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伐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六节 兄弟(中)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无独有偶,此时在广东番禹,也有一群渔民正聚集在一起商议。

    新任广东总督卢崇峻走马上任以来,和平南王尚可喜一起负责执行禁海。卢崇峻属于汉军旗的镶黄旗,对禁海一事极为尽心,再三重申广东沿海地区的百姓必须一个不留地迁入内地,绝不给郑军任何渗透内地、招揽士兵的机会。

    率领广东绿营禁海的是广东提督吴六奇,凭借向李成栋、尚可喜两次出卖广东的赫赫功绩,吴六奇深得清廷器重。尚可喜下令进行广州大屠杀时,吴六奇也带着本部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在禁海令颁布后,吴六奇多次附和尚可喜,向清廷报告广东乃是郑军活动的“重灾区”,称广东的很多百姓不甘心被清廷统治,日夜盼望着郑成功反攻。所以吴六奇认为广东的禁海令必须加倍严厉地执行。不用卢崇峻多做督促,吴六奇就把禁海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派出麾下官兵日夜沿海巡逻,捕杀迫于生计而冒险出海的渔民,唯恐不能把他这些贫苦的广东同乡斩尽杀绝。

    在全力抓捕杀害广东渔民的同时,吴六奇还双管齐下,出动大批绿营在海岸边设立界石,并反复拉网搜捕,凡是越过界石一步的人一律杀无赦。作为一个潮州人,吴六奇在自己父母祖先的故乡执行了最彻底的禁海令,甚至不满足于黄梧建议的十五里禁海区,而是把沿海五十里内的父老乡亲杀了个一干二净。

    铁面无私的吴六奇对故乡不但不肯网开一面,甚至更加严酷无情,这不但让尚可喜、卢崇峻都很满意,北京清廷也因此大为赞赏他的忠诚,授予吴六奇少傅兼太子太傅的爵位。

    今天聚集起来议事的这些渔民,为首的名叫周玉,在吴六奇的反复围剿下,周玉感觉自己已经快要活不下去了。

    “这些日子,风声是越来越紧了。”周玉的脸绷得紧紧的,没有一丝笑容。他本家的两个叔父都失手了,被巡逻的广东水师官兵抓住,船上的渔民无论年纪大小一概不赦,人头被挑在旗杆上送回衙门去请功。现在每次出海捕鱼,简直就是去鬼门关上闯一遭。

    好多与会的人都抱着头一言不发。有些人因为怕事暂停了出海,原以为只要避过了这阵子风头,日子还是能够过下去的。没想到几个月来风声一天紧过一天,本来渔民就没有多少储蓄,就是天天出海都难保家里的老人、孩子不挨饿,何况现在呢!他们聚集在一起,最初想着的就是互相有个照应,交流一下官兵巡逻有没有盲区,可以让他们去死中求活。但这种地方越来越少了,而同伴却在日益减少。

    “王老大呢?”周玉没有立刻说出他这些日子一直在盘算的念头,而是想等人都聚齐以后再吐露。但他左等右等,好几个年长的老渔民仍是一直没有到场。

    “王老大?不在了,昨天越界的时候被捉住了。”听到周玉的问话后,一个坐在远处的渔民压低声音答道。

    人群里响起了一片嗡嗡声,都是为王老大叹息的声音。这个老渔夫总会和大家分享他打探到的潜越封锁线的途径,因此在众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另外几个没来的人,也都遇到了和王老大一般的下场。吴六奇在广东沿海设立起密不透风的界石标志,凡是越过界限一步的汉人,绿营官兵都有义务把他们当场格杀。杀人不但不需要上报,而且如果绿营官兵手软的话,还要与越界的渔民同罪。

    在禁海令的早期,绿营士兵有时还会接受贿赂,有时也会对女渔民和小孩网开一面,毕竟很多绿营兵都是广东老乡。但吴六奇同罪的政策下达后,这些通融就统统消失了。那些冒着风险出海,想为家人寻一口食物的打渔女子,和她们的丈夫一起被杀死在海边。为了震慑广东的汉人不要触犯清廷的律法,这些首级摆在界石上排成一串。

    在吴六奇的家乡潮州地区,封锁线上的首级密密麻麻,有鲜血淋漓的,更多的则是白骨骷髅,任何新鲜的人头很快就会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

    “没有活路了。”来开会的人不会再增加了,周玉缓缓地开始了他的发言:“吴贼正把他用在潮州的手段推广到全粤,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就都要饿死了。”

    “周老大有什么办法么?”有的人还没有完全绝望,大声询问着周玉。

    有人主张冒死逃亡:“我们去福建吧,那里也许没禁海。”

    “怎么可能不禁?朝廷说剃头,那就是全天下的人都得剃,难道闽南那边的人能不剃不成?”这种天真的想法立刻被众人无情地推翻:“闽南那边肯定也要禁,再说,我们老远地去了,也不知道去哪里打渔。还有,家人怎么办?全家都去福建的话,路上遇到巡海的官兵,那不是断子绝孙了?”

    “出不了海,全家都得饿死,一样是断子绝孙!”被驳倒的那个人不服气的说道:“在这里被抓到砍了脑袋,家人最后也都得饿死,还是断子绝孙。还不如去福建,至少吴贼管不到那里。”

    但说这话的人,内心深处也知道自己这是在做梦,别的地方没有吴六奇,并不是就没有绿营,渔民们需要补充淡水和食物,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福建,只会死得更快。

    “你们听说过成都的三太子吗?”在大家陷入了沉默后,周玉突然问道。

    与会的人纷纷点头,许多消息不灵通的人也都听说了高邮湖一战,以及其他无数关于邓名的传闻。禁海令之后,很多渔民都盼着晋王李定国再次打来广东,或是三太子能够如神兵天降一般地出现在广东。

    “那好,我给你们引见一个人。”如果没有三太子的传闻,周玉本打算带着亲朋继续东躲西藏下去,看看能不能坚持到吴六奇暴毙,或是朝廷突然大发慈悲取消了禁令。但贵为天子的顺治皇帝都能被明军打死在高邮湖,这对周玉这样的渔民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暗示。

    一个陌生人走了出来。这个人皮肤黝黑,赤着脚,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乍一看就感觉是个毕生奔波于海上的普通渔夫。唯一和周玉这些人不同的是,这个陌生人满嘴的闽南口音,不是和闽南语近似的潮州话,而是彻底的闽音。

    “这是烈皇的二太子,”周玉替这个陌生人当起了翻译,二太子每说一句,周玉就翻译一句:“千岁的真实姓名是朱二龙,成都的三太子朱三龙就是千岁的亲弟弟。千岁打算带着我们起事,光复广东,然后和三太子、延平郡王兵合一处,夺回宝座。”

    据周玉所说,二太子和三太子是一奶同胞,也都是一个棍棒师傅教出来的,兄弟俩无论智谋、拳脚,其实都相差不大,甚至朱二龙作为兄长还要强上那么几分。

    听周玉说完后,渔民们都直愣愣地看着朱二龙,不少人眼中除了敬意之外,更有欣喜和崇拜。不少人这时已经想到,既然弟弟能够闯出那么大的动静,哥哥肯定也差不了;邓名连皇帝都宰了,那在他哥面前,卢崇峻和吴六奇又算得了什么?至于尚可喜,他再厉害也厉害不过皇上啊,不然不就该他做皇上,而顺治来给他当平南王了吗?

    “二太子说了,等他老人家坐上了皇位,就给大家每人发五十条船,那时大家就不用出海打渔了,每天坐在家里收租子就行了,”周玉趁热打铁道:“要是立下大功,二太子给他发一百条船,就是沉了五十条还有五十条呐。”

    “五十条船!”一个大汉率先站起来响应号召:“横竖也是死,还不如拼个富贵。”

    这个大汉走上前来,冲着朱二龙郑重跪倒,发誓效忠:“皇上,要是我……要是臣将来有异心,就翻船淹死在海里,子子孙孙永世不能上岸!”

    有了带头人,其他的渔民也都争先恐后地跑上来,向朱二龙献上他们淳朴的忠诚。在众人都发誓完毕后,周玉站在端坐着的朱二龙身旁,让大家火速回去,号召各自的亲朋好友,拿起家伙来保护二太子、未来的皇帝,一起去干掉吴六奇手下的那帮鹰爪牙。

    李荣是周玉的好友,两人的交情是在与惊涛骇浪搏斗中积累出来的,散会后,李荣又惊又喜地对周玉说道:“大哥是怎么找到二太子的?这回我们可算是有活路了。”

    “兄弟啊……”面对至亲的好友,周玉小声地吐露了实情,告诉对方这其实就是一个逃难来的福建渔民,被自己竖起来当做旗帜用:“本来想先和你商议的,但你这些天不是偷偷出海去了吗?”

    “这个……”李荣感到一腔的热血被浇熄了,既然不是真的朱二龙,那他的本事就未必能和成都的朱三龙相提并论了。

    “那又怎样?”周玉对好朋友的担忧不以为然:“至少我们这些日子能光明正大地出海打渔去了,还能手杀官兵。我宁可被乱刀砍死,也不想饿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