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四海得知,那犹如小强一般的张纯居然投靠了鲜卑人,更引得王政前去寻主的时候,他倒是并没有想起别的什么,只是他的记忆中,张纯最后的结局是被这个王政给砍了脑袋,继而献给了刘虞,在之后,便再没有了有关这两个人的记载了。
从这些事情中,张四海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一些东西的,就比如王政的后事如何等等,不过这些在张四海这一世上会如何的变化,他却是不会纠结在这上面的,也不会和张放说些什么,毕竟和他们就要回幽州相比,这些事情,算不得什么,当然这些事情还轮不到张四海去操心,那他又何必在这个时候去费劲儿呢?
车行粼粼,马声萧萧。
出行之时的改头换面,藏形匿迹,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而今塞外之行大获成功,所以鲜于辅一行人的回程和来时迥然有异。
难楼所部也是大张旗鼓,好生的为鲜于辅送行,汇合了丘力居所派的护卫楼班的精锐,沿着通往幽州的大道,一路南下。
在离开柳城之时,鲜于辅已经让丘力居派人到蓟城中报信,并将鲜于辅的行程做了禀告,而等鲜于辅他们到了上谷这边时,幽州那里已经遣人领兵前来接应。
当然这个时候的兵马到不是为了防范鲜于辅他们的安危,更多的还是象征意味更大。
一路上,早先因为公孙越的破坏,使得这条大道上的破败和冷清,如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恢复。而这路上的那些个行商,再见到了如此规模的使团,免不了要打听鲜于辅一行的使命。
对于这些人的好奇,鲜于辅当然乐意满足,只有让这些人更多的宣扬幽州如今的情况,才能引来更多的商人,也便于幽州和北疆更快的恢复治政。
幽州的人对于鲜于辅的这一次出使,取得如今的成就,很是重视,在州牧大人的指令下,如今的骑都尉鲜于银也已经领了一千兵马前来相应。
故而当张四海得知在他们南下的大道上有兵马正在列阵相迎的时候,尽管他知道还没有进入长城,可是他明白,和来人相遇这也就代表着他们距离蓟城越发的近了。
每每有从草原上南下的人,若想要进入到汉境,不可避免的都得穿过长城。
此时的长城和张四海在后世见过的长城自然是不同的。彼时的长城多是明朝修建的,而汉代的长城,虽然也是为了防备游牧民族南下而设置和修缮,可是在汉初,几代皇帝都是实行的与民休息的国策,自然便没有花费那么多的力气,更多的是在建长城的时候,因地制宜夯土为墙,或者凭借自然地势,又或者开挖坑道等多种手段一并而组成这道万里防线。
至于在幽州这边,除了修缮秦长城,还在不便修缮的地方,做烽燧加以城障,倒不是后世中那种绵延不断,盘亘在崇山峻岭的伟大建筑。
不过不管是那种长城,给与张四海的感触同样都是深刻的,和游牧民族相比,他们身上似乎天生就带有侵略性,而大汉民族,向来都是爱好和平的,这种天性上的差异,好像就决定了彼此之间的攻守之势。
而对于这样的局面,张四海又会有什么想法呢?
相较于此时的张四海,还是初次见到这时的长城,张放自然没有那么多的感触,不过他对于即将回到家的那份雀跃,还是让他止不住的和太史慈时刻停不住嘴。
“义兄,小弟我可是有好几年都没有回过家了,你是不知道,我那个师父,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将我绑在他的身边,即便是下山游历的时候,也不会带我回来蓟城,嗨,不过如今终究是苦尽甘来了!没有了师父的束缚,我可是能够仗剑走天下,纵横四海了!”
“哎,贤弟,你要真是那样的话,我可就得好好的说说你了!你若是无拘无束了,光顾着自己痛快,岂不是就要将伯父放到一边了!人生一世,可是不能够忘了生你养你的父母的,不然,这人和那些牲畜又有何异?”
“兄长,我这不就是心情激动,嘴里没了把门的,胡言乱语了几句了,就请义兄不要这么说小弟啊!”
“言为心声,这越是随口说的话,未尝不是你心中曾经想过的,所以说贤弟,平日里说话处事,还当谨慎啊!”
对于太史慈这般教诲,张放当然知道是为了自己好,不过少年天性如他,还是觉得这般给他自己找了个义兄,却不如说又给自己找了个教训他的人。
——————
将鲜于辅他们一行人,护送到长城脚下,难楼派来的老哈齐和骑都尉鲜于银彼此办了交接,这就意味着,鲜于辅和张四海他们这一行人,终于又正大光明的出现在了幽州了。
“鲜于从事,我奉主公将令特来迎接,从事一路辛苦了!”鲜于银于道左和鲜于辅寒暄道。
本来以鲜于辅从事的身份和鲜于银骑都尉的身份,两个人并没有上下之分,不过作为刘虞的手下都知道,他们的这位主公对于军事之类的事情,确实不如在文事和政事那般的专注。
所以尽管两人都是姓鲜于,可是多少还有些上下之别,再加上现在鲜于辅又是立下了大功,等回到蓟城中,眼看着就会更受重用,鲜于银还是不着痕迹的捧着鲜于辅。
“都是为主公效力,一样的出力,骑都尉这一路前来接应与我,也辛苦了!”
“从事为幽州百姓换来了和平,不用再担心乌桓人的侵袭,却是不费兵马钱粮,不用幽州百姓流血牺牲,这般功劳,就是让我再接上从事几次,又有什么辛苦可言啊!”
对于鲜于银的赞赏,鲜于辅只是含笑而对。
而鲜于银早就安排好了手下,他们都没有计划在此停歇,只是因为,入了长城,到了蓟城,不过百十来里的路程,对于都是骑兵的他们来说,顶多也就是个把时辰的问题。
在路上的众人都不自觉的加快了行程,尤其是鲜于辅,离开了这里已经有了数月之久,经历了那么多事,终究还是让他完成了主公交托的任务,如今眼看就要回到蓟城,手中的马鞭总是不由的响起。
而此时的张四海倒是坐在马车上,他毕竟不比张放,也不能够和鲜于辅等人相比,今生的这幅身体,难免有些养尊处优,即便已经有了这段时间的磨练,可是这长途的骑马于他还是个问题。
而坐在这马车里,即便是摇晃颠簸的十分的厉害,不过还是让张四海能够细细的观察着一路上的境况。
越是靠近蓟城,张四海发现大道两边被开垦出来的田地,被收拾的更为平整,而见到这么多农人去开垦远处的田地,当然能够说明这蓟城周围的民众对于刘虞治下的治安还是相信的,当然这也说明了这位州牧大人在百姓的心中还是有点分量的。
而大道上,这些蓟城中出来的骑兵倒也没有那种横冲直撞的骄横之气,相比较跟在张放身后的那些家伙,这些骑兵看上去更为文秀一些。
马车上的张四海,却是招手,让张放和太史慈靠近。
“放儿,还有子义,我想和鲜于辅大人就在前面告辞,城外就有咱们的庄园,你们两个觉得怎么样?”
“父亲,孩儿知道您的意思,孩儿这就去和鲜于大人说您觉得身体微有不是,这么说,可以么?”
见张四海点头,张放这就让大黑加快了几步,便赶了上去。
“子义,你觉得我这么做可以么?”
“伯父,说实话,小侄不知道。不过放弟是非要跟我去东莱去的,而现在我对于母亲的安危也是十分挂念,恨不得这就能够赶回去。若是因为这事情,害的放弟受了损失,倒是小侄的错失了!”
“所以,未免到了城中再给州牧大人对他不敬,不告而别的坏印象,还不如就不进城,你们两兄弟,就在咱们的庄园中停留一日,稍加准备,就去东莱去将令堂给接来。”
“伯父考虑的周全!不过,这倒让您一个人在家了!”太史慈说道。
“这又何妨,当初放儿上山学艺的时候,我不是就这么一个人过来的。而且趁着你们离开的这段时间,我也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将咱们家的事情都捋一捋,这些事情,你们两个也帮不上忙的,所以,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吧!”
“就依伯父之意!”
正说话间,张放已经回转,带回来的当然还有鲜于辅同意的意思。
见鲜于辅同意了,张四海让张放去指挥他的那三百手下,而太史慈自是跟在张四海的马车旁向着他们的庄子走去。
对于此时张四海的选择,他并不是单单为了张方考虑,除了这些,其实张四海还是想看看,在鲜于辅到了蓟城之后,对于他这样的商人,最后还能剩下几分重要性,通过鲜于辅进而也能看到蓟城中的那位对于商人的态度,
是借用,利用,又或者还是合作,对于张四海来说,这其中的不同,会影响他对于幽州事务参与的深浅,或许也会关系到幽州接下来的走势,例如将来刘虞的生死等。
这却是要看城中人的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