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这么不满的看着我,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些传说,和你又没有关系。而且你们佛家圣地和我所说的佛教只是一个祖宗而已,没大碍的。”吴迪闻言嘿嘿一笑。
“就是啊,你不是老说自己是佛爷嘛?既然是,那你就把小吴子说的话记住,万一以后哪天你得道了,到时候可以将这些告诉你的徒子徒孙嘛,那样的话也算是你的原创了啊。”山羊胡子在一旁说道:“啧啧,到时候万人敬仰啊!” ”
“恩呢,只要我们不说,没人知道这些是你听说来的。再说了,等到日后,你再完善一下,那时候你就是最伟大的佛爷了。”吴迪说道。
悉达多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儿,只要自己还在佛家圣地,那么自己以后执掌佛家圣地的几率是最大的,那么这些话,完全可以收录到佛家箴言里面,回头起个名字,把自己说的话都说得高深一点,叫什么呢?对了,佛偈!咩哈哈!
想到这些,悉达多一下子来了兴致,他不断地询问后面的事情,随后大家得知,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却又变得简单了。
如果只是过桥到阴曹地府的阎王殿报道,则使用奈何桥。虽然过奈何桥依然要受苦,但奈何桥貌似已经弱化了受苦的含义,成了进阴间必经之地,而且强调了尚未进到阴间的半人半鬼的灵魂的无奈和对人间的留恋。奈河桥是没有这层含义的,奈河桥只会让人望而生畏,起到的只是筛选善恶鬼的作用。
“奈何桥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三生石前无对错。望乡台边会孟婆……”吴迪说完一脸怅然。自己何时才能回到家乡?那时候,自己就可以知道这些是不是真的了。
“你所说的三生石,我怎么感觉像是一个姻缘的东西,为何这样的东西会在这阴曹地府中呢?这不合常理吧?”
“的确不合常理,但是这却是事实。”吴迪说道,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三生石应该是补天之石,只是因为没用上,才落下了。
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宵。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
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原来是为了掌管来世的姻缘啊。”悉达多闻言说道:“真不知道我前世的时候是怎么过来的,三生石给我点了什么样的鸳鸯谱啊。”
众人闻言讥笑,说悉达多找了个鸟人云云,而姜华清则是关心那个望乡台,因为他知道吴迪同样关心这个,甚至说,吴迪要是在这里发现望乡台,会上去看看自己的故乡呢,因为吴迪离开了家乡太久太久了。
“那你所说的什么望乡台,那是什么?是不是在那里就会看到自己的故乡呢?还是说只有在那里才能看到故乡?”
吴迪解释道,因为望乡台的成因是各种说法云集的,所以他也闹不清楚这里到底哪个是真的。因为据说,吴迪那个位面,第一清官包拯,是最初是出任的是第一殿阎罗王,因为地狱第一殿是距离阳间最近的地狱建筑,又因进入第一殿时各路鬼魂尚没有饮孟婆汤,鬼魂们对阳间的生活和亲人们还存有眷恋之心,因而常常有鬼魂登上阴间的名山,企图再回望一下阳间的情景,但他们却无法望见。
在这种思亲欲见却不得相见的煎熬中,不少的鬼魂都在深夜暗自啼哭,声音悲惨,催人泪下。作为第一殿阎罗天子的包拯心地善良,大慈大悲,听闻此事,动了恻隐之心,命鬼差建筑了望乡台,并将其迁至天子殿旁边,允准阴曹亡魂遥望自己生时的家乡与亲人。
因此,望乡台又称“思乡岭”,成为了阴间鬼魂遥望阳间的窗口和活人与死人联络感情的圣地。后来,因为包拯过于慈悲,而且怜悯屈死,执掌第一殿之时,多次放鬼魂还阳伸雪,被降调至第五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望乡台也随之迁移。
“你看看,还是不能动恻隐之心啊,这个人好容易办了件实事,却被打压了,所以吧,这个世上为啥好人越来越少,因为做了好人几乎没有什么报啊,你们说是吧?”悉达多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好人。
吴迪则是摇头,见众人相问望乡台的形状,他大概描述道,望乡台的建造结构相当奇异,上宽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条石级小路外,其余尽是刀山剑树,十分险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见。
有人说一天不吃人间饭,两天就过阴阳界,三天到达望乡台,望见亲人哭哀哀。说的便是望向台了。鬼魂去地府报到前,对阳世亲人十分挂念,尽管鬼卒严催怒斥,还是强登望乡台,最后遥望家乡,大哭一声,才死心塌地前往“阴曹地府”。望乡台上鬼仓皇,望眼睁睁泪两行。妻儿老小偎柩侧,亲朋济济聚灵堂。
有的时候,亲人最团聚的时候,不是逢年过节,而是一个人辞世……
“还有什么说法?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