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了陈道夫后,蓝翎儿还是有些不放心,让阿照回去向杜重报平安,阿照也不放心陈道夫。
他派人去报信?
谁不知道,他来到杜家,都是一惊一乍的吓唬人。
四人商量好后,分道扬镳,阿照和小常先回杜府,蓝翎儿和贫小道先去找赖文博,到了晚上,在城西回合。
赖文博的家在城西,
西城多贩夫走卒,平凡人家,属于贫民。
贫小道对这个地方再熟悉不过,至于赖文博的家,更是如数家珍,走入西城门,沿着大街第六个巷子朝左拐,弄堂中间有一排排小小的门户,里面是中层人士居住的地方,赖文博在九山城算是小财主级别,他的家在弄堂中间,左邻右舍,好几户人家。
来到门口,蓝翎儿优雅的抱着小花,看向贫小道,
贫道:“我来敲门!”
说罢,伸出手来,铛铛铛,响起了清脆的声音,
接着,是贫小道的呼喊声:“有人在吗?有人在吗?”
敲了好久,里面一点反应都没有,贫小道不死心,一直敲门,一直呼喊,结果,把邻居给惊扰了。
对面的邻居把院门打开,一脸不解恨的怨气:“别敲了,赖子那小崽子不在家!”
这声音里,满满的全是厌恶,
可能是厌恶赖文博,也可能是厌恶他们敲门的声音太呱噪。
赖文博邻居家的院门大开了,里面走出一位婆娑的老者,拄着拐杖,他花白胡须,沧桑尽显,一脸的生气和不耐烦。
贫小道的脸上却露出了笑容,带着几分笑意,套近乎道:“老伯,你还认识我嘛?”
“你是谁呀?”
老者抬起了脸,看向贫小道,眼前一片模糊,他有眼花的毛病,若是认识的,听声音便能辨出来,这个声音,明显很陌生。
老者摇摇头,
贫小道依然很兴奋,和和气气的说道:“我呀,城西柳街,卖符的贫小道,您老人家还买过我的符呢,……”。
“哦,原来是贫小道长呀?”
“是啊,是啊!”
“你来这里做什么?”
贫道:“赖文博,赖夫子在家吗?”
贫小道的语气特别谦和,
“啊呸!”
老者忍不住啐了口,恨不得骂街般说道:“他就一个坑蒙拐骗的混子,还夫子?真是有辱斯文,……”。
“呵呵!”
贫小道尴尬的笑了,
蓝翎儿更是忍俊不禁,
其实,贫小道没打算如此客气的,他和赖文博毕竟是邻居,若出言不逊,怕招人反感,他哪里知道老者如此恶心赖文博。
作为邻居,也是无可奈何,
摊上这邻居,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整日里在外面坑蒙拐骗也就罢了,三天两头被人找上门来,将四周邻居家的门户弄得乌烟瘴气不说,整日里还担惊受怕,唯恐被他连累了,时时刻刻还有热闹看。
前不久,因赖文博偷拐了城外里正亲戚家的女儿,被人家找上门来,吓得不敢在家,邻居跟着不得安静。
贫小道立刻改变了刚才谦逊的一面,不住的迎合老者的心思:“是,是,是,是赖子,这位老伯,他人去哪儿了?为什么不在家呢?”
老者一脸不解恨地说道:“赖子家里就他一口人,前几个月,媳妇跟着别人跑了,他又不学好,整日里在外面坑蒙拐骗,……”。
“那他还回来吗?”
蓝翎儿c口问了一句,脸上掠过一丝担忧。
老者说道:“当然回来,这里好歹是他的家,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这正是蓝翎儿担心的,
蓝翎儿看向贫小道,贫小道看向老者,问道:“那老伯,您知道他常去的地方是哪儿吗?”
“花楼,酒肆,人口市场,……”。
“人口市场?”
蓝翎儿奇怪起来,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老者若有所思,这小姑娘语气诚然,一副毫无心机的态度。
加上贫小道刚才称赖文博是夫子,他们是没有仇怨的,一定是‘投奔’,老者不免多说一句,恳切的说道:“孩子,那赖子不学好,尽量不要和他走的太近,以免沾染上不良邪气,毁了自己的一生!”
贫道:“我们和他不熟,只是有事找他询问一下而已”。
老者明显不信,一脸痛惜地说道:“好自为之吧,好自为之吧!”
说罢,他转身回家去了。
蓝翎儿看向贫小道,问道:“人口市场是什么地方?”
贫道:“对这个地方,我也不熟悉,只是听说,那是一个黑市,不被南宫府知道的地方”。
“南宫府都不知道?”
“南宫府知道,只是找不到证据”。
“什么意思?”
“听说,里面的老板极其神秘和厉害,他们在黑市贩卖私货和人口,加上多是外地来的客商,没有威胁到九山城的百姓,……”。
“所以,南宫城主放任自流了?”
“不全是,总之,我也说不清楚,……,关键,没去过!”
……
蓝翎儿蓦然飞上墙头,坐在赖文博家的门口,等着他回来,即便等不会来,也要等到小常和阿照回来。
他们说好在这里会合的。
蓝翎儿身体轻灵,飞上高墙不费吹灰之力。
贫小道便没那么幸运了,他找了个矮墙,爬上去,沿着墙头,才来到蓝翎儿的身边,并肩坐在一起。
蓝翎儿还在为刚才的人口市场奇怪,心里一直有个困惑,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在问贫道:“好端端的人家,为什么要把儿女卖掉呢,这真是太行不通了,再着,这样的风气为什么如此盛行”。
贫道:“我的百草大仙的后代,像人类这么高级的动物,思想如此复杂,岂是你想得通的?”
“你给我说说呗!”
蓝翎儿看向贫小道,眼神里全是好奇。
贫小道叹息道:“在利益下,在活命中,在很多人的心中,亲情,都是一文不值的”。
蓝翎儿还是不懂,
贫小道正对起蓝翎儿,认真的说道:“翎儿,我问你一件事,当你快要饿死了,……,不对,不对,这个比喻不合适,打个比方,有一户人家,没有吃的,快要饿死了,有一个人,可以给他们一袋米,条件是拿他们的儿女换,你猜,他们的选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