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如何能破铁桶阵?
据说朱元璋在看到智能大师的这四个字之后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其后和元朝军队的战斗中信心大增,一直都是势如破竹,直到后来灭掉了元朝,成立了明朝,他也就成了明太祖皇帝。
而那局被刘伯温解开的象棋棋局自然是被保存了下来,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假现在已经是没有什么争论的意义了,不过“九九归一”这个名字也就伴随着这局残局流传至今。
不过从刘伯温解开这局棋之后,几乎就很少有人能够在解开这局“九九归一”了,这一来是因为明朝的时候大家都害怕犯忌讳,毕竟太祖皇帝当年都没有解开过的棋,一般人也是没有这个胆子去冒大不帷的,后来到了清朝,这些和明朝有关系的东西本来也就是在禁忌之列,所以除了真正爱棋之人还敢冒死的保留“九九归一”的棋谱之外,许多人更是只闻其声,从来就没有见过九九归一的棋谱了,再到后来,清朝亡了,中华进入了乱世的多事之秋,寻棋问道之人也就更少了,不过好在“九九归一”的棋谱还是被有心之人好好的保存了下来,安健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知道了这局“九九归一”的存在,这就花费了重金从保存棋谱的人手里买下了“九九归一”的棋谱。
这前半段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是无从查证了,不过后面安健花重金购买棋谱一事,倒是真是无比的。
另一种说法就是,这局“九九归一”是象棋鬼才蔡明东看到中华大地满目的疮痍,几千年泱泱大国竟然被外邦欺辱得四分五裂,蔡明东当时为了避祸,也是举家的搬到了加拿大,看着新闻里不断传出的中华大地受到的各种屈辱,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身处海外,不过蔡明东的一颗爱国之心从未熄灭过,他也是越来越感觉到唯一能让中华再次崛起的关键还是思想,只要是能够摒弃到几千年固化了的愚昧,在思想上进步的话,中华儿女必然是可以重振中华巨龙之雄风的。
而蔡明东身为象棋鬼才,能够做的,也只有通过他最为擅长的象棋来唤醒大众心里隐藏的家国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蔡明东呕心沥血,历时半年之久,终于是创造出了这局闻名中外的象棋名作“九九归一”。
前面半截的两个版本各有各的精髓,不过后面的倒也是大体的相同,也都是在安健知晓了的情况之下,话大价钱从收藏这局棋棋谱的人手里买下了“九九归一”的棋谱,而安健在去马来西亚拜访谢中华的时候,特意的带上了这局“九九归一”奉上,谢中华本就是懂棋之人,他自然是明白这局“九九归一”的意义所在,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九九归一”这四个字戳中了谢中华内心最为敏感的那根神经,他并不是不爱国,他只是把这些情感都隐藏在了心里而已。
谢中华热情的接待了安健,俩人虽然年龄上是爷孙辈,不过在关于象棋的探讨上,谢中华对于安健对于象棋的历史已经未来的发展,还有最重要的对于这局“九九归一”的独特见解,都让谢中华觉得安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象棋人才,看着安健对于象棋的执着和热情洋溢,也不知不觉的激起了谢中华心里对于当年象棋界“百花齐放”时那种一壶老酒温天才,俩人对局战乾坤的回味和向往,虽然在“九九归一”的研究之上谢中华和安健俩人联手都没有太大的进展,不过在一次朋友的戏言之后,谢中华还是在整得安健同意的情况之下,收了安健为徒。
对于拜谢中华为师这件事,安健自然觉得是“受宠若惊”的,因为谢中华金盆洗手之后再不收徒这件事情是大家都人尽皆知的,现在要谢中华为了安健“自食其言”,这真的是非常高的礼遇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将视角转回到花城一中大礼堂内的这局象棋上来吧!
安健的“铁桶阵”得了谢中华的精髓,将防守和进攻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攻守平衡,在安健的这套“铁桶阵”里,多少的成名象棋大师都是折戟沉沙了的,所以今天米四在连番的车轮战之后,现在面临的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米四从安健的棋路布局上也看出了和平日里见过的那些防守布局大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在各子之间的连环最为薄弱之处,安健采用了双层覆盖的回路防守,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防守的机动性,也是极大的方便了在发起进攻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拆离防守区,几乎在补影响整体防线的情况下就能形成战斗力,这在以往米四所见,包括他自己的行棋当中,都是极其少见的。
要想突破这样的“铁桶阵”,硬来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安健这样的阵法最喜欢的就是被强攻,他强大的防守能力可以像一个无敌的漩涡一样将对手的一切攻击转化为无形,然后甚至可以酌机将对手吞噬掉,而这,就是这个“铁桶阵”最为厉害的地方。
米四没有冒然的进攻,不过他肯定也是不会等着安健将“铁桶阵”的阵型一步步的整体前移的,如果就这样放任自流的等着安健将“铁桶阵”前移到了米四黑棋的地界上,必然就会狠狠的压缩米四的活动空间,到那个时候,形势只会是越来越糟。
所以,米四心里清楚,无论怎么样,必须要在安健大举前移“铁桶阵”之前找到解决之法。
原本以为这一局只是非常普通的对局,米四真的是没有想到面前这位和一中这些同学们的穿着格格不入的安健同学,竟然还是一个这么厉害的高手。
庄吴祥在楼上看着棋局也是越来越有了精神,特别是在安健的“铁桶阵”成型之后,更是让庄吴祥大感震惊,因为这样的将防守和进攻结合得看着就非常完美的棋型,正是庄吴祥倾尽毕生之力追寻而无果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