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彤萱点点头,事关她的闺誉,在两家未曾宣布之前,她自然不能透露半句。
她抓住方锦书的手,有些迷惘地问道:“书妹妹,你说,我当真要嫁给你的大哥吗?我一直拿他当做哥哥,从来没有想过有这一天。”
瞧着她的模样,方锦书心头升起怜惜之情。
虚岁十一,论起来也不算小了。她若是生在那起子后宅复杂的家里,这个年纪已经开始懂得为自己的婚事而谋划。
而乔彤萱不一样,她还完全不懂得男女之情。面对突如其来的婚事,她只有不知所措的彷徨,而非期待。
“大哥今年也才十三岁,就算定了亲,也不要等你及笄后再过门。”方锦书安慰着她,道:“还早着呢,可别乱想了。”
两人的丫鬟手中提着食盒,从花径中走过来,在房门前轻轻叩了。
芳馨道:“姑娘,你们怎地到这里了。婢子问了晴姑娘才知道,可有饿着了?”她心思细致,知道两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来到吟风阁,便没有贸然进去。
方锦书拍了拍乔彤萱的背,哄着她道:“天大的事,也得好好吃饭。我让她们把食盒拿进来,可好?”
乔彤萱点点头应了,擦去眼角的泪。将憋在心头的话说了出来,得方锦书安慰,此时她的情绪已经比刚才好了许多。
方锦书让丫鬟进门摆饭,两人慢慢地吃着。来的都是她们的贴身丫鬟,就算看出来乔彤萱刚刚哭过,也不会讲出去。
乔、方两家结为姻亲,这是在她前世就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方梓泉是他的嫡长子,他成亲对于整个方家来说,都是大事。
还记得,当年她传话回了定国公府,以国公府的名义送了一份贺礼过去。
那时,已经是庆隆会名字通俗,却是一年一度的大型文会,在每年的第一场大雪后举办。和立冬那日的洛水诗会一样,是两个并立的文坛盛事。
不同之处在于,洛水诗会是以年轻的学子们为主,各学堂书院一较高下。
而赏雪文会,则是邀请已入仕途的百官,聚在一起谈经论道,畅所欲言激昂时事。常常有因为分持不同的论点,衣冠楚楚的学士大儒辩论得唾沫横飞的情况出现。
但在文会上的一切争论,都会止于文会,绝不会影响两人的关系。同时,也不会因为两人是姻亲,而赞同对方的学术观点。
在文会上,常有一战成名之人。无论是刚刚踏入官场的青年官员,还是老而弥坚的大学士,都有可能在一日之间便扬了名,也有可能被辩得灰头土脸。但这正是文会的魅力所在。
这文会是由原来的国子监祭酒涂老先生而创立,他被先帝贬斥后,全家搬出了京城在北邙山上开设松溪书院。
但这文会的惯例,仍然保留了下来,成为百官们踊跃参与的乐事。
为了这次文会,皇帝甚至宣布罢朝一日。先帝偶尔还会鱼龙白服,和大儒们你来我往的辩论。庆隆帝锐意进取,这样的文会自然不会取缔,但也没有再出现过。
“娘子,你准备一下,明日一早就带晖丫头和书丫头,一起去梅影堂。”方孰玉下了衙,嘱咐道。
司岚笙接过他递过来的帖子,笑道:“夫君放心,妾身知道这件事后便开始准备了。”
这场雪下得大,符合召开赏雪文会的条件,只是不知道具体定在什么时候。做为司家女儿,她对这文会再熟悉不过,出嫁前随着父兄前往,嫁入方家后和丈夫一同前往。
方孰玉笑道:“有你在我少操了不少心。说起来,我第一次见到你,便是在这赏雪文会上。”
想起当年往事,司岚笙的脸微微一红。
当年她和女伴一道踏雪寻梅,在梅林之中见到了执棋沉思的少年。他的身上,好像笼罩着一层光华,当他转过身来看见她微微一笑时,她整个人都被他的容光所慑,忘了见礼。
“说什么呢,都老夫老妻了。”司岚笙嗔道。
方孰玉笑了笑,忆起往事。
情殇之后,他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好在因为两人身份地位实在是天差地远,那段情他一直埋在心底,没有告诉任何人知晓。当她成为太子妃之后,没有对她造成任何困扰。
他是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总不能一直不娶妻。
在赏雪文会上见到司岚笙后不久,母亲又催促,他便提了她的名字,其实也只是敷衍拖延之计。心中有了她,如何还能和别的女子白头偕老?
那个时候,方家嫡支占据着京里的绝大部分资源。方穆只是五品官吏,方家住在城南的一座三进宅子里,他在翰林院是个被排挤的官家族。司岚笙的父亲,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大理寺少卿,三品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