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非正常音乐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0章 这就是大佬的脑洞吗?!(求订阅~月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实际上,关于流行音乐的这种尴尬现状,这些尖子生们多少都知道一些。

    只是平时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罢了。

    人是唯一会思考意义的人,也会思考意义存在的价值,意义由来的原因。

    但这也只是少数一批。

    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深究一些这方面的话题。

    在场的音乐生们懂归懂。

    平时也有注意到。

    但摆在明面讨论这种趋势,倒是第一次。

    “老师,你说的流行音乐的趋势是去旋律化,那是不是证明优秀的旋律越来越少?未来专注于旋律的创作是无用功?”

    有同学开始发问了。

    听到这话,李少杰反而摇了摇头。

    “不,旋律依然极其重要,我说的只是流行音乐创作的取舍问题。”

    “音乐是信息的承载体,观众对音乐的感官体验,其实就是对音乐内信息的解读过程。”

    “我们常说审美高低,实际上并不完全是审美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接受与分辨度不同。”

    “我们这些搞音乐的,听到音乐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再次回味的时候又会注意哪些方面呢?”

    李少杰没有完全回答,而是问向了这位提问的同学。

    这位同学思考了一下,回复道。

    “第一时间听的是旋律,节奏,音色,强弱,再次回味的话,可能注意到的是层次,和声,甚至是整个织体,大致的去分辨调性调式曲式。”

    “没错,这是基于你音乐行业从业者的视角。”

    李少杰点了点头。

    “但对于普通的欣赏者来说,这些都是多余的。”

    “普通的欣赏者只是一个笼统的体验,并不会针对性的去辨别信息,所以你整体音乐的信息度是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必须要考虑的。”

    “信息度太少,会单调,听多了就极其腻味,观众也会不喜欢。”

    “信息度多很重要,但如果信息太多的同时,你没考虑到一个侧重的问题,那么就会让观众感觉到一种杂乱,没有第一时间接收到你的信息面貌,那么自然很难起到娱乐的作用。”

    说到这里,李少杰耸了耸肩。

    “流行音乐的本质还是娱乐,不是你提升学术高度的东西。”

    学生们哈哈笑了起来。

    而提问的学生,却皱了皱眉头。

    似乎看出学生的困惑,李少杰开口道。

    “流行音乐短小精干,不适合如古典音乐那般承载巨量的信息度,而且目的是娱乐化,要让欣赏变得轻松化。”

    “所以,你的信息侧重一开始就要有鲜明的目的。”

    “比如,你强调的是旋律,那么节奏一定不要太过复杂,太复杂的节奏会干扰到对旋律信息的判断。”

    说到这里,李少杰话锋一转。

    讲话的内容直击当前流行音乐的痛点。

    “可是旋律的书写,会受到主调音乐以及和声走向的限制,而变调离调中,也是要符合情绪发展以及调性变化的自然规律,所以施展拳脚的地方并不多。”

    是的,这便是绝大多数人感觉现代流行音乐越来越垃圾的原因之一。

    限制于和声走向,主调音乐。

    所以在旋律的书写上,能不一样的东西本身就越来越少。

    音乐确实是无限的。

    但如果同样的调性下,给你同样的和声走向。

    那你旋律的书写范围自然就产生了一个框架。

    再加上近些年创作门槛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没受过专业培训就自诩为音乐人的人开始创作音乐,抄作业总比自己亲自做作业要简单。

    自然,撞旋律的就多了起来。

    “在这样的基础上,嘻哈音乐的出现给了当代音乐人另一个选择。”

    “那就是澹化旋律的存在感,去加大节奏,音色音效上的信息度。”

    “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开始采用五花八门的电子音效,电子音效的筛选与调试工作占据了音乐人更多比例的时间。”

    “而通过节奏的多变,去让电子音效的魅力具有感染力。”

    “这种情况下,旋律就不能变动太大,不然会对节奏的多变与电子音效的多变产生干扰。”

    “你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线条去展现节奏与电子音效的多变。”

    是的,现代流行音乐越来越垃圾的原因之二,就是因为在旋律的局限性中,依然有一群抄作业的没有注意到节奏与音效的重要性。

    音乐行业里,唯旋律至上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一旦去旋律化的话,他们的节奏,音效,就会显得无比平庸,单调,且一模一样。

    这也是工业音乐,流水线音乐越来越多的原因。

    旋律化的确是去了,但节奏和音效上还是老一套的“出厂标配”。

    自然就会让人感觉,这tm音乐越来越难听,越来越没意思。

    正是因为旋律的一些局限性,所以,实验音乐中,会有对于无调性音乐的探究。

    现实里听无调性音乐很难听。

    但人家的目的是找一条能够不受主调音乐,和声走向限制的创作方式,本身的目的也不是给你听的,更不是为了听起来好听的。

    】

    人家就试一试能不能成,你这边就有人无脑吹,又有人无脑否定。

    就很愚蠢。

    “我说的这些,不代表旋律不重要,也不代表以后就不注重旋律了。”

    李少杰开口道。

    “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想走流行音乐的创作道路,那么,确定你歌曲内信息密集程度,以及信息的侧重点,就变得至关重要。”

    学生们顿时便理解了。

    什么样的歌会让人听几遍就厌烦呢?

    信息量极少的音乐。

    没什么变化,没什么层次,就是抄个框架的速食产品。

    什么样的歌会让人觉得乱,听不懂,或者是冷门呢?

    信息量巨大,但完全没有侧重,似乎旋律节奏音色层次都有变化,但这样反而没了记忆点。

    流行音乐,又不是严肃音乐。

    那么,真正能火的,还很优秀,高质量的歌曲,是什么样的呢?

    是信息量巨大,但侧重关系非常明显的歌曲。

    信息量大,决定了一首歌是否耐听。

    而侧重关系明显,决定了初始接受度高不高,会不会火的一个重要因素。

    “给大家实验实验。”

    李少杰打开了设备。

    讲真,流行音乐的撰写绝不是那么简单的。

    更不会如此之快。

    但他还是a了上去。

    “首先,我决定,这首歌曲进行去旋律化的处理,侧重于节奏以及音色信息的凸显。”

    “所以,我们先调试一下奇奇怪怪的音色。”

    李少杰建立了一个新的文件。

    文件名就叫《bad guy》

    坏b。

    这个名字,倒是逗笑了不少同学。

    “比如,我将吉他调到很低,整体音色非常接近贝斯。”

    李少杰耸了耸肩。

    “但它其实是吉他。”

    “哈哈哈哈哈!”

    学生们哈哈大笑了起来。

    果然是个坏b。

    从音效开始就已经在整活儿了。

    这不免更加让人好奇了起来。

    “嗯,加入一些非常显眼的节奏音色,然后将这个贝斯属性的吉他音色负责另一层节奏。”

    “但旋律上的变化我就不搞太多,几乎可以说没啥调,稍微一丁点的区别,不至于让他们变成完全一个音就够辣!!”

    很快,一段主歌就写好了。

    从五线谱上确实可以看出来。

    这几乎就是一条微微有点变动的直线。

    变化确实非常少。

    与平时在五线谱上看到的那些参差不齐,高低起伏的音符完全不一样。

    “然后呢,我稍微用人声垫音一下。”

    李少杰特意标记了几个反拍的点。

    “这就给真人演唱时的节奏留下口子,进行变化,与伴奏的节奏产生一种化学反应。”

    “去旋律化,但加深了节奏方面的信息度。”

    “但一首歌不能没有旋律。”

    “所以,副歌的地方,我完全可以一点都不用人声演唱,单纯就是做一段变化很大的旋律去洗脑,而在副歌凸显旋律的同时,反过来,降低节奏的存在感。”

    “这里面的电子音效也需要选取一个诡异且奇怪的,这样能更好的配合节奏的变化。”

    很快,又是一段很离谱的副歌出现。

    这首歌的制作流程与思路,似乎与现如今传统的流行音乐作曲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可是老师,您这主歌与副歌可以说是两个极端,那么主歌过渡到副歌的话,会极其不协调,甚至感觉很难衔接,这怎么处理?”

    “啊?很难衔接?”

    李少杰理所当然的双手一摊。

    “很难衔接的话,那就不衔接呗。”

    “不如说,既然无法衔接,那么反而要制造更大的割裂。”

    “?”

    学生们懵了。

    好家伙,这是什么说法?!

    既然知道要挨打,那不如挨打的更狠一点,好骗赔偿和保险是吧?!

    这就是大老的脑洞吗?!

    “不要陷入思维逻辑的陷阱,既然你尝试衔接的话会感觉难以圆润,那么不如制造更大的割裂感去提升你音乐的信息量,以及存在感,记忆点。”

    “既然连接起来显得突兀,那我直接断开不就好了?”

    看到学生们不敢置信的样子,李少杰开始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处理。

    “看,我提前在这里进行一个短拍的断裂处理,这里完全是空拍,但不要过长,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这样,在旋律保持没什么变化的同时,节奏的切割与变化就变得更强烈。”

    “至于如何过渡到副歌”

    “多断几拍就好了!”

    李少杰开口道。

    “根据音乐上的求异心理与从众心理你完全可以知道,观众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喜欢洗脑,但不喜欢完全洗脑,还会渴求出现变化。”

    “前面虽然我们凸显了节奏与音效的存在感与信息量,控制了旋律的变化,但不代表听众不渴求变化,所以在最渴求变化的这个切换环节,我直接断开连接。”

    “那么,听众就会有种短时间内的屏息凝神的感觉,或是一种窒息感。”

    “等到副歌来的时候,自然会产生更大的快乐。”

    果然。

    李少杰将主歌副歌连接部分断开。

    这空拍,几乎达到了四秒钟以上。

    笑死,一首歌曲,断开四秒。

    这几乎会让人下意识觉得“我耳机是不是tm坏了”。

    但实际上要的就是这种“憋气”感与“悬疑”感。

    至于真实演唱的话,去除这种“耳机坏了”的错觉也很简单。

    加入一点极其平澹的人声过渡就ok。

    反而更能提升断拍中的这种神奇感觉。

    当副歌重连后,好家伙。

    节奏确实更简单了。

    但奇怪的音效配合洗脑的旋律,确实开始有种魔性的感觉。

    并且,旋律的变化上开始加大了力度,和一开始的旋律几乎不变,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这种质感上的强烈对比,确实很难衔接,衔接也会觉得突兀。

    但恰恰是这长时间的空拍,来放大这种“割裂感”。

    反而更显得精妙,甚至有种“神来一笔”的感觉。

    “哦谢特。”

    “这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我tm惊了”

    学生群体中传来一阵卧槽之声。

    这歌经过这么一处理,md好像有毒了起来。

    实在是太抢耳了!!

    甚至于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有更延伸的,关于人生演唱形式的新想法。

    李少杰所言的“开拓思维”,确实让学生们有了一种灵感迸现的感觉。

    比如可以在气声的运用上做出一点更令人“中毒”的处理?

    以此让整个音乐听起来更“令人中毒”?

    各种各样奇思妙想开始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出现。

    你别说,一开始大家没往这方面去想。

    但转眼一想,这么处理,完全不失为一招妙手。

    因为,虽然音乐很注重衔接与过渡,但有时候音乐却也是会特意强调这种割裂感。

    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天然对比处,不这么加把火,确实可惜了。

    不少学生明白了。

    或许,自己和大老的差距就在于这里吧。

    这种大胆的尝试与与众不同的脑洞,和正常人类果然不太一样。

    “所以,这么一首能够非常洗脑,或者给人以深刻,且明显印象的流行音乐,大致的demo就做出来了。”

    看时间基本也差不多了,李少杰便做出了总结。

    “今天的这节课,就是以小见大。”

    “音乐的创作,有时候很注重一个思维,我们没必要被局限于一种处理方式。”

    “而在具体的创作中,也要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并且懂得去以一个听众的角度考虑作品。”

    学生们鼓起掌。

    这节课,着实是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顶尖创作人思维上的不同,以及见解上的开阔。

    无疑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老师,我听说,您似乎在准备筹备一次很大的演出,不知道会在哪里买票?”

    某位学生的一句话,顿时让所有学生开始变得热情起来。

    “对啊老师,您的演出我们一直都特别想去,但总是买不到票。”

    “老师你能不能稍微透露一点?”

    李少杰的票很难搞,这基本已经是一个共识了。

    主要是这b的演出频率实在是太少了。

    再加上本身演出质量就极高。

    这真的是稀少中的稀少,自然很难得。

    “哈哈,放心吧,这一次,大家都能很轻易的看到。”

    李少杰笑着摇了摇头。

    自己不愿意跑演出太多,那多累啊。

    也不愿意看自己的门票被炒作的那么离谱。

    国内还好搞,国外是真难搞。

    所以,这次的大动作自然会与以往不太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