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正常情况下,将领是不应该下达这个撤退命令的,这支骑兵的下场其实在向中间合拢时就已经注定,只有一个,自生自灭。
但徐守仁还是赌了,他随之向火枪兵下达命令,如果骑兵崩溃,那么……,就无差别射击。
这是保证火枪兵安全存在,唯一的办法。
徐守仁暗暗祈祷着,祈祷这支骑兵能安全撤回来。
也许,事情没有那么糟。
吐蕃军此时被愣时被特战军骑兵的愤怒,逐出了一里地,正被特战军骑兵压着打。
特战军骑兵大都是经历过战场的老兵,自然知道两军胶着时候撤兵的后果。
但不撤的后果自然更清楚。
阵前的骑兵校尉们眼神的交流,只在一瞬间。
有三个骑兵校尉随即大喝一声,领着麾下骑兵向前突击,不要命的突击。
而特战军骑兵全军跟随着一声暴吼,但却不再跟进而是拨转马头,向后撤退。
每个人的眼中皆是泪,这泪中有无尽的哀思和自责。
铁打的汉子,在这一刻终究还是滴下了眼泪,这泪水是屈辱的,是无法忍受的。
撤腿的这一里地,甚至有许多人自发地再次调转马头加入那不要命的突击。
吐蕃军在短暂一顿慌乱之下,却发现突击的仅仅一千多骑兵,而大量的明军骑兵开始撤兵,随即反应过来。欲上前追击,却被突击的三营骑兵死死地顶住,也有突破防线的吐蕃骑兵追上去。却又被重新调转马头加入突击的百余名特战军骑兵缠住。
而这些不要命突击的特战军骑兵仅仅抵挡了数息时间,就被如潮水般地吐蕃大军吞没,当吐蕃军再次加速追击的时候,这数息时间已经足够特战军骑兵撤退一里,从两侧退出战场了。
追击而来的吐蕃骑兵再次发现,他们又面临着之前面临过的困境,那就是火枪兵的射击。
但已经加速的战马是没有那么容易停下来的。无望的哭喊声中,一轮轮地火枪击发,至此时。吐蕃军开始有了崩溃的征兆。
吐蕃军也是人,之前的受挫的愤怒已经被特战军骑兵压着打时消耗,而现在刚刚鼓起追击的士气却被迎面射击的火枪兵泼了一头冷水,从身上一直凉到了心里。
此次见识火器威力的人。早应该崩溃。吐蕃军坚持到现在,甚至一度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原因是由于兵力相差悬殊,而现在这个悬殊的兵力差距在慢慢接近,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悬殊的兵力激起的士气,也因为兵力不再悬殊而衰退。
但吐蕃军将领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失败的。
用大量血腥斩杀后退士兵的手段再次激起吐蕃军的士气。
而吐蕃军重新组织起来的再一次进攻已经远远没有了之前的气势。
士兵的冲锋依然快速。但是气势这东西显然已经不在,这样的冲锋如果顺利还好。一旦受挫就很容易引发崩溃。
很不幸的是,火枪兵虽然已经没有几发枪弹,但是,火枪兵却配备着六个手榴弹。
而这六波手榴弹,成了压垮吐蕃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火枪兵在吐蕃骑兵冲近时,射击完最后三发子弹,便取下腰间的手榴弹开始投掷。
被火枪打得已经心心惊肉跳的吐蕃军在连续六波的手榴弹爆炸声中,开始出现回逃现象。
而此时的火枪兵已经弹尽,士兵们抽出配置的军刺,呐喊着由阵两侧冲出,向吐蕃军发起了突击。
从战场撤向两侧的特战军骑兵残部,此时也整肃完了阵形,由两侧加入了冲锋。
反击战开始了。
气势,还是气势。
特战军全军的反冲锋,令没有回逃的吐蕃军仅存的一点士气瞬间流逝。
越来越多的吐蕃士兵调转了马头,吐蕃将领再怎么斩杀逃兵也聚集不起吐蕃士兵的士气。
至此时,明军在吐蕃士兵心中,已经成了一群魔鬼,不可战胜的魔鬼。
特战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将阵线推至迷桑城外。
而奔逃的吐蕃军士兵挟裹着城中的数千守军一起加入了逃跑的队伍。
徐守仁命令骑兵三向各追击十里,令火枪兵驻守迷桑城。
至此,吐蕃与明国之间的第一场大战降下帷幕。
徐守仁以三万特战军击溃了八万吐蕃骑兵,这样的战绩,哪怕是百里无忌亲自指挥,也不过如此。
徐守仁凭借此战,自此跨入了明国名将之列。
但不得不说,这场胜利来得侥幸,如果吐蕃军不主动进攻,特战军就根本没有办法去撼动它,脱离栅栏、地雷、铁蒺藜的保护,火枪兵去攻击骑兵?那结局只有两字,找死。
如果特战军骑兵在中路没有抵挡住吐蕃军的突击,结果也很有可能重写。
如果特战军骑兵撤退时,吐蕃骑兵也能象战斗刚开始那样气势冲天,那么极有可能突入火枪兵阵营,战局也会出现变数。
但历史没有可能,它只印证了一点,火枪在当时的防守战中,对骑兵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同样也再一次体现出了火枪兵,在面对骑兵时,是毫无进攻能力的。
经过这一场战斗,特战军已经精疲力竭,火枪兵、骑兵都已经没有了弹药,而损失过半的骑兵急需休整,徐守仁无奈之下,只能令全军在迷桑休整一天,等待补给。
是役,八万吐蕃骑兵,伤亡超过四万人,俘虏八千余人,残部向西逃窜,这种刚刚战败的残军,已经不可能立即北上,投入战斗的了。
而特战军骑兵折损过半,伤亡了近六成,只剩下不到七千骑。
火枪兵损失较少,主要的损失来自最后的突击,也伤亡了五百余人。
次日,负责补给和接手伤员、俘虏的韩继勋之一部到来,徐守仁令特战军进行补给,并向援军移交了伤员、俘虏和迷桑城防。
当日,为了尽快与百里无忌会师,徐守仁便率特战军继续北上。
也在这天,接到云扬命令的韩继勋,率在文州的大军西出,向武州方向挺进,增援百里无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