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腊月初八的晚上,柳敬亭正红着眼睛在屋中独饮,徐彦卓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什么徐彦卓李彦卓,我说了不去就不去”当徐彦卓说明来意之后,柳敬亭看都不看他一眼。
徐彦卓不急也不恼,只是笑眯眯地说道:“我请你去,不仅是让你去医身,还要让你医心,医世!”
柳敬亭一听徐彦卓这话犹如五雷轰顶,面上变得狰狞起来,嘴里喃喃自语道:“医心,医世……”
徐彦卓所说的这句话是有故事的,这句话整整鞭挞了柳敬亭十几年。
柳敬亭出生在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他自小聪慧,不仅从父亲那里学了一手祖传医术,而且还跟着先生学一手好文章。
教柳敬亭文章的是赣州城郊一个姓陈的老秀才,陈老秀才由于屡屡考举不中,三十五岁才娶妻成家。妻子进门不久就病了,在给他生个女儿后不到半年就不治身亡。陈老秀才悲痛之余,日做爹夜做娘,含辛茹苦抚养女儿。他给女儿取名福儿,希望女儿万事吉祥,终身幸福。
为了让女儿不受委屈,陈老秀才没再续弦,并在家里办起了私塾,挣些钱让女儿吃好穿好。日子在老秀才的辛劳中一天天度过,女儿在父亲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
转眼间十八个寒暑过去,女儿出落得如似玉。许多大户人家遣媒上门,欲娶其为媳,均被陈老秀才谢绝,因为他看中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柳敬亭。
老秀才将心思说给了女儿,女儿对柳敬亭早有爱意,不假思索便同意了。老秀才又找柳敬亭说及此意,柳敬亭对福儿也是仰慕已久,听罢即应允了。
叶有情,有意,老秀才喜不自胜,马上择日为他俩完婚。
洞房烛夜,席散客去,鼓敛乐息,就在柳敬亭要进洞房时,伙计前来禀告:秦东来了。
柳敬亭和秦东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都是陈老秀才的学生。秦东与柳敬亭一样仰慕福儿,当他得知福儿要与柳敬亭成婚时,心中痛苦万分。柳敬亭虽然同情秦东,可终身大事也无法相让。
今日是自己与福儿大喜的日子,柳敬亭本以为秦东不会来了,谁知他还是念着朋友之情来了,虽然有些晚了,但也让柳敬亭分外高兴。
柳敬亭和秦东同师而学,朝夕相处,情如手足,朋友上门恭贺哪能不招待?柳敬亭备了酒菜与秦东在书房内你一杯我一杯叙起旧来。当年的柳敬亭还不善饮,不知不觉两人均有了醉意。待柳敬亭从桌上醒来,发现秦东已经不在了,他赶紧进了洞房。
洞房门虚掩着,新娘已经睡熟,他摸黑走到床前,凑近新娘耳朵说:“福儿,我回来了。”
新娘一惊而醒,问他:“你……你说什么?”
柳敬亭说:“我陪秦东喝酒喝多了,对不起,冷落你了!。
新娘陡地坐起:“你才……才回来?”
他说:“是才回来。”
新娘说:“你没骗我?”
柳敬亭说:“我不骗你,真的,不信你明天问秦东。”
“那刚才…”新娘欲言又止,默默躺下。
柳敬亭忙问:“福儿,你怎么啦?”
新娘说:“我有点不舒服。”
柳敬亭心疼地说:“那你睡觉吧,我也睡了。”
说罢倒头便睡。
次日清晨,柳敬亭醒来,见床上没有福儿,却见枕边有一信纸,捧起一看,大惊失色。
原来,信是福儿写的:“柳哥,小妹对不起你,见你迟迟不来,只好掩门先上了床等你。谁知让坏人钻了空子,他趁隙而进,学着你的声音上床就搂住我,一切便依了他……柳哥,小妹对不起你了,小妹先走了,望保重。”
柳敬亭如雷击顶,赶紧出门寻找,刚走到梧桐树下就惊呆了,原来福儿已吊死在梧桐树上,柳敬亭哭得死去活来。赶紧派人告知陈老秀才,老秀才匆忙赶来,见此情景,绝望之极,一头撞向梧桐树,顿时脑浆进裂,随女儿一起去了。
柳敬亭一边请人帮助料理陈老秀才父女的后事,一边将秦东告进县衙,他断定秦东是干这丧天害理之事的唯一嫌疑人。县官见柳敬亭说得在理,立即派衙役将秦东捉拿归案。尽管秦东屡屡喊冤,拒不认罪,但是县官还是认定他就是那个坏人,将其判刑入狱。
大堂上,秦东对柳敬亭破口大骂:“你是个有眼无珠,不辨真伪的小人,我秦东与你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你却不知我的秉性,不识我的诚实,认友为贼,视诚为奸,你枉学一身医术,却只知医身,不知医心医世,我恨你一辈子。”
骂完秦东面对苍天号啕大哭,哭声深深震撼了柳敬亭,他想起平日秦东一件件一桩桩谦虚坦荡、诚实可信的往事,忽然觉得秦东极可能蒙冤,但最终却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秦东便在狱中自尽了。
后来,赣州一名叫宋二贵的惯犯被捉拿,大刑之下连以往的罪行都交待了。
这宋二贵正是那个冒充柳敬亭骗奸福儿的坏人。
原来,宋二贵是赣州城郊闻名的小偷,他好吃懒做,家里有田不种,专靠偷鸡摸狗糊口度日,村里人渐渐识其贼行,防备严密,他渐难得手,便到处流窜作案。
这晚宋二贵窜至赣州城内,见“天一堂”柳敬亭家吹吹打打办喜事,便躲在僻静的堂屋后伺机行窃。新郎柳敬亭和秦东饮酒时,他俩的对话都被他听了去。宋二贵顿生淫念,溜进洞房,学着柳敬亭的声音骗得新娘的身子,之后趁新娘睡着又悄悄溜走。
后来宋二贵听说新娘上吊死了,他曾经提心吊胆害怕事情败露,后又听说秦东成了替罪羊被判入狱并且自尽,他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案情大白后,柳敬亭在秦东的坟前立了墓碑,上书:德行万古,以示对他的冤案进行昭雪。
柳敬亭自福儿死后便未再娶,整日与酒相伴。
徐彦卓今日来找自己又重提此事,怎能不让柳敬亭心如血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