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城秀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43章 赞高双成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革命者,创建了陕北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狠狠地打击了井岳秀的部队。

    这些材料大都来自于百度和其他资料,但是,在蒲城的杨虎城纪念馆里,有很详尽的介绍。

    也是看了那个介绍,我才知道,原来这个陕北有名的军阀井岳秀,我的那许多老人们嘴里曾经常常念叨的许多事情的井岳秀,不但曾经救了杨虎城,跟杨虎城是是同乡好友,而且是辛亥革命的战将啊!呵呵呵,当然也是**战将!

    而且才使得我知道了,明朝西安城的城门最早只有四个。民国时期又在四面城墙各开一门,其中,小南门叫勿幕门井上将门,小东门叫孙中山门,小西门叫冯玉祥门。小北门叫蒋中正门。

    酷7匠3网首发b

    而这个西安的“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开通于1939年,实际就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的革命先烈、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的蒲城人井勿幕先生的,也就是井岳秀的哥哥的。

    井岳秀在榆林二十年,耀武耀威地,当他的土皇帝。

    可是这位井岳秀,却早早地,突然死了!

    据榆林文史资料第十四辑记载,井岳秀对城防戒备甚严,每晚都要亲自巡查,风雨无阻,习以为常。

    可是,就在西安事变前,井岳秀因为不小心把手枪掉在地上走火而死,也算是“兹是奇人,故有奇疾”。

    井岳秀手枪走火、中弹毙命的细节是这样的。据说,那天是1936年农历正月初七,狂风怒吼,尘沙飞扬,昼夜不停,他仍出巡,午夜之后返回,这天正是他的小老婆张风仪的生日。当时他的姨太太们打麻将,三家同时和一张牌,和得十分古怪。井感到有趣,哈哈大笑着起身拿牌来看,就在这时手枪从枪套里掉出来了,落在地上走火,他还在问左右:“有没有人伤着?”就死了。时年五十八岁,灵柩运回蒲城安葬。

    也有的文章说,井岳秀是高桂滋派人杀的好可笑的,在那些文章里面,国民党84师的师长高桂滋,竟然成了**了!

    其实高桂滋不是**,井岳秀也不是高桂滋杀的!是他自己的枪走火,误伤了自己的!

    井岳秀死了,换上了高双城。

    高双成18821945,原渭南县今临渭区固市镇人,后迁蒲城县大什字巷。七岁始入私塾,未几辍学,后加人同盟会。

    辛亥革命中,随陈树藩与井岳秀兄弟往援山西民军。

    1916年,随井岳秀进军陕北,历任营长、旅长。

    1936年2月井岳秀死后,接任86师师长,后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4月,高双成与**代表周小舟签订榆林和延安互不侵犯、共同抗日的秘密协议,奠定了榆林与陕甘宁边区和平相处的基础。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中国进入战争危急时期。中国**发表抗日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全国人民热烈拥护中国**的主张,一致要求对日作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抗战期间,延安和榆林之间,邮电往来畅通无阻,延安发行的解放日报和**论持久战、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义义论等书,都给榆林部队机关邮赠。高双成和部属经常阅读这些红色书报,深受启发。延安抗战剧团,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战地文工团也先后来到榆林、神木等地,演出抗战话剧和黄河大合唱等文艺节目,备受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极大激发了全体民众的士气。

    期间,应云卫同志率队来伊盟拍摄塞上风云,又在榆林由吴茵、舒绣文等演出抗战话剧。绥蒙指导长官公署参赞石华岩由西安招来一些进步青年,其中有名画家张汀、绿漪夫妇、姚曾侬、沈求我等。还有外地来的王毅然、段复生、孙季白承佩、高鲁董英等,这些青年活跃了榆林的文化艺术,受到邓宝珊、高双成二人的热情接待和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1938年5月,86师扩编为22军,高升任军长。

    1938年初,日寇侵至府谷、神木黄河东岸,府谷曾被攻陷,高将军临危不惧,指挥部队反击,打退了敌人。后经几战,鬼子虽狂轰滥炸,数次渡河进攻,均被我守军击退。后绥远告急,日伪自包头南下,企图进犯陕北重镇榆林。高双成将军遂指挥本军万余将士,出击伊盟、包南一带,三年内经历数十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其中在东胜、磴口等地八战八捷,更使22军名震塞外。胜利实现了我军扼控伊盟、固守榆林的战略意图。

    1939年夏,王震接任绥德警备司令,双方继续保持良好关系,函电往来更多。1940年到1941年之间,王震将军由刘绍庭陪同先后两次来榆林访问。王震对邓宝珊、高双成说:“我是代表**来的。”这期间,萧劲光、杨拯民也都先后来过榆林。高双成还令其儿子高凌云陪杨拯民同志游览榆林城北红石峡、镇北台等名胜古迹。会谈中,邓、高二人均以团结抗日为重,憎恨蒋介石卑鄙行径,拒不参与**,这种态度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1940年兼任陕北警备司令,1943年,高双成升任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兼22军军长,为邓宝珊总司令的助手。

    高双成在陕北30年,治军之暇,兼及民生,兴水利,修道路,建桥梁,办学校,植树造林,推广稻田,淤成榆河水田千顷。

    1942年朱德视察绥德时说:“高双成从战士到军长,虽是行伍出身,但也有远见,是有正义感的一个军人,他敢于同**合作共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