追加承认,别人可以给予皇帝这个初始合作者一定的分红比例。虽然出资这件事情毕竟子虚乌有,这个比例肯定也高不了哪里去,但皇帝还是觉得聊胜于无,毕竟环球集团如今的贸易规模已经是相当庞大了。

    而且,这样一份追加承认,也让环球集团在海外拓殖番薯国有了更加顺理成章的名义。对于支撑第一条的法理性也是拥有巨大好处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