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清杀敌立功封异姓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一章 太医院院使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且用人从不看出身,纵微末出身,他一样可用。

    纵他国有能力之臣,他仍可用。

    譬如那那范文程就是他多次派人去请,才被他感动,心悦臣服的为大清效力,他也给予了他极高的地位,任议政大臣,户部尚书,在大清朝的地位堪比众亲王贝勒和王公大臣。

    不一会。

    大殿外来了几个身影。

    “启奏皇上。”

    “睿亲王大人他们来了。”一侍卫走入大殿内,恭敬道。

    “全部进来。”皇太极目光一挑。

    几人应声走入了崇政殿内,然后全部躬身向着嬴政一拜:“臣等参见皇上。”

    “不是朝会,无需多此虚礼。”

    皇太极随意的摆了摆手。

    “大王此刻相召,难道是前线传回了消息?”吴拜老脸上浮起了一抹期待,问道。

    “布拉吉已经被多铎攻破,察哈尔都城门户已经敞开,最多二十日,最少十日,灭察哈尔之战便可结束了。”皇太极郑重其事的说道。

    闻声。

    大殿内的群臣全部都面带喜色:“臣等恭贺皇上。”

    “这两封军报,你们看看吧。”

    皇太极将手中两份军报一递。

    范文程立刻会意,双手捧起军报,对着众人递了过去。

    众臣打开军报一看。

    顿时。

    几个大清重臣的表情全部都变了。

    显然。

    也是被军报之上的奏报所惊。

    “又是这阿不罕英格利。”

    “攻打察哈尔这数月以来,臣等可不止一次听过他的名字。”

    “这尼古拉虽然没有毛文龙,袁崇焕、和祖大寿那般难打,但也为一方上将,统兵之才毋容置疑,不曾想竟然死在了我大清年龄不过十七岁的副都统之手。”

    “此乃大功一件。”

    “如此战功,当大赏。”

    等臣看到这军报后,都纷纷出声赞叹。

    “第一封看完了,便看第二封吧。”皇太极道。

    目光打量着众臣,他知道下一刻这些臣子都会为之惊震的。

    困扰大清军旅,也是困扰天下军旅的伤兵存活问题,如今已经被阿不罕英格利给解决了。

    “诺。”

    众臣不敢怠慢,迅速打开了第二封军报。

    几双眼睛紧盯着。

    当看到了军报上的内容,几人的表情也在这一刻变化,诧异,震惊,不可思议。

    “大王,这军报之上的事是真?”

    吴拜声音都有些颤抖的看着嬴政问道。

    其他人也纷纷抬起头,带着诧异的看着皇太极。

    “瓜尔佳杜莎可不会虚报军机。”皇太极淡淡一笑。

    “如果这军报上是真的,那这阿不罕英格利这阿不罕英格利真的是上苍赐给我大清的最大恩泽啊,他不仅有着万人敌的勇力,竟然还精通医道,有此子为大王效力,乃大王之福,大清之福。”瓜尔加吴拜十分感叹的说道。

    “是啊。”

    “凭借医治方法的改变,竟让伤兵营存活率递增到了五成,而且瓜尔佳杜莎将军所言金疮药更是止血神药,如若能够在我大清全军推行,伤兵存活将会递增到八成以上。”

    “如果是真的,我大清因为战争而受伤的无数将士都可获救。”

    “这阿不罕英格利便是为我大清立下旷世奇功啊。”

    索尼、鳌拜,济尔哈朗等人纷纷开口道。

    他们自然也能够知道瓜尔佳杜莎这一封奏报所带来的震撼。

    如果真的推行下去,如果是真的,对大清的改变,那根本无法估量。

    “金德海,拜见皇上。”

    这时。

    大殿外,一个老者缓步躬身一拜喊道。

    正是这宫中的御医,也是皇太极唯一的专用御医,太医院院使金德海。

    看着他的来到。

    皇太极的眼中闪过一抹柔和,在外人看来,金德海与皇太极仅仅是臣子与君主的关系。

    但是只有昔日经历过的才知道。

    差一点。

    金德海救了皇太极一命,三年前皇太极出征被敌人流箭射中,重伤感染几乎不治,是金太医研制的金疮药救了他一命。

    金太医也是一位汉人,可是皇太极对他极为信任和重用。

    一般的太医院院使为五品官员,皇太极特地敕封金太医为太子太保,官衔为从三品。

    这些年以来。

    金德海一直都在盛京,得皇太极看重,除了他的医术的确高超外,为人也是极为低调,但是有时候碰到八旗重大的治疗改革,都会请金太医参与讨论。

    “金太医快请进,来人给金太医赐座。”皇太极那严肃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意。

    金德海站直身体,缓步走入了大殿内。

    “见过诸位大人。”

    金德海对着范文程等大臣躬身见礼。

    “金太医客气了。”

    众人也纷纷回礼。

    虽说他们都是位极人臣,但是对于金太医也不敢无礼,因为皇帝对金德海的信任是所有重臣都能够看到的。

    况且金太医救了皇帝一命,而且年纪又大了不少,皇上给他赐座位,这朝堂之上没有一个人有意见。

    。。。。。。。

    不管是皇帝,还是普通人,只好是人,都是要吃东西的,要经历生病和死亡的。这其中,生病就要靠医生去治疗,所以,从古至今,医生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职业。皇帝也是人,自然也会生病,但是,由于他的身份不同于普通百姓,比较高贵,所以,他能享受到的医疗资源自然是普通民众所不能够比拟的。

    古代,皇帝身为天子,地位至高无上。一旦皇帝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那么,受影响的就不仅仅是皇帝本人,整个国家都要收到连累。因为这个原因,几乎所有的朝代对于皇帝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是格外重视的,还特地为此设立了一个机构,也这就是“太医院”。

    封建帝制延续几千年,伴随着皇帝健康的太医院也就有了数千年。虽然说,可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叫法,但是,这个机构的职责都是一样的,都是一切为了皇帝的身体健康。

    在很久以前的周朝时,已经有了专门给统治者看病的大夫了,并且,这些大夫之间还有等级的划分。到了秦朝开始设立了太医令,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制度,而后又把太医细分,有专门给官员看病的大夫,也有专门给宫廷众人看病的大夫,之后,这项制度又被后世继承了。

    在隋唐时期,朝廷设立了太医署,这个部门的最大领导叫做太医署令。到了金朝时,这个部门改名叫做太医院,承袭于唐宋的太医署、太医局,并且,把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清朝。

    太医院的院长叫做院使,其下设有两名副院长,叫左右院判。院内有御医10到15人,办事人员和药剂师等人加起来大概在40到60人左右。至于官员的品级划分,不同朝代有各自的特点。清代院使为正五品,左右院判为正六品,太医正八品,其余人为从九品。

    院使一年俸禄为贰仟肆佰两白银,这个收入比一品大臣还高很多,所以这太医院的院使算是高级技术人才,在此也可以看出清朝对人才的重视,而在大明朝一个太医院的院使不过几百两银子。

    清代太医院一开始使用的是明代旧制,分为大小方脉、针灸、伤寒等11科,。太医院里的官员平时都是要轮流值班的,为了更好的服务皇帝,在皇帝经常呆的地方都有专门为太医建造的办公场所。

    太医院大夫的选拔培训是很严格的,分内外两种:

    对内是对宫廷内侍如太监等学习医学的人进行培训,对外则是对普通百姓、太医子弟等学医的人进行培训。外教习十分严格,要通过多次考试才能开始学习。就算已经入了太医院成为了太医,除非特许,否则,都要经历每6年一次的考试。

    在考试制度方面,同治五年,改设医学馆后,改太医院旧制四季考为二季考。即在仲春、仲秋为之。凡交月课之医士、恩粮生、肄业生统由堂官面考二艺。正式考题多本《医宗金鉴》、《伤寒论》、《金匮要略》,间用《内经》、《难经》。每到寅、申年,太医院院使、院判会同礼部堂官共同主持会考。除御医免考外,所有吏目以下各员生均一律参加会考。

    院内官员的升职一般是按照官员等级进行的,比如:院使出缺,则由左院判补上,然后,右院判补左院判,以此类推。院内的大夫除了每天要服侍皇帝,也有其他的任务。比如:若是有某位皇亲或者大臣患病,太医都要去进行诊治,国家有考试时,太医也要去以防不测

    太医给出诊断后开药,这个药物需要从御药房取出。御药房一直是禁地,外人不得擅闯。由于,这个药是要进到皇帝嘴里去的,所以,它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每次取药时,都需要太医和药房太监一起取出,还要记录这两人的名字和所取药材才行。煎药时也需要太医院的人和太监一起才行,药物要煎制两份,一份先让别人试尝,没事才能让皇帝把另一份药给喝下去。

    。。。。。。。

    “不知皇上今日相召有何要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