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大教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505强国之路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cript>readx();</script>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命使然,亦或者蔡琰对数字“十八”情有独钟她所创的《霓裳羽衣》与历史上的《胡笳十八拍》共有十八拍,也就是十八个章节。(最快更新).最快更新访问:щщщ.sΗυΗāНА.сОΜ 。分别叙述了“‘女’娲创世”、“‘女’娲补天”、“‘女’娲助大禹治水”、“商迁都于殷”、“商纣王触怒‘女’娲后,武王伐纣”,“‘春’秋战果群雄并起,秦始皇一统天下”等十八个故事,从而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诠释出来。

    十八拍乐曲,或肃杀震撼或悠扬愉悦,或‘激’烈振奋或凄凉感人,或铿锵有力或轻缓柔和……音调时而如战场上万马奔腾,时而又如盛世繁华百鸟和鸣;时而如山呼雀跃,时而又如悲苦连天!情节跌宕起伏,在场的观众们为盛世的繁华而欢呼雀跃,为死伤惨烈的战场而揪心、落泪,为胡人的劫掠而愤慨,为自相残杀的恶果而自责。

    《霓裳羽衣》就是这么一个让人纠结的宏大的让人不得不赞叹的曲目。

    乐曲的第十八拍是最后一个章节,也是最长一个章节。出奇的,这第十八拍的背景板并非一幅画,而是一面巨大的琉璃镜。

    镜子面对观众席,所以镜子里映照出的,是在场的所有观众。

    乐曲自此进入**,一百多件乐器同时发声,声‘潮’澎湃。

    “战火休止兮,天下一统;陛下英明兮,百姓和祥;以史为镜兮,繁荣万民……帝国强盛兮,万邦来贺……”

    人们这才明白,这十八拍说的就是当下的神圣华夏帝国圣元时代。正因为说的是当下,所以没有使用绘制的背景布,而是用镜子将当下的人映照出来,把当下的观众们当成了时代的背景。

    这一主意乃是出自栾奕,借此,他要让观众们觉得自己不单是一个简单的旁观者,而是一名参与者。()他们是《霓裳羽衣》的一部分,更是神圣华夏帝国的一份子。

    显然,他的目的达到了。透过镜子看到自己成了舞台上的元素之一,看客们‘激’动了起来,若非剧院墙上贴着偌大个“安静”字样,他们非惊呼出声不可。

    更让他们万分‘激’动的是,这第十八拍乐曲是那样的优美、华丽,配合有序的乐队将一个个‘激’昂澎湃的音符输入到观众们耳中,进而在他们的脑海中映照出一幅幅太平盛世的美好画面。

    乐曲自此进入**,并一lang高过一lang……一lang高过一lang,强烈的兴奋之情在所有人心底升腾起来,他们满面红光,一双眸子滋润着兴奋的泪水。

    乐曲至此戛然而止,只有前奏和**,没有结尾——因为盛世本身没有结束,它仍将延续下去,百年,千年。

    乐声终止了许久,人们还沉寂在音乐熏染下的追忆之中。“只有帝国才能拥有这样华美的乐曲……只有帝国。”

    听到蔡琰指挥‘棒’敲打乐架的声音,人们才从震撼中缓过神来,脸上挂着‘激’动的热泪,齐齐起身为蔡琰和她乐队鼓掌叫好。

    “帝国万岁,陛下万万岁!”一人起头,满剧场的人遥相呼应,高举右臂摇身呐喊。气氛之热恋,连苦冬和在洛阳经商的那些胡人、西域人都跟着喊叫起来。

    “陛下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持续了半个多时辰之久,人们才按耐住兴奋的心情。

    栾奕打开包厢的纱帘向满脸期待的百姓们挥手致意,“华夏万岁,帝国万岁!”说完,率先一步在亲卫护卫下离场。(看小说去最快更新)

    接着,蔡琰又走上了前台,向意犹未尽的百姓们报知了一则好消息。帝国大剧场将于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每个礼拜日都会上演一次《霓裳羽衣》,没有听够或者没听过的人还可购票来听。如果今年错过了也不打紧,明年开‘春’《霓裳羽衣》还会再次登录帝国大剧院的舞台。此外,《霓裳羽衣》三月时限一过,帝国大剧院将会上演教皇陛下亲自编写的曲目,曲子的名字叫做《梁山伯与祝英台》,敬请期待。

    一听《霓裳羽衣》还会连演,而且三个月还会上演由教皇亲自编写的乐曲,满场观众无不眼中放光。

    当然,最为兴奋的还是那些包厢的拥有者,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包厢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每周都能听到这么好曲,这么好的戏,‘花’再多钱也值了。

    《霓裳羽衣》首演大获成功,其意义可谓划时代的。它不单单东西音乐融合的代表,更开创了歌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并为娱乐方式极度匮乏的帝国百姓奉上了新的趣味点和谈资。

    诚然,帝国大剧院昂贵的票价使得占据帝国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无法消受这种高雅的艺术。但是别忘了,资本总会流向那些新颖的有价值的事务。

    就像歌剧。很多民间资本势力在见证了歌剧的唯美之后,立刻意识到其中蕴含的价值。于是一个个小型剧院在各州各县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它们有的模仿帝国大剧院的装潢,并邀请在地方上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编曲作歌;有的则只是在晴日里围上布扯的围栏,搭个舞台,让乐队弹琴唱曲;还有的酒馆,在原有的相声、评书基础上,请上两个乐师,邀上两个歌姬,吹吹打打也跟着凑热闹……不一而足。

    但不管怎么样,帝国的音乐、舞蹈、歌唱事业在帝国大剧院的引领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康庄大道。

    正所谓文体不分家,文艺不如发展的快车道,体育自然不能落下。所以,在帝国大剧院正式投入运行之后,栾奕将目光投降了位于大剧院东南方向的帝国竞技场,并于同年发布了帝国户部将要主办圣母杯帝国蹴鞠赛的消息。

    由于这是帝国第一举办大型竞技体育比赛,为避免缺乏经验出现管理方面的问题。栾奕将第一届蹴鞠比赛的参赛范围限制在司州长安、洛阳一带,待日后有了经验再将其他州郡拉到杯赛中来,甚至陆续可以让其他属国也加入帝国的蹴鞠杯赛,甚至开办专‘门’的蹴鞠世界杯赛。

    前世,作为一个伪球‘迷’,栾奕对中国男足甚是失望。今世,无论是场地还是规则都由帝国来定,他就不信华夏民族的蹴鞠不能在世界上称王称霸。

    在帝国,蹴鞠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体育娱乐活动,很早以前便深受帝国百姓欢迎。特别最近几年,随着栾奕将五人制蹴鞠比赛引入军中,这一规则也相继在民间活跃起来,在帝国各州熏陶出了一大批蹴鞠爱好者,乡里之间常有小型蹴鞠竞技活动,很多富商、‘门’阀家里就幕养着自己的蹴鞠队伍,也有百姓与伙伴组成的业余组合。

    以栾奕为例,手下就有两支直属蹴鞠小队,一支乃是帝国皇家蹴鞠队,其成员都是栾奕身边的亲兵,是在栾奕支持下成立的半职业球队。他们平日里除了朝廷发的军饷,栾奕还会队员们多发一部分补助,作为球员的赏银,他们平日则在执勤之余多‘抽’出一个半时辰训练球技,训练的地点就在教皇宫后‘花’园的校场。

    栾奕手下的另一只球队是栾家商会蹴鞠队,成员乃是他旗下商会里的工匠或者劳力。他们平日下了工闲来无事,便会在厂区的空地上踢上一阵,踢得久了就组建起球队跟洛阳厂区其他作坊里的蹴鞠爱好者切磋,且胜场远远多于负场,自此在洛阳声名鹊起,连栾奕都闻知了他们的大名。遂既给他们注入一笔资金供他们训练,将其发展成栾家商会幕养的职业球队。

    蹴鞠深受大众喜欢,栾奕就有了开办地域‘性’蹴鞠大赛参赛者的来源。为了吸引广大蹴鞠爱好者参赛,栾奕不惜开出巨额奖金,第一名商白银一百万两,第二名五十万,第三名三十万。

    一百万两白银莫说是普通人家,就是对帝国的富人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

    听说奖金这么高,洛阳、长安一代有蹴鞠队的加紧训练,并斥巨资招募更有实力的人才,强化队伍。没蹴鞠队的则加紧搜罗人员,组织队伍。

    一时间,整个帝国深陷在对蹴鞠的浓厚热情之中。

    至圣元二十五年四月三十一日报名截止日期,总共有九十六支球队报名参赛。

    大赛组委会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九十六支球队分为甲乙丙丁……十六个小组,每组六支球队,自六月一日起在帝国竞技场每周两次进行单循环较量。

    比赛中,获胜者得三分,战平者得两分,战败者积零分,单循环与五个对手较量过后,积分最高者进入下一轮惨烈淘汰赛。

    也就是说十六个小组,十六个得分最高的球队就是十六强。十六强重新‘抽’签选择对手,胜者进入八强,负者淘汰。直至决出一、二、三名为止。

    《圣光报》上每期一次的宣传攻势霎时间将蹴鞠推为了继《霓裳羽衣》后最受人们追捧的话题,新奇的比赛规则和赛制霎时间吊足了百姓们的胃口。更有赌坊提为即将而来的赌球活动做起了提前准备。

    [,!]

    ...q

    重磅推荐【我吃西红柿(番茄)新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