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 8 部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冲为之愕然,这老婆婆看起来不起眼,想不到有这么深的背景……

    黎民伟是孙中山的好友,中国电影先驱之一,有“中国电影之父”,“香港电影之父”之称,他1913年拍摄的《庄子试妻》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电影,他的两个妻子,一个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一个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女明星,其家族算的上是中国电影界第一演艺世家。

    提到黎民伟,沈冲忽然想到一个八卦,于是问道:“黎婆婆有没有带过一小女孩来玩?”

    “没有。”曾励珍奇怪的看着沈冲,不明白他为什么问这个。

    “哈哈,那是我想多了。”沈冲摸摸脑袋,尴尬一笑,走开了。

    我会告诉你黎民伟有个很漂亮的孙女吗……

    因为刚才那小子闯祸,只能重拍刚才的镜头,是一组亲人在曾江饰演的探长带领下认尸的桥段。

    在拍摄现场看演员表演,和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沈冲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后,不由的感叹,老戏骨就是老戏骨。

    曾江的镜头感非常好,往那一站,恰到好处,一开口说台词,表情,动作,身姿,语气,无一不符合剧本要求,有关他的镜头,几乎都是一气呵成。

    而那几个路人甲就不行了,事先演练好几次,一正式开拍,不是表情不对,就是动作出错,ng连连。

    黎婆婆倒是四平八稳,一坐一站,表情动作,都很合适,不知道是本色演出还是演技出色。

    她的镜头一拍完,刚才那倒霉小伙子就上去扶着她,走到一边休息。

    沈冲心念一动,想起一个构思,于是走了过去,找了个椅子,坐在一旁,和老婆婆攀谈。

    “黎婆婆,身体挺好啊。”沈冲毫无营养的寒暄,“今年高寿?”

    “快75喽。”老婆婆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嘴上却说道:“老啦,不行了,拍不动了。”

    沈冲又说了几句吉祥话,然后说道:“婆婆,我办了本电影杂志,能采访一下你老人家吗?”

    “我这老太婆,有什么好采访的。”黎婆婆直摆手,说道:“杂志社应该采访小张小赵他们那样年轻漂亮的姑娘嘛。”

    “话可不能这么说。”沈冲笑道:“人家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老人家拍了这么多年的戏,满肚子都是故事,可比年轻小姑娘有趣的多。”

    黎婆婆被沈冲说的很开心,笑着点头,答应找个时间接受采访。

    沈冲本来想打听打听黎民伟孙女的事,不过感觉时机不太好,犹豫了一下,还是作罢。

    站起来,沈冲在离开前,看了看一直安静站在旁边的小伙子,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个人的面相,依稀好像在哪见过。

    如果以前见过,系统里不可能没有他的信息,难道他未来会是个名人,前世见过照片?

    问问吧。

    “你好,我叫沈冲。”沈冲伸出手,和小伙子打招呼,“请问你是?”

    “我叫江志强。”(注2)

    沈冲心头一震,握手的力道忍不住大了几分。

    我擦,这剧组里,居然还藏着这么一条大鳄鱼!

    为了确认,沈冲多问了一句:“安乐影业公司的江老板是你什么人?”

    “是我父亲。”

    果然,真的是他。

    安乐影业公司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默默无闻,然而到了21世纪,却锋芒毕露,《卧虎藏龙》,《英雄》,《霍元甲》,《色戒》,《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中文大片,背后都有这家公司的影子。

    而且在21世纪,这家公司还控制了香港40%%u4ee5上的影院市场,做到了邵氏和嘉禾这样的巨头都无法达成的奇迹,可谓货真价实的影坛大鳄。

    而领导这一切的,就是江志强——眼前的这个面相忠厚,沉默少语的清瘦小伙子。

    沈冲忍不住感慨,世事无常,有时候真的只能用风云际会,缘分到了,来形容一件无法解释的事。

    为什么秦朝末年,小小沛县里,居然云集了刘邦,萧何,樊哙,周勃等等不世出的杰出人物?

    为什么《疯劫》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影剧组里,会聚集如此多有才华的人?

    究竟是因为这些人的才华,成就了《疯劫》的经典,还是因为《疯劫》的经典,成就了这些人的前程?

    这些沈冲无缘得知,但沈冲知道,眼前这个人,对他的未来计划,至关重要!

    ————————————————————————————————————————————————

    注1:此处数据根据魔方吧的资料,可能有错误,不必当真。

    注2:江志强在采访时曾透露,他早年在《疯劫》剧组做过事,许鞍华教了他很多东西。

    第一卷 第二十一章 杂志

    香港,黄大仙区,斧山道附近,嘉禾片场。

    “cut!”严浩手一挥,宣布道:“今天就到这里,收工吧。”

    收拾好器材道具之后,剧组人员纷纷离开,很快,片场里就变的空空荡荡。

    舒琪拿着拍摄进度表,用笔在上面勾掉今天完成的任务,然后对严浩说道:“按照进度,还有两个小场面要补拍一下,我看明天能拍完,后天再补一些镜头,差不多就可以杀青了。”

    沈冲谢绝了严浩的邀请之后,舒琪披挂上阵,编剧兼任副导演,帮助严浩拍摄《夜车》,现在已经完成了影片大部分的拍摄。

    严浩点头,说道:“还是大公司好啊,要器材有器材,要人手有人手,条件比我拍《茄哩啡》要好的多。”

    “毕竟是嘉禾啊。”收起进度表,舒琪说道:“你觉得这次电影,拍出来后效果怎么样?”

    严浩瞄了他一眼,说道:“怎么,还在担心剧本有问题?”

    “夸张失实,刻意媚俗,真实感不足。”舒琪苦笑,说道:“阿冲在我的剧本上写的评语,一直在脑子里转,你说我能不担心吗?”

    “你那是信心不足。”严浩拿出一盒烟,给了舒琪一根,点上后,说道:“阿冲又不是神仙,说的未必是对的。再说了,那些地方你不是全改掉了吗?”

    “虽说如此,但……”

    “行了,没什么好担心的,样片你不都看了嘛,我感觉挺好,没什么问题。”严浩拍了拍患得患失的舒琪,说道:“走吧,出去吃饭,晚上还要看继续看样片。”

    从片房里出来,穿过一块停车场,再绕过嘉禾的办公大楼,就走出了片场。

    钻石山附近片场林立,人来人往,周边生活设施很齐全,两人顺着街走,准备找家饭馆。

    没走几步路,严浩在一家书报摊前,叫住舒琪,拿起一本杂志,说道:“你看,这是不是阿冲捣鼓出来的新杂志?”

    舒琪一愣,回头从报摊上拿起一本杂志,随手翻了两下。

    他是行家,杂志一入手,就知道些大概信息:16开,双胶纸,彩色印刷,厚度适中,大概100多页,成本应该在4块到4块5之间。(注1)

    翻回封面,看了一眼定价,他不由的愣了——才5块钱?印刷成本都4块多了,加上派送费用,编辑工资,作者稿酬,这样的价格,肯定会亏啊!

    严浩没注意到舒琪的表情,他掏钱买了两份,然后说道:“走吧,等会再看,先找地方吃饭。”

    随便找了个地方,坐定之后,舒琪拿起杂志,念着名字:“《电影时代》,movietime,名字起得不错。”

    “为什么用美式英语?”严浩是留英派,他皱着眉头反对道:“应该用filmtime,既有电影,又有胶片的意思,听着更有感觉。”

    “美国电影发达嘛,好莱坞都快成电影的代名词了。”舒琪倒无所谓,他翻了几页之后,把杂志放在桌子上,叹道;“天壤之别啊,以前自我感觉得做的还不错,今天一看,才知道差远了,《电影后双周刊》在我手上,就好像路边卖鱼丸的小摊,到了阿冲手上,就成了湾仔海上的珍宝舫。”

    “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严浩一边点菜,一边说道:“有钱做有钱的事,没钱做没钱的活。以当时的条件,你能把杂志做出来,就很了不起了,阿冲这是挥金如土,拿钱砸市场,你学不来的。”

    “确实是挥金如土。”舒琪点头,说道:“我估算了一下,这杂志成本绝对超过4块,售价才5块,没得赚!”

    “你说阿冲会不会是哪个富贵人家的公子?”

    “应该不会。”舒琪摇头,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相交甚欢,但都没有问及家庭详情,“富家公子怎么可能住在观塘那边,而且看他的吃穿用度,也不像是有钱人家。”

    “那倒是。”严浩点好菜,拿起自己的那本杂志,看了一下封面,然后翻开到其中一页,看完封面明星访谈内容之后,说道:“这个张艾嘉,确实灵气十足,以后有机会,找她合作看看。”

    “她是名门之后,得过金马奖,气质演技都不错。”舒琪附和了一句,他对明星画比较抵触,翻了一会杂志后,语气酸酸的说道:“一本杂志搞这么多照片,和《南国电影》没多少区别,以前的人文气质都没了。”

    “怎么会没区别,《南国电影》只谈邵氏,这本杂志可是各家公司的电影信息都有,海外的信息也比较丰富。”严浩拿起杂志附赠的小册子,说道:“而且你看,这附送的小册子里,全是时下最新的各大片场的信息,有招工的,有器材租赁的,对独立制片公司来说,用处大着呢。”

    舒琪默然,看着精美的杂志,又想起沈冲在他的剧本上写的评语,心头发闷,忍不住叹了口气,虽然饥肠辘辘,对着一桌子菜,却毫无食欲……

    ……

    沈冲自然不知道舒琪的感受,此刻他正在中环文华酒店顶楼的酒吧里,享受着醇酒美人的美妙风情。

    “张姐,这是杂志创刊号。”沈冲将一本杂志递过去,说道:“你看看,封面照片满意不?”

    《电影时代》的创刊号,封面正是张艾嘉,沈冲亲自掌镜拍摄的。

    在这个年代里,照相机虽然已经普及,但远远算不上是日用品,所以拍照时,人们会习惯性的摆好姿势,准备就绪后再拍,结果照出来的形象,僵硬刻意,缺乏个性,而后世里,人手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随心拍,审美观更偏向于生活化,展现个性。

    张艾嘉算不上绝色美人,她最吸引人的是一双黑白分明眼睛,极为清澈,而且性格随意自然,仿佛清水芙蓉,摆造型拍摄无法拍出她的美丽和魅力。

    所以沈冲亲自动手,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他前世里玩不起电影,只能玩玩微单之类的,折腾了几年,对平面摄影还算小有心得。

    张艾嘉同意担任杂志创刊号的封面明星之后,沈冲特意去买了台莱卡,再配上一堆前世买不起的镜头,在片场抓拍,然后从几百张照片中,精选了一张,作为封面,效果出奇的好。

    “拍的真好看,比我以前的那些照片都要好。”张艾嘉盯着封面看了好一会,然后把杂志放在桌子上,笑着说道:“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这么漂亮。”

    “张姐天生丽质,气质高洁。”沈冲拿手在张艾嘉的脸庞和杂志之间,比划了一下,笑道:“我只是不过是美丽的搬运工。”

    “你可真会说话。”张艾嘉大笑,眉眼弯弯。

    沈冲看的心旷神怡,他最爱这种带有些许喜感的灿烂笑容,见之忘忧。

    “阿冲?”见沈冲呆呆的不说话,张艾嘉拿手在他眼前挥了挥,然后说道:“有话直说吧,请我到这么贵的地方来,不会只是让我看杂志封面吧?”

    “哦。”沈冲回过神,抱怨道:“张姐你这公事公办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也太明显了,我就不能约你来喝酒闲聊吗?”

    “得了吧你。”张艾嘉转动着清澈的眼睛,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沈冲一遍,然后揭穿了沈冲的底,“剧组里谁不知道,沈老板是个工作狂人,怎么会无缘无故的请我喝酒?”

    “好吧,好吧,那我直说。”沈冲做了个无奈的耸肩动作,说道:“找张姐来,一是为了公事,二是为了私事。”

    “先说公事好了。”

    “公事就是这本杂志。”沈冲伸手过去,拿起杂志,把封面对着张艾嘉,说道:“张姐你看,《电影时代》这几个字是不是挺丑的?”

    “我觉得还好呀。”张艾嘉捋了捋头发,说道:“标准的美术字体,只是稍微有点呆板。”

    “张姐的审美观果然和我一样。”沈冲放下杂志,说道:“是这样的,我听说张姐的外公是书法高手,想请张姐帮个忙,求他老人家为杂志挥毫,题个字。”

    “就为这个?”张艾嘉不解,说道:“我外公的书法很一般吧,为什么要找他?”

    “这么说你外公,他老人家听到可要伤心了。”沈冲转着酒杯,正色道:“张姐,我也不瞒你,我找你外公题字,是想借重他在台湾传媒界的影响力。”

    “他都退休了,还能有什么影响力。”张艾嘉说道:“况且他也又不是做电影的,你的电影杂志找他题字,岂不是缘木求鱼?”

    “我这么做自然有我的道理。”沈冲一笑,也不说破,“张姐就帮我个忙呗,润笔费好说,车马费也好说。”

    “沈大老板富可敌国,车马费当然不能少。”张艾嘉拿起杯子,小抿一口,说道:“我可以帮你,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张姐请吩咐。”

    “把你拍的所有照片,都给我一张。”

    “没问题。”沈冲当即拿起包包,从里面掏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张姐请过目。”

    “你早就猜到我要照片?”张艾嘉接过文件袋,一边很优雅的拆封口线,一边问道:“这么厚,你拍了多少张呀?”

    “有一两百张吧。”

    拆掉封口线,张艾嘉拿出照片,一张一张的看。

    这些照片中,有正面,有侧面,有背影,有笑容,有皱眉,有沉思,有搞怪,有跳跃,有静坐……没有一张重复的,千姿百态,没有一张是不好看的,都有着独特的美感。

    看了几十张之后,张艾嘉只觉得心头一片温暖,眼眶里有热泪想要涌出。

    她虽然表面开朗,心底却十分自卑,自幼丧父,缺乏父爱,相貌秀丽,却无法和美名远扬,仪态端庄的母亲相比,才学欠佳,16岁就辍学进入演艺圈,奋斗了近10年,却仍然半红不黑,一无所长。

    然而这些照片中,张艾嘉却看到了一个灿烂的自己,一个美丽的自己,一个动静皆宜的自己,一个一笑一颦都充满自信的自己,透过照片的画面,她隐隐感觉到,有一个人,在默默的关注着她,欣赏着她。

    “张姐,你怎么了?”

    “没什么。”张艾嘉摆了摆手,把照片胡乱的塞进文件袋,说道:“喝了点酒,有点头晕。哦,对了,阿冲你说的私事是什么?”

    “我想邀请张姐来我的公司工作。”

    沈冲没什么情场杀手锏,只能用最简单的法子,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天在一起,总会有机会增加感情的。

    “你是想和我签约?”张艾嘉迟疑了一下,说道:“可是我已经答应胡金铨导演,等《疯劫》结束后,跟他去韩国拍摄《山中传奇》。”

    “张姐误会了,我不是想要和你签演员合同。”沈冲双手交叉,身体前倾,说道:“张姐的才华,不应该也不至于只限于表演,所以我想请张姐来我的公司,做制片经理。”

    “制片经理?”张艾嘉睁着大眼睛,眉毛上扬,毫不掩饰她的吃惊。

    “张姐,你的组织策划能力和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人当中最好的。”沈冲蛊惑道:“而且做制片人,可以从不同角度看电影,对以后转行做导演,也非常有帮助的。”

    “我做不来的。”张艾嘉直摇头,“我这人最怕麻烦,懒散的很。”

    “张姐不用急着答应。”沈冲无功而返,也不着急,说道:“先考虑考虑吧,等拍完《山中传奇》,从韩国回来后再给我答复也行,我给你留着职位。”

    文华酒店是世界闻名的顶级豪华五星级大酒店,沈冲所在的m…bar酒吧,是香港最热门的时尚夜生活场所之一,可以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的夜景。

    有此良辰美景,总谈论工作确实太煞风景,沈冲于是转变话题,两人闲聊开来,反倒各有惊喜。

    张艾嘉名门之后,母亲是社交名媛,耳濡目染之下,交际能力自然不俗,她非常善于引领话题,而沈冲知识庞杂,博闻强记,幽默段子,奇闻趣事随口就来,两人言谈甚欢,大起知己之感,只觉得相见恨晚。

    直到午夜时分,两人才尽兴,沈冲看了看表,说道:“张姐,现在太晚了,就别回去了,我去帮你定个房间吧?”

    ——————————————————————————————————————————————————————

    注1:《电影双周刊》创刊号2。5港币一本,纸张用的是最便宜的新闻纸,此处数据由此推测而来。

    第一卷 第二十二章 游戏

    “你说的可是真的?”

    沈冲忽的一下站起来,不小心碰倒了桌子上的笔筒,稀里哗啦的洒落了一地,不过他没有在意,拿眼光紧紧盯着站在办公桌对面的清瘦眼镜男。

    “真的。”眼镜男很坚定的点头,面带一丝得意神情,说道:“六叔亲口答应的。”

    “好,太好了!”沈冲握拳,做了个小刺拳的动作,夸赞道:“罗孚,你立大功了!”(注1)

    沈冲的电影杂志计划,完成了二分之一,《电影时代》周刊已经发行,反响还不错,上市三天,卖了四千多本,销量比短命的《电影双周刊》两期合起来都多。

    不过周刊毕竟是一本通俗时尚电影杂志,只要有消息灵通的记者,水平不错的摄影师,很快就能搞起来。

    沈冲目前并不是很在意《电影时代》,销量还是太少,等每期销量过10万了,才算小有气候,对未来计划有所帮助。

    所以他在杂志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第一电影评论》这本月刊上,编辑问题不大,陈柏生、李绰桃、罗维明这几个《电影双周刊》留下来的种子,都是品位不低的文艺人,关键问题是缺乏稳定的高质量稿子来源。

    自从诞生以来,香港电影一直走大众化,商业化路线,有一股挥之不去的草根媚俗气息,所以很多文化界的精英人士,只看外语片,很少关注香港本地电影,这种情况,就类似于武侠小说,虽然风靡整个华人世界,文艺界主流精英却很少关注它。(注2)

    关于这点,前任留下的日记里,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有一天他和中文系的一个教授在校园里偶遇,闲聊谈起金庸,教授兜头一句:“我从没看过金庸的书。”,前任沈冲问:“包括他的武侠小说吗?”,教授答曰:“那算小说吗?”(注3)

    香港电影在文艺界精英眼中,地位大抵如此,所以想在香港找高质量的稿子,有点难度。

    这种情况让沈冲很无奈,虽然有石琪,罗卡等几位资深影评人答应写稿,但杂志要是只有几个作者的话,就太小众了,一小众,影响力就起不来。

    所以他打算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张艾嘉,联络台湾的电影人和学者,台湾电影圈的人文气氛比较浓厚,另一方面,他准备在创刊号上采访一位影坛大佬,“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用大佬的名气和江湖地位,扩大杂志的影响力。

    因为舒琪的关系,杂志社和嘉禾那边联系的比较多,沈冲本打算采访邹文怀,不料他最近去了美国,和福克斯电影公司的高层商谈合作计划,再找吴思远,他远在台湾,协助徐克拍《蝶变》,抽不出时间。(注4)

    沈冲正为此头疼,想不到柳暗花明,这个刚招聘来的新编辑罗孚,居然立下泼天大功——说动了邵逸夫,答应接受杂志的采访。

    以邵逸夫在影坛的江湖地位,创刊号能采访到他,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邵逸夫深居简出,连自家旗下的杂志社都采访不到,杂志社在邵氏也没有人脉,找不到有分量的居中联络人,所以一致认为采访他是天方夜谭,干脆连试都没试,想不到罗孚居然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罗孚,你可真行。”沈冲平复了一下心情后,好奇的问道:“你是怎么接触到邵六叔的?”

    “我以前在邵氏做过配音演员,六叔不会粤语,每次参加活动做演讲之前,都要找我把稿子念给他听,然后他背下来,因此接触过几次。”罗孚扶了扶眼镜,带着腼腆而又得意的笑容,说道:“我也就是试一试,想不到六叔马上就同意了,我也很意外。”(注5)

    “真有你的,够胆量!”

    沈冲从抽屉里拿出支票本,干脆利落的签了一张,撕下来,递给罗孚,说道:“这是我私人奖励你的,等采访完成了,杂志社再另给奖励。”

    “沈先生,我不要钱。”罗孚推脱道:“如果能在采访时,带我一起去,我就满足了。”

    “行,到时候你和我一起采访。”沈冲一锤定音,他把支票塞给罗孚,说道:“有功必赏,这个拿去,你要不拿,以后我怎么激励别人。”

    “谢谢沈先生。

    “这样吧,你去把月刊的编辑组叫进来。”沈冲吩咐道:“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采访时的话题。”

    “好的。”

    罗孚刚走,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

    “喂?”

    在杂志社,沈冲刻意打造一种轻松适宜的工作环境,所以没搞秘书转接那一套装x噱头,电话都是直接打到案头的。

    “阿冲,晚上我和馨馨一起去逛街,可能回去的比较晚。”

    “好的,知道了。”

    挂掉电话,沈冲不由的感慨,李开元真是个完美的情人。

    自从两人发生关系后,每天晚上,如果正常下班,又没有暧昧活动,她就会到楼上来,和沈冲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十点多钟回家睡觉,如果有事情,不管是加班还是应酬,她都会提前通知沈冲一下,然而她又不像一般恋爱中的女孩子那样痴缠粘人,除了偶尔表现出女性娇媚的一面外,基本和以前一样,该干嘛干嘛,该说什么就说什么,非常的独立,给沈冲留了很多的私人空间。

    和编辑们开完会,看看时间,已经快六点了,沈冲收拾了几件东西,离开杂志社,准备回家。

    许鞍华带着剧组去澳门拍摄张艾嘉追查细节的镜头,本来当天就可以拍完,返回香港的,不过沈冲看拍摄进度非常理想,而且最近大家都有点疲劳,就给剧组放了一天假,让他们在澳门玩一天,食宿报销,不过要是去赌钱,就自负盈亏了。

    今晚没有工作样片可以看,也没有软妹子可以抱,难得清静,回家后,可以安安静静的写那篇改了好多遍都不满意的有关越南战争的时事分析文。

    然而沈冲的计划破产了。

    一打开门,就听到“哔哔哔”的打飞机声音——房东闻人杰来了,这厮自从老婆怀孕后,把游戏机都塞到沈冲这边,时不时的跑来过一把瘾。

    不过今天,他不仅一个人来过瘾,还带了个老外。

    “阿冲,你回来啦。”闻人杰丢下手柄,一跃而起,迫不及待的问道:“最新一期的《科学美国人》上那篇魔方的文章,联合作者是不是你?”

    “是我。”沈冲一边放下背包,一边奇怪的问道:“你激动个啥?”

    “我不激动,是我师父很激动。”闻人杰介绍坐在地板上,举着手柄和沈冲打招呼的老外,“这是我师父詹姆斯,詹姆斯…罗弗。”(注6)

    然后他又用英语说道:“詹姆斯,这是我朋友,沈,和加德纳合写文章的就是他。”

    那戴眼镜的老外站起来,张着嘴,瞪大了眼睛,一副非常夸张的吃惊表情,他握住沈冲的手,大力的摇晃,用英语急速的说道:“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是加德纳的超级粉丝,你见过他本人吗?他是什么样子?”

    沈冲有点受不了这老外的热情,他摆脱了手,用粤语问闻人杰:“他平时也是这个样子?”

    闻人杰无语,只是点头。

    奇葩无处不在啊……

    为了应付老外,沈冲拿出了在克利夫兰县和加德纳合影的照片,那厮看到照片,仿佛魔法师看到了L体女神一样的夸张表情,让沈冲觉得他还挺可爱。

    “行了,你要是喜欢,这些照片都送给你吧。”沈冲抽出几张加德纳老爷子占据主要画面的照片,递给老外。

    “多谢,多谢。”老外没口的道谢,然后给了沈冲一个大熊抱,“沈,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尼玛,什么时候我们都成朋友了……

    和老外谈了一会和加德纳会面的情况,然后沈冲故意引导话题,聊起了电子游戏。

    聊了一会之后,沈冲状似不经意的问道:“詹姆斯,如果我想开发运行在雅达利vcs上的游戏,需要向雅达利公司提交申请吗??”

    “应该不需要吧。”詹姆斯想了一会,说道:“上个月我回美国的时候,听说游戏开发部门里,有四个家伙对新boss不满,退出了公司,然后创办了个独立的游戏制作公司,专门开发运行在雅达利vcs上的游戏。”(注7)

    “真的吗?”

    “应该没错,如果你想知道详细情况的话,我下次回美国时候,帮你打听一下。”

    “好的,多谢了。”

    “阿冲,你想开发电子游戏?”闻人杰问道:“你不是在拍电影吗?”

    “拍电影和做电子游戏又不冲突。”沈冲把脚放在茶几上,双手抱着后脑勺,悠闲的说道:“我有几个很好玩的点子,我想做成游戏后,一定很好玩。”

    “什么点子?”詹姆斯对游戏很敏感,“说出来听听。”

    “不能说,不能说。“沈冲摇头,“除非你们成为我的公司员工,并且签署保密协议。”

    “别卖关子了。”闻人杰不以为意,说道:“我师父很厉害的,你把点子说出来,说不定真能把它做出来。”

    “就是怕你们把它做出来了。”沈冲撇嘴一笑,说道:“我这几个点子,每一个都价值上亿美元,怎么能随便告诉你们。”

    “装神弄鬼,你就吹牛皮吧!”闻人杰不信,“雅达利vcs研发花了一亿美元,卖了两年都还没收回成本,阿冲你随便想个点子,就能值上亿美元?”

    沈冲也不争论,又和詹姆斯聊了一些游戏开发上面的问题。

    没吃过猪R,还能没见过猪跑么,沈冲前世虽然计算机课程一塌糊涂,但他的同学里,有不少毕业后进了游戏开发公司,聚会闲聊时候,总会谈一些专业话题,沈冲自己不行,但好歹知道一些基础知识,还是能勉强判断一个人的专业能力。

    聊过之后,沈冲大概知道,为啥闻人杰很崇拜这老外了,这厮既精通电子,又会搞编程,而且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是个有货的牛人。

    当两人告别离开的时候,沈冲拉住闻人杰,说道:“杰哥,你帮我看着点你师父,他要是有辞职或者跳槽的念头,第一时间通知我。”

    “干什么?”闻人杰一愣,然后问道:“阿冲你真准备做电子游戏?”

    “当然。”沈冲看着他,说道:“杰哥你也一样,要是想换个工作环境,就来找我。”

    “好。”

    送别两人之后,沈冲找到贴身小本子,在上面记下了两行字。

    “吃豆人。”

    “俄罗斯方块。”

    后世的家用游戏机制造商,比如任天堂,世嘉等厂商,都采用了机密锁死系统,游戏开发商必须要和制造商签定的合同,获得卡带必须包含的验证密匙芯片后,才能开发游戏,否则即使开发出来了,也无法在主机上运行。

    而沈冲刚才特意问了一下詹姆斯,得知雅达利vcs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机密锁死系统,它的技术规格是公开的,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开发和销售运行在它上面的游戏。

    这是个巨大的蛋糕……雅达利vcs的销量可是超过1000万台,1981年的收入是好莱坞的两倍!

    沈冲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大蛋糕,他准备拿出《吃豆人》和《俄罗斯方块》这两款电子游戏史上神级的超级作品,用来吸金。

    《吃豆人》是南梦宫1980年在街机平台上发售的游戏,很快就以可爱的形象和极高的耐玩度,赢得了包括女性和儿童在内各个层次玩家的喜爱,风靡全球。

    《吃豆人》发行之后,一直人气旺盛,30多年里,全球有超过10亿人玩过这款游戏,那个张开大嘴的圆脸小精灵,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认知度最高的游戏角色之一。

    而且沈冲记得,在他看过的那个雅达利的怀旧贴中,提到了《吃豆人》和雅达利vcs的渊源。

    1982年,雅达利vcs的后续版本雅达利2600,仍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家用游戏主机,但在市场上受到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于是雅达利公司花费巨资购买了《吃豆人》的移植版权,打算利用这款世界上最受欢迎街机游戏的影响力,打赢家用游戏主机的战争。

    然而不幸的是,雅达利公司的市场部门过于急功近利,匆匆忙忙将尚未移植完全,还存在巨大缺陷的《吃豆人》提早发售,结果引发了电子游戏史上的一场灾难。

    雅达利的管理层对《吃豆人》寄予厚望,在全球总共才卖出1000万台游戏主机的情况下,提前生产了1200万份《吃豆人》的卡带,冀望于它带动游戏主机的销售,然而由于游戏移植效果低劣,恶评如潮,最终只售出700万套,剩下的500万套统统运到墨西哥的沙漠掩埋销毁,造成巨额亏损,成为雅达利公司迅速从辉煌走向崩溃的诱因之一。

    想想吧,光是移植不完整,恶评如潮的《吃豆人》都能卖出700万份,那么在雅达利vcs上原生态开发出来的完美版《吃豆人》,会造成怎样的疯狂呢?

    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卡带属于高科技玩意,盗版是不存在的,而且每一张都价值不菲,其中的利润空间惊人。

    至于俄罗斯方块,还需要多说吗?地球人都知道……

    ——————————————————————————————————————————

    注1:这里的罗孚是化名,因为本尊还在互联网上笔耕不缀。

    注2:见《香港新浪潮电影》中的描述,新浪潮之后,香港知识界的主流才开始关注香港电影。

    注3:根据罗孚的博客记载。

    注4:根据邹文怀的访谈敷衍。

    注5:根据罗孚的博文。

    注6:此处向喷神james致敬。

    注7:这个公司指的是activision,“动视暴雪”前面的“动视”,就是这个公司,它是改变电子游戏开发规则的公司,最初的电子游戏业巨头。

    第一卷 第二十三章 采访

    沈冲把目光投向电子游戏市场,也是迫不得已。

    他需要钱,很多的钱。

    现在他手下的三个公司,魔方暂时不用管,杂志社窝在湾仔,电影制片公司在观塘,东跑西跑的很不方便,沈冲想把两个部门合并在一起办公,这样至少需要五六百平米的办公空间,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这需要一大笔租金。

    杂志社还好,目前已经步入正轨,烧钱速度还可以接受。

    然而电影制作公司不能一直是空壳。

    沈冲作为制片人,虽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在《疯劫》的拍摄过程中,他对香港目前的电影制作环境还是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

    总体而言,香港电影工业非常的不完善。

    器材不够先进,配套设施不齐全,关键工序水平差。

    比如摄影机和镜头,来来去去就常用的那么几个,一些昂贵的有特殊用途的统统没有。

    比如曾励珍租了一台半新不旧的摄影升降移动车,就把许鞍华惊喜的仿佛中了六合彩一样,她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东西,而这东西在好莱坞,不过是普通玩意。

    香港的冲印公司冲洗出来的影片质量太差,沈冲前世就很好奇,为什么同一时代的电影,好莱坞的影片很明亮,颜色很鲜艳,而香港的影片很昏暗,颜色偏黄?在冲印车间呆了几天后,他终于弄明白了——是冲印时候的药水利用率不同,好莱坞可能用了几次就换新的,而香港为了压低成本,一直用到实在不行了,才更换新的。

    而且《疯劫》制作完成后,胶片的保存也是个大问题,前世里,就是因为保存不力,胶片遍布霉斑粘斑,导致印象模糊,非常影响后来的电影爱好者观摩。

    如此种种,让沈冲萌生了自建片场的念头。

    然而建片场是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先不提片场需要的土地问题,光是摄影机,镜头,摄影车这些器材,就能让目前的沈冲破产。

    沈冲还想建冲印车间,建剪辑室,建一个示范电影院,建一个恒温恒湿的胶片仓库……这些统统都需要很多钱。

    魔方的销量虽然日见增多,北美陆续来了不少的订单,但沈冲仍然觉得来钱太慢。

    所以他必须得想尽一切办法吸金。

    今天沈冲是第一次见到詹姆斯,还不清楚他的底细,不敢贸然邀请他跳槽,他计划过段时间去一趟洛杉矶,除了买摄影器材之外,还要去硅谷一趟,寻找一些低成本高回报的投资机会,顺便考察一下北美的电子游戏市场,然后组建游戏制作公司。

    ……

    第二天,沈冲约上余慕云,一起去采访黎灼灼。

    余慕云这样的电影史专家,沈冲自然不会放过,约了他在《第一电影评论》开个专栏,专门写电影史。

    “我是1905年在香港出生的,后来跟着家里人去北京,那时候家里很富裕,我就进了北京女子中学,读了几年书……”

    “大概1932年吧,我从天津去上海,投靠我叔叔黎民伟,正巧遇到了卜万苍导演,那时候联华公司刚成立,他们想拍一部西方戏剧改编的电影,我会讲英文,卜万苍导演就让我去试镜,一试,觉得我还不错,就和我签了约,然后我就进了电影这一行……”

    “过了两年吧,我回到香港,跟着关文清导演还有吴楚帆导演一起拍了两部戏,在香港呆了一年多,又跑回上海去了……”

    黎灼灼说的很慢,但口齿清晰,条理分明,沈冲坐在一旁,听着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的影坛旧事,油然而生一股白云苍狗,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看看时间,黎灼灼说了一个多小时了,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沈冲怕她精力不济,于是按下放在桌子上的pressman的暂停键。(注1)

    “婆婆,今天就到这里吧。”沈冲说道:“您老好好休息,我们下次再继续。”

    “好,好。”黎灼灼大约也有点累了,说道:“下次早点过来,好久没有人陪我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