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1章 改变命运的魔手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先前我们提到,道恩把腓特烈二世的通路封锁。腓特烈二世只好在靠近敌人的地方扎营,在此等待来自德累斯顿的补给,此番等待共济浪费了他4天之久的时间。

    1758年10月14日早晨5点钟,在腓特烈二世印象当中一向不敢采取主动措施的道恩元帅,竟然一反常态的突然进攻普鲁士军的右翼。

    虽然奥军的行动为大雾所遮蔽,但是普军事实上是在睡眠中被偷袭。他们没有时间布置好腓特烈二世计划的战略阵线。腓特烈二世不顾生死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力图重整阵营,他的努力无效,因为太迟了,以致不能挽回形势。经过5个小时的战斗,在这次以37万人对抗敌军9万人但原本就敌我悬殊的战场劣势之下,腓特烈二世只能下令撤退,而在战场上留下9450具尸体,而这一役,奥军损失7590人。

    腓特烈二世又考虑到自杀。有道恩这样能干的一位将领领导奥军,而且有萨尔特科夫如此能干的将军在整编一支新的俄军,而自己的军队在数量、素质、训练,都在走下坡路,又加上敌军的任何损失皆能予以补充的情况下,很明显,除非奇迹出现,否则普鲁士不可能获胜。

    然而,腓特烈二世不相信奇迹。在霍赫基希战役发生的第二天,他交给他的读稿人德卡特自己写的一篇《为自杀辩护》的文件,说:“一旦我选择这样做,我就能结束这场悲剧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就在那天,也就是1758年10月15日,他的姐姐威廉明妮去世,并留下遗言,叫人在她死后,把她弟弟写给她的信件放在她的胸上殉葬。

    不过现在因为海宁的主动干预,威廉明妮的病情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但是至少不会出现历史上那样的悲剧,如此以来腓特烈二世也不会再受到那样的打击。同时,他也不必请求伏尔泰为她写些纪念文字。

    说实在的,那个圆滑的家伙在这件事情上多少有些应付的意思,原本的历史上这家伙虽然在明面上欣然答应老衲为普鲁士国王的请求,但他的那首作品是不是真的倾注了心血则未可知,至少那首悼诗,比不上腓特烈二世在他后来的回忆作品《战史》中所能表现的纯真热情:

    她心地的善良,性情的慷慨仁慈,心灵的尊贵高尚,性格的甜美,再加上那才华洋溢的禀赋,形成她坚实美德的基础……最温柔、最密切的友谊,使国王——腓特烈二世用第三人称叙述,这是西方的一种写写作习惯——和这位可敬的姐姐合为一体了。这样的关系早在他们的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相同的教育和相同的体验,使他们彼此更加亲密,在所有的考验中,相互之间的忠诚,使这些关系密切而不可分。

    没有人知道那个时候的普鲁士国王究竟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态写下这些句子的。以现在对他的处境来说,即便他的姐姐没有如同历史上趣事,他的处境也很难称之为乐观。

    虽然战场上被发现的尸体只有9000多局,但事实上在这场战役当中的阵亡人数很有可能达到了整体普鲁士军队的半数也就是2万人左右。这对于普鲁士军队来说毫无疑问是一次巨大的损失。无论放在谁的角度来看,哪怕是奥地利人,也会觉得这是一场常人难以承受的失败。

    不过对他而言的好消息是,海宁已经开始着手改变他的命运,威廉明妮只不过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和普鲁士相关的内容。

    当然在此之前,海宁还需要改变别人的命运,比如北美洲的法国人、英国人以及印第安人。

    1758年9月中旬,原本会有一名叫做詹姆斯·格兰特这样的在迪凯纳堡附近打了败仗。但因为路易斯堡并没有落入英国军队手中,而且北美13州,准确的说现在还剩下12州,这块肥美的殖民地,此时正遭遇法国和环球集团的联手围攻。所以英国人此时正陷于疲于应付的状态之中,根本无力发起反击。这看上去让法国人赢得了巨大的主动权。

    这让他们不加紧团结印第安人,尤其是一些摇摆不安的中立群体。1758年10月,印第安酋长聚集在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伊斯顿开会。此次会议是由约翰·福布斯和威廉·约翰逊促成的。需要记住的是,威廉·约翰逊的营地在莫霍克人的领地内。因此,莫霍克人坚决支持英军。但有时,易洛魁联盟的其他分支显得摇摆不定,如塞尼卡人曾投靠法兰西人。最近,约翰·布拉德斯特里特中校在攻打弗兰特纳克堡的时候吃了点亏,而这一战在原本历史上是取得了成功的,但是现在,法军在塞尼卡人心中的形象肯定不可能如同历史上那样一落千丈了。如果塞尼卡人及北美洲西南地区——这里说的应该是殖民者活动的范围的西南地区,而不是后的地理概念,也就是墨西哥一带——的印第安人能再次投靠英军,那么法军驻守的迪凯纳堡就会岌岌可危。因此,威廉·约翰逊竭尽全力说服塞尼卡人。同时,传教士弗雷德里克·波斯特也取得了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在伊斯顿会议上,他争取到了特拉华人、萧尼人和明戈人的支持。这一外交成果注定了迪凯纳堡战役的结局。

    可以预见的是,法军已经陷入了四面受敌,缺乏物资的被动局面当中。一旦这种情况延续下去的话,新奥尔良和伊利诺伊的法兰西民兵恐怕就是能如同历史上那样坐船沿俄亥俄河逃走了。

    在秋日绚丽的森林中,底特律和格林湾的印第安人披着薄雾,踏上了回家的路。不久,法军指挥官带着驻防官兵沿阿勒格尼河逆流而上,到达了伊利湖,然后直奔蒙特利尔。

    如此以来,这片地区就基本上失去了防守人员的支撑因此英国军队只需要过去捡个漏就可以了,原本历史上这样的分工违纪属于当乔治·华盛顿和亨利·布凯,当他们抵达,迪凯纳堡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由于冬季即将来临,英军没有时间重建迪凯纳堡,只能在皮毛商贩的小木屋周围建了栅栏,并将此地称为“匹兹堡”,以纪念威廉·皮特。不过现在,这里竟然还残存着一支军队。

    环球集团第9027部队拥有一个营的建制,但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商队护卫而已,在来到这里之后,这群护卫们,因为贸易的缘故不得不分散到各地去执行保卫任务,因此,他们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聚集起来,等他们接到通知的时候,英国人已经近在咫尺了。

    这么由于没有华盛顿的缘故,所以这次他们只需要迎战布凯一个英国民兵的领导者。

    由于兵力上并不占优势,所以在几次交火之后。这只环球集团的商队护卫开始向后方撤退,不过这并不是因为对方的冰峰无法阻挡的缘故,是因为后方的阶级以及源源不断撤回这个炉石边,所增加的消耗,导致他们必须寻找一处更加安全的地点。

    但这里毕竟已经被印第安人所包围,而且大部分都是英国的走狗,这让运输粮草也变得困难起来。因此在西南方向的进攻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前进,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北上开始攻击宾夕法尼亚附近的印第安部落,甚至是这块殖民地的本土。

    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英国人也出现了一支力量回援他们的战略要地宾夕法尼亚。如此以来,匹兹堡附近的战术力量就开始变得均衡起来。

    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之下,环球集团也没有轻易的发起攻击,反而是利用装备上的优势开始清算周围的印第安部落,并尝试打通一条交通孔道。

    由于消息传递方面的巨大差异,所以印第安部落并没能及时的找到自己的英国盟友,这样以来,匹兹堡附近的英国军队还认为他们已经取得了胜利,并成功地赶走了那只战力不足的环球集团运输队。

    攻陷“西部门户”让英格兰人看到了希望,宾夕法尼亚殖民地和弗吉尼亚殖民地的居民非常振奋,其他英属北美殖民地也欢欣鼓舞。但无论是迪凯纳堡战役还是其他战役,都无法保证英军最后的胜利,除非加拿大的法兰西人永远离开。

    威廉·皮特深谙一句军事格言:“在战争中,除非全部消灭敌人,否则等于没有消灭。”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威廉·皮特决心将所有法兰西人赶出北美洲。当时,欧洲和北美洲发生的战争只是一场更大战争的序幕。霍勒斯·沃波尔曾写道:“每天早上,我们都强迫自己去问有没有胜利的消息,因为担心错过任何一场胜利。”

    在原本的历史上,1759年,法军节节败退。在明登,布伦瑞克公爵查尔斯·威廉·斐迪南将法军打得落花流水。在拉各斯湾,一支法兰西舰队遇到了爱德华·博斯科恩率领的英军,损失惨重。在基伯龙,爱德华·霍克歼灭了另一支法兰西舰队。法兰西勒阿弗尔地区遭到了英格兰海军上将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的轰炸。在西印度群岛,英军占领了瓜德罗普,法军惨败。

    但事实上,自从环球集团干预英法战事以来,法国本土就逐渐成为了环球集团在欧洲的重要据点,勒阿福尔和基伯龙湾的战役,都没有可能如同原来历史上的那样发生了。至于西印度群岛,也就是墨西哥湾附近的那个瓜德罗普岛。海宁其实并不怎么重视,所以那里的战役倒是仍然有可能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发生。不过,这大概是环球集团留给英国人最后的脸面了,因为在从西南方向抽调了一支军队之后,整体的战略态势,已经显得兵力吃紧,因此大后方的兵员不可能不被动用起来了。

    而这将会意味着乔治-华盛顿和罗伯特-克莱武将重返英吉利的战场,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是作为对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