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骁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038章 【江枫渔火】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夜幕下的河畔,愈发清幽,恬静。

    河水潺湲东流,清澈湛蓝,宽阔的水面上雾气弥漫,氤氲缭绕。

    此刻,一叶扁舟徜徉在幽静的河面上,随风轻摇,顺水而行。

    浮在水面的浮标轻轻动了几下,而后剧烈摇摆,溅起层层波浪,荡开圈圈涟漪。

    然而踩着鱼竿的李利却对此毫无察觉,或者察觉到了,但他并不急于提起鱼竿。

    也许,他只是为了享受钓鱼的乐趣,却不在乎是否钓到鱼。

    志在钓而不在鱼。

    “此次南征以来,公台兄似乎很少替温侯出谋划策,大多时候只是坐视旁观。不知公台兄为何如此?”

    眼见陈宫左右而言其他,似有避而不谈之意,李利便索性挑明话题,迫使其正面作答。

    陈宫对李利所言并不感到意外。在他心里,言辞犀利、咄咄逼人似乎已经成了素来强势的李利的代名词。是以他此刻神色自若,闻言后依然不紧不慢的自饮自酌,但眉宇间却浮现一抹沉思,显示出他的内心并不平静,起伏不定,踌躇难决。

    “实不相瞒,近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文昌的每一项举措,每一次率军出征的战术战法和战略意图。文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西凉,此乃攘外安内之策;欲成大事者,后方必须安定。在这一点上,各镇诸侯皆如是,并无出奇之处。随后文昌率军北伐,其用意仍是肃清边境。在进一步扩张地盘、壮大实力的基础上,彻底扫除隐患。

    司隶大战是文昌起兵以来遇到的最为艰难的一次考验,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若胜则赢得进取中原的机会。为随后挥师中原扫清阻碍;倘若落败,西凉军势必土崩瓦解,甚至祸及满门,坠入万劫不复之地。所幸文昌雄才伟略,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主动避其锋芒,以逸待劳。而后积蓄实力、后发制人,一举奠定胜局。

    司隶大战的胜利,让西凉军经历了一次淬炼洗礼。真正成为天下第一强军,而文昌则是独占鳌头,成为领袖群雄的诸侯霸主。”对于李利在司隶大战中的所作所为,陈宫给予极高的评价。说话时。他看向李利的眼神充满钦佩。情绪颇为激动,由衷的替李利高兴。

    这让李利很不习惯他的这种眼神,隐隐有种被俯视的感觉。奇怪的是,他心里又有一丝暖意,在陈宫身上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那是亲人的感觉。

    事实上,时刻关注你的人往往只有两种。其一是对你充满敌意的敌人,他关注你。只是为了彻底打败你,伺机而动、一击必中。让你再无翻身之日。其二便是你的亲人,无论你走到哪里,身后都有亲人关注的目光。看到你成功之后的喜悦,他会由衷的替你高兴,甚至比他自己有所成就还要兴奋激动;看到你失败后的沮丧,他会为你担心,为你牵挂,为你鸣不平。亲人的关注其实就是关心,就是爱护,就是支持你走向成功的前进动力和坚实后盾。

    李利之所以不习惯这种关心的眼神,是因为他一直坚信靠人不如靠己,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成为真正的强者。殊不知成功的背后,他同样需要有人和他共同分享喜悦。只有有人与你分享成功的喜悦,由衷的替你高兴,这份成就才有意义。惟有如此,成功之后才能让你真正快乐起来,才会有成就感,才会让你感觉曾经的辛劳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因此李利虽然很不习惯陈宫的这种眼神,但心里暖暖的,很受用。无形中他感觉自己和陈宫之间的距离悄然拉近了,彼此间的隔阂瞬间消失殆尽。

    这一刻,李利已经不在乎陈宫是否愿意投效于自己麾下,也不需要陈宫策反吕布身边的将领,甚至不需要他为自己做任何事。与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相比,李利更在乎陈宫这个“朋友”,这个像亲人一样关注他的“大舅哥”,不希望他出现半点闪失。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在李利心里,陈宫就是他为数不多的知己,在他心里的份量与李暹、樊勇、郭嘉、鲁肃、诸葛亮、李挚等人不相上下,和他的妻儿等同。

    对于这样真正关心自己的人,李利不需要他去做任何有风险的事,甚至希望他什么也不要做,只要跟在自己身边就行。时至今日,李利需要的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和绝对忠诚可靠的人,至于其他事情,他完全有能力也有实力达成目的,根本不需要他们去冒险。

    就在李利思绪纷飞之际,陈宫一边饮酒一边顾自说道:“天子和百官逃离洛阳一事,当初确实蒙蔽了各镇诸侯的眼睛,以致他们争先恐后地抢夺天子和百官,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效仿文昌迅速发展壮大,从而取代文昌的天下第一霸主的位置。殊不知文昌素来行事缜密,目光长远,谋划周详,说是算无遗算亦不为过。是以文昌治下焉能出现如此重大的纰漏,竟让天子和百官毫发无损的逃离长安?

    名利动人心呐!诸侯们疯抢天子和百官,其结果便是今日这般局面。冀州袁绍偷鸡不成蚀把米,狐狸没打着还惹得一身骚。天子暴毙之后,冀州袁绍已然千夫所指,百口莫辩,不得不背负弑君谋逆的恶名。紧接着,淮南袁术就在寿春登基称帝,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坐实了袁氏兄弟图谋篡位的事实。袁绍弑君在前,袁术称帝在后,可谓是铁证如山,无论袁绍如何辩解亦是徒然。

    于是讨袁联盟的成立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文昌号召各镇诸侯组成讨袁联盟,堪称英明之举,得到天下大多数百姓的爱戴拥护。仅此一项,不管讨袁联盟的结果如何,但文昌位居诸侯盟主的那一刻,便已经收获了无数人心,赢得天下大义之名,俨然成为大汉天下继汉帝之后的无冕之王。

    此后,文昌东征幽州,剿灭乌桓、鲜卑两大部落,更加坐实了文昌作为大汉擎天一柱的无上威名。与此同时,平定幽州和塞北之后,文昌治下疆域已遍及整个北疆,无形中对中原各州郡、乃至大汉天下形成合围鲸吞之势。至此,文昌已然是实至名归的大汉第一霸主,实力之强盛独占鳌头,声势之浩大如日中天!”

    随着陈宫骤然加重语气,徜徉在河面上的扁舟不由得摇晃起来,以致陈宫的话语戛然而止。只见他紧紧抓住船板,脸色煞白,神情慌乱的四处张望,似乎是寻找最近的河岸。原来他不习水性,晕船怕水!

    “哈哈哈!”李利见状后忍俊不禁的开怀大笑,颇有深意地看了看坐在船尾的李挚,笑声愈发响亮。

    不言而喻,刚才小船之所以剧烈摇晃,全是坐在船尾的李挚所为,可以说是故意捣鬼,以致吓得陈宫骤然失态,惊魂未定。显然,李挚把陈宫当成了擅长溜须拍马的阿谀奉承之辈,夸夸其谈,肆无忌惮的奉承自家主公,还越说越来劲,这让李挚甚为憎恶,于是稍加惩戒,好让陈宫闭嘴。

    李挚此举能瞒过惧水晕船的陈宫,却逃不过李利的眼睛。正因如此,才把李利彻底逗乐了,当即开怀大笑,前仰后合。

    显而易见,李挚根本不了解陈宫,更不知道陈宫的为人秉性,否则他就不会这么做了。实际上陈宫压根就不是阿谀奉承之人,否则他也不会和吕布渐行渐远,貌合神离了。恰恰相反,陈宫生性耿直,处事刚正,历来都是直言不讳。因此他在吕布帐下难免落下刚而犯上之名,令吕布极为不喜,若不是吕布还要倚重他出谋划策和治理州郡,只怕早就将他赶走了,或直接问罪斩首。

    此时陈宫对李利不吝溢美之词的大加称赞,或许是因为这些话已经积压在他心里很久了,以前没有机会说,现在终于逮到机会便一口气全给倒出来。不容否认,这番话里也饱含着陈宫发自内心的对李利的钦佩和赞赏。同时这也是陈宫的一种态度。

    或许对于生性耿直而刚正的陈宫而言,要想让他亲口说出归降于李利的话,只怕很难。这是秉性使然,说白了,就是陈宫其人是个清高孤傲且极有骨气的一个人,骨子里极其倔强,认死理,宁折不屈。这也是历史上他无论如何都不肯效忠于曹操的原因,他就认定曹操是个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的奸诈小人,所以宁死也不会效忠曹操。

    而李利最看重陈宫的恰恰是他刚正耿直的纯良秉性。所以李利愿意和他做朋友,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以至于根本不计较他是否愿意归降自己麾下。

    然而现在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陈宫虽然绝口不提效忠或归顺之类的字眼儿,但他已经表明态度,而这正是李利最希望看到的情形。

    “哗———!”随着李利拿起踩在脚下的鱼竿,用力一甩,一条近两尺长的红白相间的的大鲤鱼倏然跃出水面,落在船舱里。

    其实这条鱼早就上钩了,或许是陈宫刚刚上船的时候,亦或可以追溯到七年前郿邬碰面之时。只是李利一直引而不发,让它在水里推波助澜,肆意遨游,硬生生地搅浑了一池清水。直到岸边的嫣红枫叶隐没在黑夜里,远处的渔船上已经熄掉灯火,李利决定驾船返回之时,才将自己垂钓的收获抬出水面,随船带走。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ps:  【衷心感谢:顾马杰mm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