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也不说了, 你们明白的。し章购买比例不足的 不过元春是怎么知道她打的小算盘的呢?
难不成是元春知道她的想法,然后抢先一步断了她的念头?
想到此, 探春连忙收敛心神,白嫩的小脸再一次扬起, “大姐姐在说什么?”满脸都是懵懂不知的样子。
元春看了,轻轻地笑了。然后站起身从炕上站了起来。
“让四妹妹就在这屋里休息吧,我和三妹妹去里间说话。”
吩咐了一声屋里的下人, 元春便牵着探春的手去了里间。到了里间,让探春上坐在自己身边,元春才慢条细理的说道, “你还小,说了你可能也不懂。你是咱们房里最小的孩子,太太疼你跟什么似的。我和宝玉都是一出生就养在老太太的院子里, 唯有你自小被太太养在身边, 这些孩子里, 太太最是疼你了。
原想着明年三月后,你也到了三岁, 正是要学规矩的年纪, 就想着将这两位嬷嬷都留在你身边教养你长大。谁成想, 老太太更心疼林家的姑妈和表弟妹,这才驳了太太的意。唉, 妹妹可能还不知道,有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从小教养长大,是一件多好的事儿, 宫里的嬷嬷不好请,为了这事,太太还不知道要多上火呢”
真当她是小孩子吗?
她咋不记得原著中探春身边有这两位嬷嬷教养呢?
若是真的有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自小教养,她能那么对待生母亲弟?
大姐哟,您逗啥闷子呢。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探春早早就让赵秀宁省了心,再加之赵秀宁又在生产前几个月被自家闺女弄得分心无术,这两个嬷嬷能不能顺利到达扬州还不一定呢。
原著中赵秀宁这个时候生了贾环,在贾政那里也算是有了几分话语权。将两个元春用不到的嬷嬷要一个给自家闺女,求一求贾政,贾政自然会答应。
然后不管贾政如何吩咐王夫人,这两嬷嬷都不会等到林家来人时,被贾母做顺手人情送给了林家。
此时估计早就出府去了,也不一定呢。
“我知道太太疼我,前儿我就说了一句冬天嘴里没味,太太便让人送了玫瑰卤子给我冲水喝。嬷嬷没有就没有了,有什么打紧,我只要太太,只要大姐姐就好。”
探春没说的是那个玫瑰卤子是人人都有的,不过她也不需要说那些。
毕竟她选择性的说,人家也是选择性的听。
元春不知道探春此时的想法,不过听到探春这般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姐姐知道你是个聪明孝顺的好孩子,过了年大姐姐就要进宫了,心中却总是放不下太太和宝玉,老太太上了年纪,太太又是个寡言的,大老爷和大太太又时常做些有**份的事情,”
得了,不用说了。说到这里探春是明白元春啥意思了。
不就是王夫人待她有多好多好,让她一定要孝顺她,别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还有就是让她团结宝玉,一心维护王夫人,努力打压大房一干人等吗?
再有老太太没有王夫人更疼她,以后在王夫人和老太太发生矛盾时,一定要站在王夫人这边什么的,就这点破事,至于说的那么婉转吗?她今年还不到三岁呢,说这些有啥意思?
古代小孩就算是再早熟,但是正常的小孩能听的懂这些话吗?
还是说这教养嬷嬷才刚刚送走,未来贤德妃的脑子就进水了不成?
你亲祖母养废了人家原配嫡子,你亲妈又养废了一个原配嫡子的嫡子,现在到你这里倒好,还惦记着人家的正房,人家的爵位,还拉着自家的庶妹一起打压人家大房的庶女以及配合亲妈一起行动
话说,若不是她是二房的庶出,她是真的很想告诉那个自幼缺少母爱的傻袍子,你老娘偏心弟弟妹妹并不是因为你从小养在祖母身边,而是人家压根就不是你亲妈。
愚孝的傻袍子,白赔了那么好的一个媳妇,有生之年竟然也没有住一天荣禧堂。
不管心中如何吐槽,探春面上还是一副似懂非懂,不过大姐姐说什么都是对的,她都听的样子,“哦,我听大姐姐的话,也听太太的话。”
虽然不是很满意,不过元春还是露出了一抹笑,“我们三妹妹真乖。”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她也发现了大嫂子虽然口齿也伶俐,却与母亲并不怎么亲近。而且性子极为谨慎,很不愿意出头。
琏兄弟转年就要娶凤丫头过门。那凤丫头又是那般的性子,虽然她不怕老太太偏心大房,可是总会担心母亲过得不顺心。她马上就要进宫了,现在她能指望的便是这个庶妹了。
虽然年纪小了一些,可是乖巧懂事,也很得老太太几分青眼。
想到老太太对宝玉的态度,再想到老太太逐渐重视珠大嫂子的做态,她是真的害怕老太太会拉起珠大嫂子架空母亲
“林家的表妹听说自从出生起,身子便时好时不好的。老太太虽然时常念叨着敏姑妈,可姑妈是姑妈,表妹是表妹。姑妈在家时的人品自是一等一的好,可是表妹却也不一定呢。毕竟也不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听说经常生病的人,性子也是娇的很。若是林表妹来家里了,三妹妹尽让着她些便是了。”
元春想到这两年,老太太总是提起林家表妹时便想要与宝玉联姻的事情,心中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可是她往常总听母亲说她与敏姑妈有些纷争。她是真的担心母亲与林表妹再处不来。
老太太的心思不用猜,若是真的聘给了宝玉,老太太必是偏宠着她的。想到这里,元春便有些心疼自家母亲。
大嫂子这般性子,已是不得母亲喜欢。若是宝玉媳妇又不是母亲喜欢的,母亲将来可怎生是好呢?
若一切顺利,她倒是愿意在将来给宝玉选一门母亲满意的好亲事,可怕就怕来不及。若是通过三妹妹让老太太打消这样的念头,也枉她们待她一场了。
探春歪头打量元春,面上仿佛是在想元春的话。其实心中却觉得她可能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曾经看红楼的时候便时常觉得元春在省亲的时候见过薛林两位表妹,当时态度是一样的。为什么在端午赐节礼时却暗示她中意宝钗了呢,一定是王夫人每月二六进宫时说了什么。
现在看来,当时估计是不好厚此薄彼,再加上用了人家林家的钱,又在人家林家的大观园里不好表现的太明显。等到端午的时候,这么一赐节礼,便将别人的视线都放到了这五个月的时间里元春为什么会改变观点上了。
所以说,二太太呀,您这是为您闺女背了个锅吗?
按理来说,这年头女子成亲早,定亲就更早了。林妹妹一出生,贾母就惦记上,也无可厚菲。元春母女日日都会到贾母上房来,知道贾母的打算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
不过这个时候元春就能这么体恤亲妈,估计她们的那位好祖母还不知道吧。若是知道了,还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这位史家出品的老太太,年轻时候的手段就是相当的凌厉了。比如说贾大老爷的那位亲妈,再比如说贾大老爷的那位原配媳妇。
王夫人那段数还真的不够看的。
“我为什么要让着她?老太太说林家这个姐姐虽只比我大了不足一个月,可也是姐姐。哪有做姐姐的还要让妹妹尽让的。大姐姐,我决定了,以后都不喜欢她了。”
这么回答,您应该还满意吧。
对于这个回答,元春很满意。面上闪过一抹笑意,然后又立马收了回去。脸上一派认真严肃,“三妹妹,来者即是客,再怎么不喜欢,也不能表现出来。不然老太太会生气的。”
“噢。”探春脸上又做出一副委屈的样子。
这要是真的小孩,然后再像原著中那么聪明点的,估计从现在开始就得讨厌死了林妹妹吧。尤其元春后面的那句话,隔谁听了心里都会膈应的吧。
你一个外姓丫头,跑到别人家里来,凭的什么比本家姑娘还要得宠呢。
现在想来,原著中贾政那玩意到最后不管林黛玉死活,估计也有探春母女的原因呢。
探春不喜欢林黛玉,做亲妈的赵姨娘自然也不会喜欢这个压着自家姑娘一头,比自家闺女得宠的表姑娘,于是志同道合的与王夫人一起在贾政耳边说林黛玉的坏话,那天长日久的积累下来,贾政能对这个亲外甥女好才是怪事嘞。
书上可是没有这一段的,也不知道是原著中的江行远没有回来,还是回来了赵秀宁却没有跟他走。
想来也是。虽然所嫁非人类,可她好歹也为这个非人类生了一儿一女了。
这个时候赵秀宁跟贾家的牵绊已经太深太深了,她不走,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他既然回来了,还不嫌弃赵秀宁是生过娃改过嫁的女人,那么她这个看着他们长大,又是被她生出来的‘闺女’是非常支持她跟着江行远一起走的。
她怎么说也算是看着他们几个人长大的,虽然不能说她的眼光有多好,可是她至少还是相信江行远会善待赵秀宁的。
再不继还有赵国基俩口子在一旁看着呢,赵秀宁也不会真的吃了什么亏。
至于她自己?她的存在就是一个最不堪的往事,是时刻提醒着赵秀宁和江行远当初的无能为力。
她只是不想让江行远每每看到她就想到什么,她也不想让赵秀宁未来的生活出现任何的瑕疵与不确定,所以她选择留下来。
在现代,再婚的男女也是不怎么待见前妻/前夫的拖油瓶的,更何况是古代呢。
她就当她老娘离婚了,然后她由自家非人类的贾正经爹扶养了。这件事这么一想,还真的没啥大不了的。
在现代,离婚率是比结婚率还要高出好多的存在。每每听到新闻这么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江陵都非常好奇不解,离婚不是得先结婚吗?那为什么离婚率还比结婚率高?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章
沉迷撸猫,错别字怎么也改不快。这也不算是借口。
猫主子太小了,起的又早,然后给他泡奶粉,炮猫粮,收拾猫砂猫厕所,然后看着他吃完,又抱着他哄了会儿
爪子太利了,挠的好疼。我将他的爪子剪了,然后发现,猫主子竟然跳不到床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